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2.《诗经》二首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 《诗经》二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yáotiǎo) 蒹葭(jiānjiā)B.荇菜(xìng)关雎(jū)C.溯洄(sùhuí)寤寐(wǔmèi)D.萋萋(xī)琴瑟(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左右芼之( )(2)溯洄从之( )(3)白露未晞( )(4)道阻且跻( )(5)在水之涘( )(6)宛在水中沚( )3.按要求默写填空。(1)《关雎》中描写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 ”。 (2)《关雎》中描写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的句子是“ ”和“ ”。 (3)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 , ”这两句诗。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为周代宫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窈窕淑女( )(2)君子好逑( )(3)寤寐思服( )6.文中“琴瑟友之”是指( )A.以琴瑟为好友B.弹琴鼓瑟对待好友C.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D.对琴瑟表示友好7.这首诗首章用“ ”起兴,引出“ ”;诗中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不得时苦苦思念的短句是“ ”“ ”(不必是连贯的句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描写主人公以 来化解求之而不可得的矛盾。 8.仿照示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诗句。
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译句:鸟儿关关相对唱,双双栖在小洲上。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1题。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11.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2~15题。子 衿青青子①衿②,悠悠我心。纵③我不往,子宁④不嗣⑤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⑥,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选自《诗经·郑风》)注①子:你。②衿(jīn):衣领。③纵:即使。④宁:岂,难道。⑤嗣(sì):接续,继续。⑥挑兮达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12.本诗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请具体分析。13.“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这两个问句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14.“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15.这首诗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6题。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6.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串了整首曲子。17.右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会徽,请写出该会徽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1)构图要素: (2)寓意: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是宫廷乐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是庙堂祭祀诗歌。“雅”和“颂”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19.阅读以下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材料一 河畔啼声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让国学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1.B 解析A项,“窈”应读“yǎo”。C项,“寤”应读“wù”。D项,“萋”应读“qī”。2.(1)挑选 (2)逆流而上 (3)干 (4)(路)高而陡 (5)水边 (6)水中的小块陆地3.(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4.D 解析“《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的说法错误。5.(1)文静美好的样子 (2)好的配偶 (3)思念6.C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幻想8.长长短短鲜荇菜,左左右右采摘忙。美丽文静好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9.解析从“白露为霜”可知季节——秋季,可抓住“苍苍”“萋萋”等归纳画面特点。参考答案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0.解析从诗中反复出现的“从之”体会追求之意、相思之苦。参考答案表达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11.解析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参考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步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2.解析从开篇先抒情,后面才交代原因,可知是倒叙。参考答案倒叙。前两章以“我”的口吻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在城楼上久候恋人,而恋人不至的烦乱心情。13.解析联系恋人久无音信的处境和反问的语气揣摩。参考答案对恋人既担心又怨其不来音信的矛盾心情。14.解析从“一日”与“三月”的比较可把握修辞手法,联系全诗可体会其深情。参考答案夸张。用一日不见如隔三月的夸张,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15.解析从“子衿”“子佩”可知主人公是一女子,再归纳她干什么,流露出什么情感即可。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杳无音信的恋人,表达了她对恋人的期盼与思念。
16.D 解析对离别情景的描写并没有贯串整首曲子,此曲中还有抒情。17.解析第(1)问,由整体到局部,仔细观察会徽,把握其构图要素,图中有“圆月”“大海”“书卷”“月牙”“祥云”“印章”;然后根据各要素在图画中的位置关系,选择恰当的方位词和形容词,组织语言描述。第(2)问,背景构图为大海,让人不禁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同时也表明中国诗词如海洋浩瀚无边;“中”字进行了变形设计,横笔似长长的书卷,让人联想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字与背景结合突出了中国诗词博大精深的深邃意境,表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赏一轮明月,同吟中国诗词,共同参与的情愫。示例(1)图的上方是一轮圆月,下方是一片海洋;圆月中左边是一书卷(书轴),右边是月牙、祥云,右上角是一方印章。(答出“书卷”“月牙”即可)(2)①体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②中国诗词如海洋浩瀚无边,神奇奥妙;③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④共赏一轮明月,同吟中国诗词。(答出两点且意思对即可)18.示例(1)①《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②《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2)①“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②“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19.解析材料一显然是在谈“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材料二则是关于“国学智慧”的,一定要扣住国学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来组织答案。参考答案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