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宁南中学高2025届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经过6次变轨,神舟十四号飞船与距离地面约394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对接成功时,飞船所在高度位于地球大气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2.天和核心舱所在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落在地表的陨石B.分离后坠入对流层的火箭C.运行中的天和核心舱D.将要发射的神舟十四号飞船【答案】1.D2.A3.C【解析】【1题详解】对接高度为394千米,对流层高度约为12千米,低纬度可达18千米,A错;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B错;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中,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15—35千米的高度处。C错;高层大气位于平流层顶到2000~3000km,D对。故选D。【2题详解】天和核心舱距地面390多千米,绕地球运动,属于地月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等级一样,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可知天和核心舱所在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A对,BCD错。故选A。【3题详解】落在地表的陨石已经归属于地球,没有独立运转的轨道,不是天体,A错;分离后坠入对流层的火箭在对流层,没有独立运转的轨道,不是天体,B错;运行中的天和核心舱在距离地面390 多千米,属于具备独立运转轨道的独立物体,属于天体,C对;将要发射的神舟十四号飞船未脱离地面,归属于地球,不是天体,D错。故选C。【点睛】对流层的垂直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卫星捕捉到了一张太阳“微笑”的照片(下图),“微笑”预示着可能发生一场太阳风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太阳风暴可能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B.日冕层C.色球层D.内部圈层5.太阳风暴强烈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时()A.利于航天器发射B.卫星导航精准度提高C.部分地区电网瘫痪D.“极光”出现的概率降低【答案】4.B5.C【解析】【4题详解】卫星捕捉到了一张太阳“微笑”的照片,“微笑”预示着可能发生一场太阳风暴,太阳风暴是太阳风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太阳风在日冕层,B正确,故选B。【5题详解】太阳风暴强烈干扰无线电等电子设备,A错误,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卫星导航精准度下降,B错误。太阳活动冲击电网,导致电力中断,C正确,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的大气层,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次数增多,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概念: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形式有黑子、日珥和耀斑、日冕物 质抛射是太阳风,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正常情况下,地球的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2022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新发现了一种帆翼龙类——坎波斯凌源翼龙化石,这一发现对古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纪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6.坎波斯凌源翼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A.二叠纪B.志留纪C.古近纪D.侏罗纪7.坎波斯凌源翼龙繁盛时期,陆地上极度兴盛的植物是()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答案】6.D7.C【解析】【6题详解】坎波斯凌源翼龙繁盛时期为恐龙繁盛时期,恐龙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故D正确;二叠纪、志留纪为古生代,古近纪为新生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7题详解】坎波斯凌源翼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期,此时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迅速发展,C正确;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繁盛是在古生代,被子植物繁盛时期在新生代,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生物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①-地壳B.②-岩石圈C.③-地幔D.④-软流层9.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答案】8.A9.C【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图示①位于地表,平均厚度33KM,判断为地壳;②位于地壳以下,到2900KM范围内,为地幔;③位于2900KM-5000KM范围,为外核。④为内核,据此选A。【9题详解】结合图示及上题可知,①为地壳,纵波传播速度最大;②为地幔,地震波波速在其间有波动,说明其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③为外核,横波不能穿过,说明其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④为内核由铁镍成分组成的。据此选C。游客被困图甲所示的山区(等高线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灾害。读图并根据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10.图中C处陡崖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A390米B.420米C220米D.180米11.救护直升机停靠在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中某一位置,则救护人员能直接观测到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12.图乙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0.A11.B12.B【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视野问题以及泥石流发生的逃跑路线选择,需要结合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10题详解】读图,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图中C处陡崖有3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H﹤(n+1)*d,陡崖高差范围是200-400米之间,选项中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390米,A对,B、C、D错。【11题详解】连接H到ABCD各点,H与A之间有一小山丘阻挡,看不到,A错误;与B之间是山谷地形, 没有阻挡,可以直接观测到,B正确;与C之间有陡崖阻挡,看不到,C错误;与D之间有一凸坡阻挡视线,D错误。12题详解】泥石流顺着山谷而下,故应垂直于泥石流方向沿山坡向上跑,即②线正确结合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下图为土壤形成不同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13.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b、a、d、cB.a、b、d、cC.a、c、b、dD.a、b、c、d14.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A.成土母质B.地貌C.时间D.气候15.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答案】13.D14.C15.C【解析】【分析】【13题详解】 岩石受外力作用风化破碎后,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释放养分,能够生长植物,形成原始土壤,原始土壤经过漫长的时间分化成不同土层,形成成熟土壤,形成过程依次对应a、b、c、d,故选D。【14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时间,C正确。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形成,但图示信息反映的是时间因素。故选C。【15题详解】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能形成土壤,C正确。气候、地形、成土母质等影响土壤的形成,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故选C。