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物态变化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0

2/60

剩余5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11: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31小题)1.(2022•河池)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2.(2022•营口)关于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3.(2022•海南)在冰壶比赛中(如图),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固C.升华D.凝华4.(2022•湖北)下列自然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  )A.河面的冰B.地上的霜C.山上的雪D.山间的雾5.(2022•鄂州)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60页(共60页)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C.寒暑表的示数是21℃D.寒暑表的示数是39℃6.(2022•牡丹江)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春雪消融B.夏雨绵绵C.秋霜凝结D.冬雪飘飘7.(2022•上海)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A.0℃B.20℃C.37℃D.45℃8.(2022•湖北)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液化吸热D.凝华放热9.(2022•黑龙江)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凝华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骄阳散雾C.深秋,铁网挂霜D.寒冬,冻衣变干10.(2022•哈尔滨)冰城哈尔滨风景优美,引人入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岛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第60页(共60页) B.严冬,音乐公园的雪人变小是升华现象C.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用的冰是汽化形成的D.植物园树枝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11.(2022•包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关于节气中物质状态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谷雨”,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小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12.(2022•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冰雪消融B.清晨结露C.深秋凝霜第60页(共60页) D.泼水成冰13.(2022•十堰)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14.(2022•鄂州)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15.(2022•青海)以下是某同学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不合理的是(  )A.身高约1.60mB.步行速度约1m/sC.眨一次眼的时间约10sD.体温约36.3℃16.(2022•锦州)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第60页(共60页)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17.(2022•广西)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凝固的是(  )A.冰雪消融B.露珠形成C.滴水成冰D.雾凇结枝18.(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前冷,雪后寒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9.(2022•泰安)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呈现出诗人李白诗句中描述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浪漫、夸张场景。北方冬季常见的雪花的形成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A.露生成B.雾产生C.霜形成D.冰消融20.(2022•益阳)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21.(2022•第60页(共60页) 辽宁)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迅速汽化。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壶口“白气”B.浓雾消散C.露珠形成D.冰雕变小22.(2022•北京)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23.(2022•福建)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24.(2022•天津)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  )A.熔化吸热B.蒸发吸热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25.(2022•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第60页(共60页) 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26.(2022•娄底)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27.(2022•枣庄)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28.(2022•广东)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B.升华C.汽化D.液化29.(2022•宜昌)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一些数据,能与事实相符的是(  )A.穿39码鞋子表示脚长39cmB.身体的体积约为3.9m3C.长跑训练的速度约为3.9m/sD.正常的体温约为39℃30.(2022•甘肃)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入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第60页(共60页) B.冰箱冷冻室内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D.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31.(2022•重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二.填空题(共9小题)32.(2022•宜昌)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33.(2022•成都)小天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和时间关系图像。他观察发现,水沸腾后,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  ;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第60页(共60页) 34.(2022•泰安)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5.(2022•河南)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37.(2022•枣庄)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60页(共60页) 38.(2022•凉山州)深秋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它的形成需要  热。39.(2022•湖州)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40.(2022•十堰)2022年6月4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开始加注燃料推进剂,于6月5日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运载火箭燃料推进剂选择密度小、热值  的气体燃料,采用  和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燃料液化。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三.实验探究题(共17小题)41.(2022•江西)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以下基本仪器吗?晨检测温是学校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所示,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  ,其体温  (选填“正常”或“不正常”)。42.(2022•聊城)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91011海波的温度/℃4044464848484848485053第60页(共60页)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2)在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由实验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  ;②继续吸收热量。(5)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烧杯中的水少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43.(2022•锦州)小明和小华都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时,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是通过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2)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实验过程中两位同学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两位同学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第60页(共60页) (4)水沸腾后,将水倒入烧瓶,发现水停止沸腾。如图丙所示,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浇冷水后瓶内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4.(2022•十堰)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90℃的热水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  。她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45.(2022•随州)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李明和张红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张红所用水的质量为200g,结合图象推算,他实验时0~4分钟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J/(kg•℃)]。(3)分析图象可知,李明和张红实验所用水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46.(2022•兰州)小华同学选用图甲、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了冰的熔化及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图丙是由测量数据所绘制的图像。