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福建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福建版)一、选择题(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我们来说,美洲是我们的祖国,西班牙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华盛顿B.拿破仑C.玻利瓦尔D.章西女王2.“印度虽然只有巴掌大的乌云,但它会变成淹没英国殖民地的滂沱大雨。”“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这两段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B.西方殖民侵略的加深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D.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3.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乌拉尔和卡累利亚等地设立了矿业学校;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相继开办了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学校。到18世纪20年代,40多个城市里开办了算术学校。由此可见,彼得一世改革(  )A.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B.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C.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D.进一步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4.据俄国发放身份证和外出打工证的资料统计,19世纪60年代,半年证和一年证的发放比例分别为43.8%和41.2%,短期证只占14.5%。由此可见,当时俄国(  )A.阶级剥削制度终结B.农民逐渐获得自由C.中央集权体制建立D.手工工场规模庞大5.下面的漫画想象了19世纪60年代的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都对本国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此推断,他们两人最有可能来自(  )9 A.英国、法国B.美国、法国C.美国、俄国D.俄国、日本6.美国内战创造出一种新的国家意识,“nation”(民族国家)一词——一个统一的政治联合体,取代了由分离的州组成的“Union”(联邦),并不断为人们频繁地使用。这反映出美国内战(  )A.促进了经济发展B.解放了黑人奴隶C.改变了政治制度D.维护了国家统一7.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相同作用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B.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C.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8.“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完成以上重大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A.发动战争,开拓海外市场B.解放奴隶,维护国家统一C.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D.科技立国,重视人才培养9.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B.努力发展近代教育事业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10.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信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的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这些表明日本(  )9 A.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B.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C.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D.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11.19世纪的最后30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推动。下列发明创造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是(  )A.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B.奥托制成的煤气内燃机C.诺贝尔发明的现代炸药D.斯蒂芬森发明的火车机车12.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1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13.19世纪的最后30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蒸汽时代”的到来C.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14.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6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15.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A.严格控制人口增长B.放缓经济发展速度C.坚持绿色发展理念D.坚信人类治理能力9 16.有人说:“牛顿接过了伽利略传过来的接力棒,并最终完成了科学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巨大飞跃。”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牛顿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是(  )A.微积分B.电磁感应原理C.地心说D.万有引力定律17.他是一位小说天才,曾在其作品的“总序”中写道: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学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员。该作品是(  )A.《哈姆雷特》B.“人间喜剧”小说集C.《复活》D.《战争与和平》18.下图描述的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时期的情况,下面正确的组合选项为(  )A.三国同盟德意奥 三国协约英法俄B.三国同盟德意俄 三国协约英法意C.三国协约德意奥 三国同盟英法俄D.三国协约俄德奥 三国同盟英法意19.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材料所述“联盟体系”的核心国家是(  )A.英国和德国B.俄国和奥匈帝国C.德国和法国D.英国和奥匈帝国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在《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一书中指出:“在世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些参战国的共同特点,几乎毫无例外的是:它们要么是帝国,要么试图成为帝国”。作者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  )A.民族解放战争B.反法西斯战争C.帝国主义战争D.殖民扩张战争9 21.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迟早会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他预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C.黑人民权运动盛行D.世界各地走向联合22.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发出了攻占冬宫的信号。经过激烈战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以上场景发生在哪次革命中(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23.毛泽东认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由于十月革命(  )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B.实施新经济政策C.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4.下面是名为《救命》的漫画,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漫画意在表明(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不满25.虽然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私人企业所占比重不大,但在消费品生产部门,私人企业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在短期内帮助国家缓和了“商品荒”的矛盾。上述现象应该出现在苏俄(联)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9 26.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其后也承担着军工厂的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国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推动了战争的胜利。这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服务于军事斗争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C.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国家强大的基础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27.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最大的受益者是(  )A.日本B.英国C.中国D.美国28.“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结束沙皇统治B.恢复国民经济C.实现农业集体化D.防止生产过剩29.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了14.5倍,轻工业只增长了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了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苏联模式30.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运动是同时代的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运动,它们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明确提出民族独立的要求B.都采取不合作的方式C.斗争都取得了胜利D.都进行过非暴力斗争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个)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9 1879年1874200051937(1)哪次改革推动了以上现象的出现?(2分)(2)小史同学认为,这次改革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领导人是谁?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为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联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2)材料二中为了实现日本官员所说的“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日本从经济和文化上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3)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美国和日本分别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19世纪中期面临的危机?(4分)9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英国143350法国61060德国16290美国3830材料二 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扩展到海底和空中,在更大范围内展开,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未来的战争更加残酷。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要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4分)(2)材料二中“使战争扩展到空中”与哪一发明成果有关?根据材料二回答,科学技术的成果对战争有何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与什么国际新格局的出现有关。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国际新格局。(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199 世纪初,德国建立起一套崭新的教育制度,先后设立了柏林大学、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等教育学校。各地也纷纷设立技术教育学校。到1898年,仅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就超过万人。在先进的教育下,德国涌现出伦琴、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和以西门子为代表的一批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出现了内燃机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成果。——摘编自李工真《德国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一项新技术成果。(2分)(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9 11 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3-05 18:00: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33.0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