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确定位置(二)说课稿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确定位置(二)说课设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确定位置(二)》。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一谈这节课。(第一、我的研读;第二、我的思考;第三、我的定位;四、我的处理;五、我的设计)一、我的研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和8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并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本册教科书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创设了乐乐去大鸣山游玩时迷失方向并打电话求助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借助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察点度量另一地所在的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同时,教科书借助数学迷的作品,呈现了利用数对确定大本营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方法的多样性。二、我的思考1、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教材中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方向+距离”,一种是“数对” 。前一种方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后一种方法教参中建议针对学生学情进行教学。那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呢?我认为这个过程不是接受知识,而是是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步骤,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显得尤为重要。1、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是什么?基于“确定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但在平面图中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涉及到需要画方位图、测距离、量角,操作起来可能还有很大的难度。另外,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对于方格图的形成,数对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都会有很大的难度。三、我的定位根据以上分析,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四个维度对本课进行定位。知识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数学思考:在探索确定位置方法的同时,对比“方向+距离”、“数对”这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解决问题: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索用方向+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会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四、我的处理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创设—引导—开启”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法,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1)大胆改编教材、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我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求雨台公园相对求索广场的位置”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起学生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2)“探究研讨”法:当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探讨用方位图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在辨析中总结出“确定观测点——画方位图——量角度——测距离——记录”的操作方法。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借助直观的操作进行自主探究“方向+距离”的方法确定求雨台公园相对于求索广场的位置,在合作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3)教师适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反馈和示范操作。在小组合作结束后,我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小组作品进行展示反馈,在辨析中适时调控,关注孩子们的思维动态。另外,在讲解用数对确定求雨台公园的位置时,教师利用希沃白板进行操作示范,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降低了操作的难度。五、我的设计:(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通过前一节课“确定位置(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了物体的位置。首先,通过练习,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了简要复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我就以教材情境为依托进行改编,创设了笑笑去求索广场游玩时迷失,想找到求雨台公园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之后:引导学生获取方向标和距离这两个有效的数学信息。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观测点、方位图、角度、距离这四个方面思考,进而归纳出操作步骤:观测点——方位图——量角度——测距离——记录。2、学生按照操作步骤的提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进行巡查和方法指导,教师在巡查时有意识的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展示和交流。3、分组汇报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作业在展台上展示,同时组长一边讲解一边在白板上操作,学生在操作时有困难教师适时进行辅助。在汇报时重点凸显以下几个问题:讲清楚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用方向和距离,完整的描述出求雨台公园相对求索广场的具体位置。(三)、新知拓展、突破难点首先,直接呈现数学迷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数学迷是怎么样来确定求雨台公园的位置。在小组合作中,可能会出现用数对的方法,但操作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白板上进行操作示范,首先确定求索广场为中心点,然后以求索广场为中心画出正北方和正东方,此时正东方为横轴、正北方为纵轴。然后作目标点求雨台公园到横轴和纵轴的垂线段,接着量出两条垂线段的长度,并根据图中比例尺的提示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对横轴和纵轴进行平均分。最后用数对(4,4)确定求雨台公园的位置,并描述这个数对所代表的意义。 其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出梧桐邑的位置,并找出规划馆(4,1)的位置。意图在于用数对的方法确定多个点相对于中心点的位置。然后,引入一段微课介绍数对在生活中的运用。最后,对比“方向+距离”和“数对”这两种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各自特点。(预设:“方向+距离”可以很好的描述路线,而用数对可以表示多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言之有理即可)(四)巩固应用、练习提升练习1,奇思到学校怎么走?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学校的位置。设计意图是巩固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独立完成,有各别同学用数对的方法,可适当指导。完成后交流时,关注学生不同的表达。练习2,填一填、量一量。进一步巩固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因本题涉及的因素较多,测量时允许有一定的误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充分将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多种方法来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3-06-07 02:45:01 页数:5
价格:¥1 大小:31.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