第60页(共60页) (1)要完成这个实验,除了图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若只探究冰熔化应选用图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时,试管口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2)由图丙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水的沸点是  ℃.(3)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能节省实验时间的方法  。47.(2022•宁夏)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装置。(1)如图乙所示,观察气泡可判断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2)图丙中,图像A、B是某班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他们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烧杯进行实验,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48.(2022•杭州)小金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0℃到42.0℃,最小刻度为  ℃。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  (填写操作),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钟,取出后直接读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的原因是  。第60页(共60页) 49.(2022•陕西)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1所示。(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但温度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85868890929496989898989898(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  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50.(2022•荆州)实验小组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第60页(共60页) (1)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2)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全部实验数据见下表,由表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398100102102102(3)图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51.(2022•北京)小京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吸收热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从计时开始,经5min水沸腾。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1)在此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通过  来反映的。(2)由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过程中,  。52.(2022•黔东南州)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第60页(共60页) (1)实验时应将  (选填:“碎冰”或“整块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  ,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3.(2022•吉林)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  ,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  ,第9min时海波处于  (填物质的状态)。54.(2022•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第60页(共60页)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象,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则图乙中t0=  ℃。55.(2022•云南)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第60页(共60页)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56.(2022•泸州)如图,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则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会  ,冷水的质量会增加,说明了水蒸气进入冷水中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装置中左边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试管底部受热  。57.(2022•辽宁)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1)组装器材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  (填“a”或“b”)的高度。(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了被测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①冰熔化过程共用了  min,第3min时的内能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min时的内能。②分析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  (填“会”或第60页(共60页) “不会”)沸腾。四.解答题(共2小题)58.(2022•苏州)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烧瓶、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  (a/b/c)的位置;(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为  ℃;时间/min01234567水的温度/℃90929698999999(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4)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拿橡皮塞塞紧瓶口,用冷水喷洒瓶底(如图丙),里面的水  沸腾。59.(2022•自贡)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块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五.简答题(共1小题)60.(2022•吉林)医护人员为每个人进行核酸检测之前,都需要用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工作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会感觉手很凉。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第60页(共60页) 专题11:物态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1小题)1.(2022•河池)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2022•营口)关于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A、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BD、雨、露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D正确;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故选:D。【点评】第60页(共60页)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2022•海南)在冰壶比赛中(如图),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固C.升华D.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解答】解:冰变为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属于基础题。4.(2022•湖北)下列自然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  )A.河面的冰B.地上的霜C.山上的雪D.山间的雾【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河面的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BC、山上的雪、地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首先要熟记物态变化的定义,解答时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对照定义找出正确答案。5.(2022•鄂州)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60页(共60页)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C.寒暑表的示数是21℃D.寒暑表的示数是39℃【分析】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不管液柱在0刻度以上还是在以下,都要从0刻度开始读。【解答】解: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故A正确;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CD、寒暑表的分度值是2℃,则其示数是22℃,故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读数,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6.(2022•牡丹江)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春雪消融B.夏雨绵绵C.秋霜凝结D.冬雪飘飘【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据此解答。【解答】解:A、雪是固态,消融的过程就是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正确;B、雨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故B错误;C、霜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D、雪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故D错误。故选:A。【点评】第60页(共60页)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应用,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22•上海)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A.0℃B.20℃C.37℃D.45℃【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8.(2022•湖北)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液化吸热D.凝华放热【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是凝固的过程,会放出热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固的特点,属于基础题。9.(2022•黑龙江)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凝华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骄阳散雾C.深秋,铁网挂霜第60页(共60页) D.