首页

粤教版选修11课时作业第3课 你上过堂吗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 第3课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庙堂”和“江湖”这一对概念,既共同包罗天下,又处于相对立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天下观,在不同的层次上包涵丰富的文化内蕴。B.简捷体现更多的是美,而这种美不是唐朝美人那种臃肿肥胖的美;是那种以简单的线条所勾勒出来的现代美。C.白墙灰瓦的民居高低参差,映在清水塘中,地上的真而梦幻,水里的梦幻而真。D.我想,痛之为痛,不是在于痛本身,更多的是源于痛者的孤独。【答案】C【解析】A项应用“包含”,“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B项“简捷”指直截了当或简便快捷,此处应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应为“简洁”。D项“不是”应该为“不只”。2.下列各句横线处,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________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________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________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________最大障碍。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的使用能力。“的”字是一个虚词,在语句中起辅助作用,所以叫助词。在这四句话中,必须用的标准是阅读理解时如果去掉“的”,原来的意思表达不出来,就不能删去。②④句必须加“的”。第②句推断出来的结果是“存在”这一现象,如果去掉“的”字,“它们存在”就成了主谓短语作主语,而不是指一种现象了。④句如果去掉“的”字,表达的意思也不全面。①句和③句去掉“的”字,本句的意思不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________,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提倡。②前往韩国的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未免________得过于烦琐。 ③光盘是一种不同于软盘的存储________,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CD唱片。A.准则 限定 媒介 B.准则 规定 媒介C.规则 限定 媒体D.规则 规定 媒体【答案】B【解析】“准则”,言论、行为等所依据的原则;“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定”,指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限定”,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等;“媒介”,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不是不欢迎你们,实在是家里太脏、太乱,不敢让你们________寒舍。②登上峨眉山的金顶,谁不想看到日出、云海、佛光、圣灯这四大________呢?③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________暴利。④在换届选举中,他为自己拉了不少选票,尽管老厂长正派、能干,也只得________。A.光临  奇观  牟取  让位B.光顾  奇迹  牟取  让位C.光临  奇观  谋取  让贤D.光顾  奇迹  谋取  让贤【答案】A【解析】“光临”,常指宾客到来。“光顾”,多为商家用来欢迎顾客。据①句语境选“光临”,排除B、D两项。“牟取”,谋取名利;牟取暴利。“谋取”,设法取得;谋取利益。根据习惯搭配,应选“牟取”,排除C项。“让位”指只让出职位或职务。“让贤”指把职位让给有才干的人。④句中“他”拉选票,行为不佳,不配称贤才。根据④句的语境,只能选“让位”,绝不是“让贤”,故排除C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床前明月光”不需要别解郑张尚芳大家都欣赏白居易写诗提倡明白如话、老妪能解,而号为诗仙的李白也难得有《静夜思》这样一篇明白如话的诗篇。它的好处本在全诗就是篇大白话、自然亲切,因而妇孺都能传诵上口、千年不衰。可竟然有好些人不欣赏这一点,嫌它太白,要把它改得文一点,格律强一点,或用典多一点,以便配上心目中诗仙之诗的标准。因为此诗“明月”两次重复:“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这在古典诗歌格律里很犯忌,所以宋代蜀本《李太白文集》就将它擅改成“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竟把两个“明”字全抹掉了。如果改一个或可能是版本问题,改两个就说明是专门针对“明月” 重复来的,这太过分了,反而不可信了。况且时间虽早,改得却很拙劣,可说改得理致远隔、神韵全无。因为,如果是“看月光”,“看”是主动的,则主观上已经明知那是月光,哪里还会有突然发现明晃晃月光时,“疑是地上霜”的恍惚呢?“举头望明月”,应是夜半眺望天心明月,如果是“山月”,则是刚上山的初月或将下山的残月,平视可见,用不着“举头望”了;月在山头,时间上也当是黄昏或黎明,就不合“静夜思”的诗题了。所以那是妄人的乱改。其实唐人做诗贵自然,不太忌重复,陆游《老学庵续笔记》特欣赏“杜少陵《曲江》诗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间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三联中叠用三‘花’字,而意不重复,又何好也!”连重视格律的诗圣杜甫也不避重复,更不该拿这来限制诗仙李白了。为“床”在卧榻义外另寻别解更是热闹,冉休丹《李白〈静夜思〉别解》引了四说,着重引了把床改释作“胡床”(马扎一类)和“井床”(井架)两说,而更欣赏后者,认为坐在庭中的胡床上,尤其徘徊在井床边看月,要比卧榻更合诗境。不过,首先“胡床、井床”并不能单说为“床”。