【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示地区中水温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7.甲海域海水温度平均变化幅度最大的深度范围是()A.0—100米B.100—200米C.200—300米D.300—400米 18.据图推测,表层海水密度最低的海域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6.A17.B18.A【解析】【1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图中曲线数值为温度,甲的取值范围为30℃-32℃,乙的取值范围26℃-28℃,丙的取值范围大致在22℃-26℃,丁的取值范围在18℃-26℃,且甲地靠近陆地,受赤道逆流影响,温度较高,乙地位于太平洋中部,受陆地、洋流影响小,丙丁位于太平洋东部地区,北上的秘鲁寒流靠近赤道,受信风影响自东向西运动,对丙、丁影响较大,温度较低,变化较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17题详解】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甲海域在垂直方向上,100-200水深等温线最为密集,因此变化幅度最大,B正确;0-100、200-300、300-400等温线相对100-200稀疏,变化幅度小,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影响海水密度的重要因素为温度,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处水温最高,在30℃-32℃,因此甲地海水密度最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海水密度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雨林中植物茂密,且从上到下分布着不同高度的植物。顶层植物高达数十米,有板根发育。下图是雨林板根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雨林主要分布在()A.高纬地区B.低纬地区C.高山地区D.内陆地区20.板根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水分吸收B.确保底层通风C.防止动物攀爬D.支撑高大树体【答案】19.B20.D【解析】【1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雨林主要分布在低纬地区的平原,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才满足茂密植被生长,B选项正确。高纬地区、高山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内陆地区水分条件较差,都不能满足雨林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热量条件,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雨林地区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充沛,水分充足,不需要根系加强水分的吸收,A错误;雨林中植被茂密,气流流通差,板根宽大占地面积广,对气流有阻挡作用,不利于底层通风,B错误;板根有利于动物攀爬,C错误。雨林中植被高大,板根可以支撑高大树体,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板根亦称“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九》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飘舞,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令人茫然,方向莫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游记所描述的地貌类型是()A.喀斯特地貌B.河流地貌C.风沙地貌D.海岸地貌22.游记所描述的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23.下列四幅山水画作品中,最能反映游记所描述地貌类型的是() A.B.C.D.【答案】21.A22.C23.B【解析】【分析】本题以徐霞客游记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21题详解】游记中提到“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飘舞”说明该地岩石形态各异,说明岩石被外力侵蚀,材料中提到出处为“楚游日记九”可以判断该地区处于湿润地区,说明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正确;河流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材料中提到的是流水侵蚀地貌,表述为河流地貌不太准确,B错误;风沙地貌主要在干旱地区,C错误;海岸地貌主要在滨海地区,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可溶性的碳酸岩在水、二氧化碳以及一定温度条件下溶解或重新沉淀形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C正确;西北地区地区干旱,主要是风沙地貌,A错误;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条件不具备,B错误;东南地区流水侵蚀主要变现为红漠化,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A图呈现的是峡谷地貌,不是喀斯特地貌,A错误;B图岩石林立,峰林峰丛广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B正确;C图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为黄土高原,C错误;D图中河流两岸相对平坦,主要变现为流水堆积地貌,D错误。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可溶性的碳酸岩在水、二氧化碳以及一定温度条件下溶解或重新 沉淀形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斯里兰卡是世界著名的“宝石之岛”,每年汛期时,宝石被暴涨的河水携带至河流中下游,并沉积在河床砾石层中。汛期之后,裸露的河床上都会集中大量采集宝石的人群。下图为斯里兰卡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斯里兰卡的地势特征是()A.南高北低B.四周高中间低C.北高南低D.中间高四周低25.采集宝石人群主要集中在河流的()A.源头河段B.冲积平原河段C.三角洲河段D.“V”形谷河段【答案】24.D25.B【解析】【24题详解】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知,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斯里兰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故选D。【2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汛期时宝石被暴涨的河水带至河流中下游地区,并在河床砾石层中沉积,汛期过后河床裸露,人们在河床上采集宝石。冲积平原河段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宝石的沉积,且枯水期时部分河床裸露,有利于人们寻找宝石,B正确。河流源头 河段以及V形谷河段位于河流的源头以及上游地区,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较强,宝石难以沉积,AD错。三角洲河段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区,受河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河床难以裸露,排除C。故选B。【点睛】河流地貌一般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如“V形谷”,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如山前洪积扇(或称为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三角洲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华北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1)写出材料一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C____,F____。(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路面硬化,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填上图中字母),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____(填“增大”或“减小”),H____ (填“增大”或“减小”)。(3)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4)简述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答案】(1)①.水汽输送②.植被蒸腾##蒸腾(2)①.H②.减小③.增大(3)陆地内循环(4)收集雨水;暗渠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解析】【分析】本题以水循环和坎儿井示意图为背景,涉及水循环环节、类型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内容的考查,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小问1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C来自于海洋,为海陆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F来自于植被并进入大气中,应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路面硬化会影响水循环中的下渗环节,即图中的H环节,导致下渗减少;读图可知,图中的G代表地表径流,故如果森林中的植被增多,植被会起到增加下渗的效果,导致降水多转换为地下径流,从而地表径流减少,故H增大,而G减少。