寒冬,冻衣变干【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错误;B、骄阳散雾液态的小水滴吸热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故B错误;C、深秋,铁网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故C正确;D、寒冬,冻衣变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10.(2022•哈尔滨)冰城哈尔滨风景优美,引人入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岛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严冬,音乐公园的雪人变小是升华现象C.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用的冰是汽化形成的D.植物园树枝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分析】物态变化有六种:液化是指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汽化是指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气态;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凝固是指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华是指物体由气态变成固态。第60页(共60页) 【解答】A、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B、雪人变小是固态冰吸热变成水蒸气了,是升华,故B正确。C、冰雕用的冰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C错误。D、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几种变化。重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以生活实际的能力。11.(2022•包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关于节气中物质状态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谷雨”,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小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A、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2.(2022•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冰雪消融第60页(共60页) B.清晨结露C.深秋凝霜D.泼水成冰【分析】判断出四个选项的物态变化,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特点判断是否需要吸热。【解答】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B、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冰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属于基础题。13.(2022•十堰)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第60页(共60页) A、蜡烛“流泪”是固态的蜡熔化为液态的蜡,故A正确;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4.(2022•鄂州)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分析】(1)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当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现象;(2)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热奶茶中的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眼镜变模糊了,故A正确;BD、空气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故BD错误;C、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是搞清楚物质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15.(2022•青海)以下是某同学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不合理的是(  )A.身高约1.60mB.步行速度约1m/s第60页(共60页) C.眨一次眼的时间约10sD.体温约36.3℃【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不合理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1.60m左右,故A合理;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大约为4km/h=4×m/s≈1m/s左右,故B合理;C、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0.5s,故C不合理;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体表温度略低一点,在36.3℃左右,故D合理。故选:C。【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16.(2022•锦州)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雨水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正确;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7.(2022•广西)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凝固的是(  )第60页(共60页) A.冰雪消融B.露珠形成C.滴水成冰D.雾凇结枝【分析】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露的形成是从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冰的形成是从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D、雾凇的形成是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固的定义,属于基础题。18.(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前冷,雪后寒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答】解:“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A、霜前冷的“霜”是由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水缸出汗的“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扬汤止沸的“沸”是水沸腾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冰冻三尺是“冰”是由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第60页(共60页) 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19.(2022•泰安)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呈现出诗人李白诗句中描述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浪漫、夸张场景。北方冬季常见的雪花的形成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A.露生成B.雾产生C.霜形成D.冰消融【分析】雪花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属于凝华过程,分析各选项的物态变化即可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雪花的形成属于凝华。A、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故A错误;B、雾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附着在尘埃小颗粒上,属于液化,故B错误;C、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属于凝华,故C正确;D、冰消融属于熔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20.(2022•益阳)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分析】第60页(共60页)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B、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正确;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故选:B。【点评】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吸热或放热时,要确定物质从哪种状态到了哪种状态。21.(2022•辽宁)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迅速汽化。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壶口“白气”B.浓雾消散C.露珠形成D.冰雕变小【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酒精是液体,酒精擦在身上,变成了气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A、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浓雾消散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C、露珠形成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冰雪消融是冰熔化为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故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第60页(共60页) 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22.(2022•北京)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知道前后的物质状态是关键。23.(2022•福建)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解答】解:由图可知,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表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其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4.(2022•第60页(共60页) 天津)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  )A.熔化吸热B.蒸发吸热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分析】蒸发是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解答】解: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靠汗液的蒸发吸热,带走身体的一部分热量,使体温不致升高太多,故B正确。故选: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5.(2022•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据此解答。【解答】解: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即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现象及其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6.(2022•娄底)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60页(共60页)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分析】(1)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仪器,熔化过程要记录物质的状态,温度和加热时间。