再者,在庭中或井架四边,月光是普照的,怎么能分辨出前后,只说“床前”有月光呢?只有在指卧床时,因床后面有靠背屏风(可看古画中的床),月光可洒照床前,却不能照到屏风后,这才可解释“床前”两字。其实要为“床”求别解,四说远没说完全。在潮州方言中,桌子也叫“床”,但是月光照桌前也不是个理。所以既然卧床是最浅白又最合理的,就不要再找别解了。望月思乡,为古诗常题,不少诗人作过,那应是模拟古意的好诗题。骆冬青《乡愁与春望:从“静夜思”到“两个黄鹂”》也引了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冉文说李白此诗是化用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来的,其实那首诗是写思妇怀念远方的丈夫的,李白诗更应脱胎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里头的床是挂着罗帷的,明显不是什么胡床马扎或井栏,曹诗的床也应同样,他们都说到皎皎明月对床的照洒,惹起诗人的不眠和徘徊。这些诗里都强调的是明月、是床、是不眠之夜的乡愁,没了卧床可怎么体现不眠呀。所以,希望别给“床前明月光”找别解了,免得明月蒙尘、眠床缺失,硬把这首明白如话的好诗,因杂七杂八的别解变成了涩诗。(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5.下列有关作者对反对改动唐人诗句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虽然“明月”二字重复,可它明白如话、自然亲切,千年传颂。B.“好些人” 之所以要改动某些诗句,是因为经过改动,诗歌更符合李白创作时的原貌。C.如果改成“看月光”“看山月”,不但失去了蓦然发现明月时的惊疑,还失去了“静夜思”的韵致。D.杜甫的《曲江》诗,三联中叠用三“花”字,而意不重复,说明唐人做诗贵自然不太忌重复。【答案】B【解析】“好些人”的观点,恰恰是作者所反对的。6.下列对床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蜀本《李太白文集》将“床前明月光”擅改成“床前看月光”,是因为床就是井床。B.冉文引用四说,把床改释作“胡床”“井床”,觉得坐在胡床上,尤其徘徊在井架边看月角度更加有意境。C.在潮州方言中,桌子也叫“床”,只是,说月光照在桌前不符合情理。D.“床”指卧床,因床后面有靠背屏风,月光可洒照床前,而不能照到屏风后。【答案】D【解析】A项“床就是井床”错,这只是对诗句中“床”的别解之一。B项原文是否定了“胡床”“井床”的表述。C项只是另举别解的不合理。7.下列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冉文的观点,对骆文的引文一笔带过。冉文不同意引用他说,着力在卧榻义之外另行解释。B.无论是《静夜思》,抑或《曲江》,虽然诗中间有字的重复,但它自然亲切,妇孺能解,都不宜改变。C.“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月光穿户,无床不眠。古人常常斜倚井架或者躺在床上望月怀乡。D.文章虽然只是对由“床前明月光”而衍生的各种解读的解读,但也告诉我们唐人做诗重在自然,解读要合乎情理。【答案】C【解析】“常常斜倚井架或者躺在床上”,把两种对立的观点指向一处,说法笼统。8.有位学生考上了大学,给曾经对他很有帮助的老师发了条手机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改正。(找出并改正三处即可)老师:你好! 在高中阶段,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你鼎力相助的结果。你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你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你的希望。你的学生 刘勇2019年9月20日(1)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改为“您”;(2)“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改为“我在您的指导下学习,受益匪浅”;(3)“造诣是那样深厚”改为“水平很高”;(4)“刮目相看”改为“非常敬重”;(5)“好好改造”改为“好好学习”。(找出并改正三处即可)9.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生精神。歌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着。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间真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歌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 ②歌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 ③歌的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友情10.下面一段文字,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请细细品味,以“春”为对象仿写一段文字。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答案】示例一:早晨醒来,披一件薄衫,到湖边一走,你也能看到柔枝轻垂的翠色的杨柳,听得见湖面上破冰的水声。在绿草地上,伸手轻触一缕迎面吹来的微风,或在旧墙角下,默视着像静女似的无名花儿的细茎,自然而然地也感觉到几分春意。示例二:沿着幽径,踩着柔弱的草地,暗寻黄鹂的鸣唱。那声音清脆悦耳,填满了整个松树林。微风拂过,树枝欢快地互相致意。天空澄明清澈,白云悠闲地踱步,伸手间仿佛有白云从指间流过。偶尔一只翠鸟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浅浅的纹,散开在沙沙的阳光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19 10:45:01 页数:5
价格:¥3 大小:44.50 KB
文章作者:U-34438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