【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坎儿井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新疆,新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小,多为内流河,径流无法流入海洋,故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小问4详解】从材料可知,在坎儿井的建设过程中,坎儿井会在地下开挖暗渠,可以收集竖井处流下的雨水;同时因为新疆的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大,降水少,暗渠可以减少水源输送过程中的损耗。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某高中地理实验小组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的实验装置,在一个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自由下垂的纸片。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纸片出现偏动现象。 (1)材料中的实验模拟的地理原理最可能是________。(2)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向________(填电炉或冰块)方向摆动。(3)根据该原理,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从先到后进行排序________。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发生垂直运动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4)为了让纸片的摆动幅度更大,以便更好地观察实验效果,说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答案】(1)(大气)热力环流(2)冰块(3)①③④②(4)提高电炉的功率;增加冰块的数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高中地理实验小组模拟实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阐释地理事物、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电炉升温,气流上升,下沉形成低压,高空空气堆积形成高压;冰块气温低,气流下沉,下沉形成高压,而高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进而形成水平气压差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使得纸片发生偏转,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是热力环流。【小问2详解】电炉通电一段时间持续升温,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对应高空形成高压;冰块一侧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对应高空形成低压;玻璃柜内高空气流从电炉侧向冰块一侧运动,柜内高空形成的风导致纸片向右即冰块偏转。【小问3详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形成过程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差异,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对应高空空气堆积形成高压;冷的地方空气下沉形成高压,高空空气下沉形成低压。进而在近地面和高 空同一水平面产生高低气压差异,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进而导致大气水平运动风。对应选项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小问4详解】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是由风力的大小和锡纸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若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可选择更轻薄的锡纸进行实验,或通过增强风力来实现。在热力环流中,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地表冷热不均所导致的,故可以增加电炉功率与冰块的数量来增加地表温差。同时可通过缩小学具的尺寸,增加学具密封性等减少热量的散失,使实验效果更明显。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宁夏沙坡头地区(下图一)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内新月形沙丘广布。为了保护经过此地的包兰铁路,人们在铁路附近设置了“草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是将麦草或稻草在沙丘表面扎设成约1米×1米方格形状,扎设的深度约10至20厘米,露出沙面约10至20厘米,形成的网状结构。图二为腾格里沙漠新月形沙丘示意图,图三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1)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________(填侵蚀或堆积)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貌反映当地气候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2)图二中,缓坡a→o为________(填迎风坡或背风坡),结合图一推测当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________。(3)说明“草方格沙障”对包兰铁路的保护作用。【答案】(1)①.堆积②.西北内陆③.干旱 (2)①.迎风坡②.西北风(3)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避免铁路被流沙淹埋;增加土壤水分和肥力,提高铁路沿线植物的成活率。【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风沙地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属于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小问2详解】缓坡a→o的坡度更缓,为迎风坡,结合图一信息可知,沙丘的西北部为缓坡,所以当地的主导风向应为西北风。【小问3详解】通过铺设草方格沙障,改变了地表情况,增大了地表粗糙度,从而增大地表摩擦力,降低风速,促进沙粒沉积,从而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避免铁路被流沙所掩埋。同时,麦草等腐烂,为土壤提供的肥力。地表粗糙度增加,有利于减缓地表径流流速,促进水分下渗,增加土壤水分,从而提高铁路沿线植被的成活率,进一步促进风沙沉积,保护铁路。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斯瓦尔巴群岛(下图)气候冷凉,主体部分为冰川覆盖,无人定居。群岛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较低,其中中部海峡盐度最低。科学家在该海域采集的海水样品中发现了大量塑料、橡胶和纤维微粒等污染物。(1)图中洋流按海水温度分类属于________(填寒或暖)流。(2)简析中部海峡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答案】(1)暖(2)处于高纬度地区,蒸发量小;夏季部分冰川融化,淡水注入中部海峡;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盐分交换较弱。【解析】【分析】本题以斯瓦尔巴群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该区域洋流、海水盐度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文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洋流由低纬度往高纬度地区流,按海水温度分类属于暖流。【小问2详解】根据图文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部海峡海水盐度低的原因是因为处于高纬度地区,蒸发量小;夏季部分冰川融化,淡水注入中部海峡;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盐分交换较弱。【点睛】暖流是指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暖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高。海洋中的暖流所蕴藏的巨大热能和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可以使沿岸增加湿度并提高温度,更有助于生物的生长与发展,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3-17 13:5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6.3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