(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此时为固液共存态;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解答】解:A、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仪器的顺序为自下而上,故A错误;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故B正确;C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CD错误。故选B。【点评】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像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27.(2022•枣庄)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分析】(1)体温计的量程:35~42℃;(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第60页(共60页) (3)人的正常体温约37℃;(4)常温下液体的温度约为15~25℃,根据体温计的量程分析。【解答】解: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A错误;B、体温计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B错误;C、人的正常体温约37℃,某同学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故C正确;D、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液体的温度可能低于35℃,也有可能高于42℃,因此不可以,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正常体温等,属于常识性习题。28.(2022•广东)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B.升华C.汽化D.液化【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解答】解: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这是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态。故选项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判断物态并结合物态变化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29.(2022•宜昌)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一些数据,能与事实相符的是(  )A.穿39码鞋子表示脚长39cmB.身体的体积约为3.9m3C.长跑训练的速度约为3.9m/sD.正常的体温约为39℃【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穿39号鞋子,其脚长约25cm,故A错误;第60页(共60页) B、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人体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故中学生体积约为V===0.05m3左右,故B错误;C、长跑训练的速度约为3.9m/s,故C正确;D、正常的体温约为37℃,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30.(2022•甘肃)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入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B.冰箱冷冻室内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D.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解答】解:A.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B.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正确;D.冬天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后会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我们要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1.(2022•重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第60页(共60页)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分析】露是液态,冰、雪、霜是固态,分析状态变化即可判断四个选项。【解答】解:A、露是液态,是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冰是固态,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雪是固态,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霜是固态,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态变化的定义,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共9小题)32.(2022•宜昌)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熔化吸热 的特点。【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沸水倒入“55°”水杯后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由固体变为液体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种颗粒是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熔化吸热的特点。故答案为:晶体;熔化吸热。【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物体的变化,是一道基础题目。33.(2022•成都)小天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和时间关系图像。他观察发现,水沸腾后,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 大 第60页(共60页) ;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保持不变 。【分析】水吸收热量会汽化为水蒸气;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答】解: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后,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答案为:大;保持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属于基础题。34.(2022•泰安)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解答】解: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故答案为:晶体。【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第60页(共60页) 35.(2022•河南)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放出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答案为:液化;放出。【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7.(2022•枣庄)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80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不变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即该物质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该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变大;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晶体;80;不变;固液共存态。【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的实验,难度适中。38.(2022•凉山州)深秋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是 凝华 第60页(共60页)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它的形成需要 放 热。【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凝华放热。故答案为:凝华;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39.(2022•湖州)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分析】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很容易烧毁火箭,所以要利用特殊材料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解答】解:航天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熔化和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故答案为:吸收。【点评】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或识别是关键。40.(2022•十堰)2022年6月4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开始加注燃料推进剂,于6月5日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运载火箭燃料推进剂选择密度小、热值 大 的气体燃料,采用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燃料液化。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 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分析】(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释放出的热量越多,在选择火箭燃料时首先应该考虑燃料热值的大小;(2)液化的两种方式: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3)能够短时间内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解答】第60页(共60页) 解: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密度小、热值大,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和其它燃料相比,液态氢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采用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燃料液化;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大;降低温度;可再生。【点评】本题考查了燃料的热值、能源的分类、燃料的制作方法等原理,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三.实验探究题(共17小题)41.(2022•江西)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以下基本仪器吗?晨检测温是学校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所示,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 36.6℃ ,其体温 正常 (选填“正常”或“不正常”)。【分析】(1)由图中测温枪的示数得到此时该同学体温;(2)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解答】解:由图可知,测温枪测得该同学的体温为36.6℃;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所以该同学的体温正常。故答案为:36.6;正常。【点评】本题考查对温度计的读数和人体正常体温的掌握情况,是基础题。42.