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浙江省地理高考真题试题附答案及评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浙江省地理高考真题试题附答案及评析姓名: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1、2题。第1、2题图1.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扩大水稻播种B.拓展生物通道C.保障游客安全D.增加雨水下渗2.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C.河西走廊D.华北平原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3、4题。3.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A.砂砾岩B.石灰岩C.石英岩D.花岗岩4.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也是国内国际相互融合的关键。我国钨矿资源丰富,却将其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下图为某企业钨全产业链内涵框架示意图。完成5、6题。 第5、6题图5.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是A.防止钨矿供应链发生中断B.主导钨矿上游产业链发展C.推进钨矿产业链绿色发展D.实现钨资源领域安全可控6.位于该企业全产业链下游的是A.钨制品的回收B.钨矿石的贸易C.钨矿勘探采掘D.钨矿冶炼加工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7、8题。第7、8题图7.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貌B.环境保护C.开发成本D.防灾安全8.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9、10题。第9、10题图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10.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城,其栖息海城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①大陆冰川融化②暖寒流的交汇③深层海水上升④西风漂流携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11、12题。第11、12题图1 第11、12题图21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1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A.①B.②C.③D.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始终在不断变化。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汉朝东北方向入海。下图为1996-2020年黄河河口区汛期陆地面积变化统计图。完成13、14题。第13、14题图13.下列遥感影像,能正确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区汛期陆地形态变化先后顺序的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14.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运动的作用B.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C.上游水库的冲淤D.汛期流域降水的变化 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15、16题。第15、16题图1 第15、16题图215.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6.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17、18题。第17、18题图17.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18.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一天内电力网络的供电量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下图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一周每日不同时刻,平均发电量按来源划分的统计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成19、20题。 第19、20题图19.该国为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加原子能发电量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C.拓宽电能进口渠道D.调节燃气火力发电20.当太阳能发电量在7日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为A.7日1-2时左右B.7日7-8时左右C.8日3-4时左右D.8日8-9时左右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麦兹巴赫湖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2022年6月,湖泊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并于7月中旬发生溃决。6-7月期间,能反映湖泊冰水沉积物总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22、23题。22.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23.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新疆B乙-安徽C.丙-浙江D.丁-吉林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24、25题。 第24、25题24.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25.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A.①B.②C.③D.④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材料二 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第26题图1 第26题图2(1)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2分)(2)分析交通对该城市带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影响。(4分)(3)该城市带计划建设高铁,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第27题图1 第27题图2(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4分)(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3分)(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材料二 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第28题图1 第28题图2第28题图3(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4分)(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4分)(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6分)(4)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6分)  选择题答案: 1-5BAADD6-10AACDC11-15BCCAA 16-20BCDDC21-25BCDBA 2023年6月地理选考试卷稳中有变,守正创新。除了题型结构、呈现方式等保持稳定外,首次出现开放性试题,体现了浙江省高考“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一、彰显学科素养,实现教学引领试题注重对人地协调观念、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等领域的考查,如稻鱼生态系统、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国家安全、湖泊湿地的固碳功能、美国东北城市带产业升级和交通发展等;试题关注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如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丹霞地貌景观图、黄河流域的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特点、天山北麓的绿洲分布特点、南半球部分海域的海水性质等。通过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引领地理教学以学科视角来阐释各类自然和人文现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念,彰显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二、聚焦关键能力,突出选拔功能试题注重情境创设,结合问题链的设计,全面考查了知识获取、实践操作和思维认知等关键能力,难易梯度合理,有效服务人才选拔。在知识获取能力方面,每组试题均需要从地图、图表和文本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准确地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把握其中隐含的规律,并进行结构化理解。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需要针对问题链的要求进行论证、修正和改进,最终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在思维认知能力方面,通过对复杂的真实情境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辨,然后发表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观点。如“是否赞同南水北调有利于黄河上中游种植业发展的观点,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理由”,以开放的视角,综合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三、强化地理思维,凸显学科特色地理过程和地理空间思维是极具学科特色的思维。试题关注地理过程的考查,尤其强调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过程,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黄河口汛期陆地形态变化、湖泊冰水沉积物的总量变化过程、锋面雨雾的移动过程等;试题注重空间思维的考查,如定日镜朝向的转动方向等。试题中每个题组均配有图表,整份试卷共有29幅图,11幅统计图表;图表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需要学生读图、识图、辨图、析图,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用地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图表呈现形式多样,有统计表、示意图、景观图、框架图、演变图、区域图、线路图、柱状图、曲线图、分布图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6-20 09:01:02 页数:9
价格:¥9 大小:3.02 MB
文章作者:zjl1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