(2022•聊城)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91011海波的温度/℃4044464848484848485053第60页(共60页)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秒表 。(2)在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42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由实验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 温度到达熔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5)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C (填字母)。A.烧杯中的水少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分析】(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测量时间;(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和0刻度线;(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4)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5)分析各选项是否可造成温度计示数缓慢变化。【解答】解:(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测量时间,故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2)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2℃;(3)由实验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到第9分钟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4)由实验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在温度到了48℃第60页(共60页) 才熔化,因此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温度到达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5)A、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烧杯中的水过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会碰到了试管壁,不会影响温度计示数,故A错误;B、熔化过程中,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可使物质受热均匀,温度计示数不变,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相当于直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温度计示数应会上升,故C正确;D、海波为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秒表;(2)42;(3)晶体;(4)温度到达熔点;(5)C。【点评】要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同时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并能根据图象获取相关的信息。43.(2022•锦州)小明和小华都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时,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是通过 热传递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2)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实验过程中两位同学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两位同学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质量 不同;(4)水沸腾后,将水倒入烧瓶,发现水停止沸腾。如图丙所示,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浇冷水后瓶内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降低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第60页(共60页) (3)由图像可知,水到达沸点的时间不一样,说明水的质量不同;(4)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解:(1)实验时,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水吸收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2)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读图乙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小华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不同;(4)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故答案为:(1)热传递;(2)不变;(3)质量;(4)液化;降低。【点评】此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示意,要能够从液体的沸腾图象中分析出液体沸腾的特点,难度不大。44.(2022•十堰)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90℃的热水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 节约时间 。她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98 ℃,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分析】此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的沸腾特点,实验前用热水,可以节约加热升温的时间;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数;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答】解:实验时烧杯中装入热水,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8℃,即水的沸点是98℃;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所以该实验环境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节约时间;98;小于。第60页(共60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以及实验方案优化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45.(2022•随州)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李明和张红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张红所用水的质量为200g,结合图象推算,他实验时0~4分钟水吸收的热量为 840 J[c水=4.2×103J/(kg•℃)]。(3)分析图象可知,李明和张红实验所用水的质量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由图乙读出0~4分钟水温的变化,根据Q吸=c水mΔt求出水吸收的热量;(3)相同质量的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相同。【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由图乙可知,张红实验时,0~4分钟水温的变化为:Δt=99℃﹣98℃=1℃,则他实验时0~4分钟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Δt=4.2×103J/(kg•℃)×0.2kg×1℃=840J;(3)由图乙可知,李明和张红实验所用水在0~4分钟水温的变化均为1℃,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相同,可以判断她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点评】第60页(共60页)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仪器的装置、吸热公式的应用等,难度不大。46.(2022•兰州)小华同学选用图甲、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了冰的熔化及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图丙是由测量数据所绘制的图像。(1)要完成这个实验,除了图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秒表 ;若只探究冰熔化应选用图 乙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时,试管口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 液化 成小水珠。(2)由图丙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水的沸点是 98 ℃.(3)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能节省实验时间的方法 减少水的质量 。【分析】(1)该实验中需要观察不同时刻物质的状态以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确定所需的测量工具;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温度的测量;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3)通过减少水的质量、加大酒精灯火焰或提升水的初温,可以缩短实验时间。【解答】解:(1)该实验中需要观察不同时刻物质的状态以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若只探究冰的熔化规律,需要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受热均匀,也便于温度的测量,故应选乙装置来进行试验;试管口附近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2)由图丙可知,在BC段,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所以冰是晶体;第60页(共60页) 在CD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DE段,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水的沸腾过程,由图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98℃不变,即水的沸点为98℃;(3)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或加大酒精灯火焰等。故答案为:(1)秒表;乙;液化;(2)晶体;98;(3)减少水的质量。【点评】本题是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特点的实验,考查了器材的选取、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液化现象以及沸点等知识,是一道常见题。47.(2022•宁夏)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装置。(1)如图乙所示,观察气泡可判断是水沸腾 时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2)图丙中,图像A、B是某班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96 ℃,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温度不变 ;他们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烧杯进行实验,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不同 。【分析】(1)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内的水蒸气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整个容器的水温趋于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气泡内,气泡会越来越大;(2)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水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Q=cmΔ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解答】解:(1)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2)由图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6℃不变,所以96℃是水的沸点;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温度不变;如丙图,A、B组得到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Q=cmΔ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故答案为:(1)时;(2)96;温度不变;水的质量不同。第60页(共60页) 【点评】本题探究水的沸腾特点,考查液体沸腾特点、实验图像的解读,难度变大。48.(2022•杭州)小金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0℃到42.0℃,最小刻度为 0.1 ℃。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 用力甩几下 (填写操作),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钟,取出后直接读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的原因是 玻璃管中有一段细管(弯管),水银遇冷收缩较快,在细管(弯管)处断开,上段水银柱不回落 。【分析】(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2)体温计有缩口,水银只能在温度高的时候升高,在温度降低时不能下降,要想使水银柱下降,只能甩几下。【解答】解: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几下,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体温计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该处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该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故答案为:0.1;用力甩几下;玻璃管中有一段细管(弯管),水银遇冷收缩较快,在细管(弯管)处断开,上段水银柱不回落。【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原理和测量范围,在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包括体温计在内的各种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49.(2022•陕西)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1所示。第60页(共60页)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吸热 ,但温度 保持不变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85868890929496989898989898(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8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 时间 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质量 不同。【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液体沸腾的特征是: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气压越低沸点越低;(4)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从开始加热到沸腾,需要时间的长短跟液体的质量、液体的初温、火力大小有关。【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即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第60页(共60页) (3)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从第7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于当时沸点低于100℃,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4)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的初温相同,加热条件完全相同,两位同学所用时间不同,是因为实验时用水质量不同。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吸热;保持不变;(3)98;低于;(4)时间;质量。【点评】这是一道考查实验操作的试题,涉及到器材安装、对图象分析等,同时还考查了沸腾的条件等知识,是一道综合实验题,属于沸腾实验常考内容,务必牢固掌握。50.(2022•荆州)实验小组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1)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 由下到上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2)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96 ℃。全部实验数据见下表,由表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398100102102102(3)图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不同 。(写出一种即可)【分析】(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安装装置时,先从下到上,方便调节;(2)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第60页(共60页) (3)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Q=cmΔ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解答】解:(1)实验中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因此安装装置时,先从下到上,方便调节;(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向上是增大的,所以为零上,因此示数是96℃,则此时水的温度为96℃;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时水的沸点为102℃,高于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所以当时气压大于一标准大气压;(3)如丙图,A、B组得到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的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Q=cmΔ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故答案为:(1)由下到上;(2)96;大于;(3)水的质量不同。【点评】本题探究水的沸腾,考查器材的组装、温度计的读数、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和实验图像的解读,难度较大。51.(2022•北京)小京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吸收热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从计时开始,经5min水沸腾。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1)在此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通过 加热时间 来反映的。(2)由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水在沸腾前,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水在沸腾过程中,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分析】(1)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第60页(共60页) (2)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在此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越多;(2)由图乙知,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2)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点评】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掌握液体沸腾特点及现象,并能分析实验条件对其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52.(2022•黔东南州)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应将 碎冰 (选填:“碎冰”或“整块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 受热均匀 ,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3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分析】(1)实验时采用碎冰而不采用整块冰;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2)温度计的读数,看清分度值,同时注意是在零摄氏度上还是零摄氏度下;(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解答】解:(1)为了减小熔化时间,实验时应将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水浴法加热,冰块受热更均匀;(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零摄氏度以下,故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3)由图丙可知,冰有固定的熔点,故可知冰属于晶体。故答案为:(1)碎冰;受热均匀;(2)﹣3;(3)晶体。第60页(共60页) 【点评】像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这样几个方面: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②判断某个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熔化前固态,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熔化后液态;③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53.(2022•吉林)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 均匀 ,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 晶体 ,第9min时海波处于 液态 (填物质的状态)。【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晶体熔化的时候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解答】解:(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海波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图乙可知,图象中变化曲线有呈水平方向的一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海波是晶体;由图乙可知,第7分钟后海波熔化结束,全部呈液态且继续吸热温度上升,因此在第9分钟时是液态。故答案为:均匀;晶体;液态。【点评】此题“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考查了水浴加热法、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是热学的重点实验,应注意掌握。54.(2022•第60页(共60页) 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 吸热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象,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则图乙中t0= 87 ℃。【分析】(1)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根据“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求出水加热升高的温度,进而求出水的初温t0。【解答】解:(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必须吸热;(3)因为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所以加热5min水升高的温度:Δt=×5℃=12.5℃,由图象可知,水的初温:t0=t﹣Δt=99.5℃﹣12.5℃=87℃。故答案为:(1)变大;液化;(2)吸热;(3)87。【点评】第60页(共60页) 本题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考查物态变化的辨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55.(2022•云南)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 错误:温度计B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原因:烧杯底部温度偏高,使得温度计所测水温偏高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增加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95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 低于 1个标准大气压。(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 不会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分析】(1)温度计测量固体温度时,尽量将固体处理成碎渣,将玻璃泡浸没在固体碎渣之间;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部和侧壁;(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体共存状态,由于此过程持续吸热,因此液体内能会增加;(4)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据此分析当地的气压与标准大气压之间的关系;(5)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据此分析。【解答】第60页(共60页) 解:(1)由图可知,图甲中的温度计B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存在错误,因为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会使得温度计所测水温偏高;(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因此冰是晶体;(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持续加热,因此内能增加;(4)水沸腾后温度不变,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为95℃;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因此当地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5)水沸腾时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由于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则试管中的水虽然可以到达沸点,但无法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因此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故答案为:(1)错误:温度计B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原因:烧杯底部温度偏高,使得温度计所测水温偏高;(2)晶体;(3)固液共存;增加;(4)95;低于;(5)不会。【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温度计的使用、晶体熔化的特点和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的掌握,题目较综合,难度不大。56.(2022•泸州)如图,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则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会 升高 ,冷水的质量会增加,说明了水蒸气进入冷水中遇冷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装置中左边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试管底部受热 均匀 。【分析】(1)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液化放热;(2)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解答】第60页(共60页) 解:(1)从左管过来的水蒸气在右管中遇冷液化,形成水,由于液化放热,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右管中的水的温度会升高,同时从左管过来的水蒸气在右管中遇冷液化,形成水,落到试管中,使冷水的质量增加;(2)装置中左边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试管底部受热均匀。故答案为:升高;液化;均匀。【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一个小实验,考查了我们对液化现象、实验中相关装置作用的了解,属热学中的基本实验,难度不大。57.(2022•辽宁)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1)组装器材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 b (填“a”或“b”)的高度。(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3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了被测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①冰熔化过程共用了 3 min,第3min时的内能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min时的内能。②分析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 不会 (填“会”或“不会”)沸腾。【分析】(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安装装置时,先从下到上,方便调节;(2)温度计读数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位置读数,分清零上还是零下;根据图甲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3)由图像知冰熔化过程的特点;(4)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解答】解:(1)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所以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b的高度;(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0℃第60页(共60页) 下面第3个小格处,读作﹣3℃;(3)①由图像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第2min开始熔化,第5min熔化结束,经历了3min;第3min时的内能大于第2min时的内能;②分析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是和杯内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故答案为:(1)b;(2)﹣3;(3)3;大于;不变;(4)不会。【点评】学会观察和分析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像,是我们学习该实验时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本题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没有多大的难度。四.解答题(共2小题)58.(2022•苏州)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烧瓶、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 a (a/b/c)的位置;(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为 94 ℃;时间/min01234567水的温度/℃90929698999999(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99 ℃;第60页(共60页) (4)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拿橡皮塞塞紧瓶口,用冷水喷洒瓶底(如图丙),里面的水 不能 沸腾。【分析】(1)因为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应先明确分度值,再观察液柱所指的刻度;(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4)用冷水喷洒瓶底,会降低水的温度,不能改变上方气体的压强,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因此应先固定铁圈a的位置;(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4℃;(3)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到7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因此水的沸点是99℃;(4)由图可知,用冷水喷洒瓶底,只会降低水的温度,不能减小上方气体的压强,因此此时水的沸点不变,而水的温度降得更低,故水不能再次沸腾。故答案为:(1)a;(2)94;(3)99;(4)不能。【点评】本题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主要考查了器材的组装、温度计的读数、液体的沸点及其影响因素,注意最后一问与我们课本上的实验方法不一样,课本上是冷却液体上方的气体,而本题是冷却液体。59.(2022•自贡)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块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分析】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当物体间有温度差时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解答】答: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块拿到0℃的房间里,虽然达到了熔点,但是冰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会熔化。【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的特点以及热传递现象,难度不大。五.简答题(共1小题)60.(2022•吉林)医护人员为每个人进行核酸检测之前,都需要用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工作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会感觉手很凉。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吸收热量。【解答】答:用酒精消毒后,手上的酒精会汽化,汽化过程中从手吸热,手会感到很凉。【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汽化吸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属于中档题。第60页(共60页)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7/2221:00:47;用户:赫梦;邮箱:15809233924;学号:43083022第60页(共6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2-03 22:21:09 页数:60
价格:¥3 大小:2.57 MB
文章作者:教学资源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