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纸的发明新学习单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0纸的发明1.认识“创、存”等9个生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1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图表梳理 小组探究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月日执教:1.认识“创、存”等9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这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1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及各种书写材料的优缺点。板块一 提问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想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设计意图9 师:电灯是谁发明的?生:爱迪生。师:孔明灯是谁发明的?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师:地动仪又是谁发明的呢?生:古代的张衡发明的。师:看来大家平时积累的知识真不少呢,你们发现老师提的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呢?生:发明。师: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发明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板书课题)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四大发明还有哪些?同学们课前都已经查过资料了吧?谁来说一说你的答案?1.查找资料,说说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造纸术2.(印刷术)3.(指南针)4.(火药)生:还有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来看一看四大发明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四大发明对我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纸是如何发明的吧!板块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课文读完了,同学们课前也预习过字词,那么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创造 保存 普及 制作 蔡伦 积累 切断 便宜 朝鲜 欧洲 社会师:谁能当大家的小老师领读一遍?生:我能当!(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两遍)师:读得很好,这些加点的生字里有没有读音需要特别注意的呢?生:“创”字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通过谈话交流,自然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交流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任务。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从中年级开始要有意识地9 生:“存”字既是平舌音又是前鼻音。师:说得非常棒,还有谁要补充吗?生:“累、切、便、鲜”这四个字是多音字。师:很好,这四个多音字可是非常复杂的,同学们可以结合字的不同意思去识记,请看课件。“累”在本课中读lěi,是“重叠,堆积”的意思,如“日积月累、长年累月”;读léi时,是“连缀或捆”的意思,如“果实累累”;读lèi时,是“疲乏,过劳”的意思,如“劳累”。“切”在本课中读qiē,是“用刀从上往下割”的意思,如“切菜、切除”;读qiè时,意思较多,可以组成“迫切、一切、切记”等词语。“便”在本课中读pián,可以组成词语“占便宜、大腹便便”;读biàn时,意思较多,可以组成“轻便、便饭”等词语。“鲜”在本课中读xiǎn,是“少”的意思,如“鲜为人知”;读xiān时,是“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的意思,如“鲜花、鲜果”。师:同学们可以再结合字典仔细分辨一下,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啦!我们来做做下面的题目。活动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鲜明 朝鲜 鲜为人知    B.劳累 累赘 日积月累C.切开 切菜 切水果D.便宜 方便 大腹便便 (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师:哪个小组派代表来回答一下?生:这道题选C。A选项里“鲜明”的“鲜”读xiān,另外两个读xiǎn;B选项里“劳累”的“累”读lèi,“累赘”的“累”读léi,“日积月累”的“累”读lěi;C选项里的三个“切”都读qiē;D选项里“方便”的“便”读biàn,另外两个读pián。师:回答正确,同学们可真棒!那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加点的生字的呢?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生:用组词法来记忆。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用了你们的方法,老师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加点的字。板块三 归类指导,书写汉字师:让我们看看今天要写的汉字,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呢?(课件出示“伟、录、保、存、约、验、捞、阿、欧、洲、社”)师:仔细观察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本环节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提示,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自主识字能力。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发挥学9 生:我发现这些字除了“录”和“存”,剩下的都是左右结构。师: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生:注意汉字每个部件的占位及笔画间的互相避让。生:注意“伟、保、验、捞、阿、洲、社”为左窄右宽的字,“约、欧”为左右同宽的字。生:注意“欧”的第二笔是撇,不是竖折。生:注意“洲”字右边的第一笔为点,第二笔为竖撇,竖撇和后面的两竖间距要均等。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说得非常好,老师也有个字想提醒大家:“录”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不是“水”,而是“”,第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捺。师:好了,现在请大家拿出课前预学单第3题,看看自己写得对不对,写得不对或不好的字,自己根据刚才的提示进行订正。(学生自查、订正,教师相机指导。)师:刚才老师巡视时已经给书写美观、正确的同学加上了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师:再来看看本课要掌握的词语,跟我读一遍。(教师带读)课后大家把这些词语抄写几遍进行巩固,要特别注意今天学习的字。伟大 记录 保存 大约 经验 打捞 阿拉伯 欧洲社会 造纸术 吸收 原料 满足 朝鲜 半岛 日本板块四 再读课文,感受演变师:同学们,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默读课文)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生:从一些表示时间的词句中看出来的,如“早在几千年前”“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等。师:说得太好了。那这些时间段里面,书写材料有哪些演变呢?请大家拿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填一填下面的思维导图。活动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师:谁完成了?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生: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刻字,在竹片、木片以及后来的帛上写字。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旁引导,在需要的地方进行点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借助课后图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9 到了西汉时期,人们用麻来造纸。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板书: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麻纸——蔡伦纸)师:你说得太对了。那为什么以前的那些书写材料都没有被传承下来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活动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优缺点?填一填。时间记录文字的物体优点不足纸发明以前起先龟甲、兽骨和青铜器需要用刀刻,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后来竹片和木片再后来帛轻便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西汉麻纸便于携带粗糙,不便书写师: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分享你完成的学习单?生:起先人们是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刻字,后来在竹片和木片上刻字,它们的缺点是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再后来用帛来记录,帛的优点是轻便,缺点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西汉时用麻纸,麻纸的优点是便于携带,缺点是粗糙,不便书写。(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答案)师:说得非常好,正是因为所有的书写材料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所以才有了蔡伦改进造纸术。那么蔡伦又是怎么改进造纸术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将生字按结构分类,重点指导易错字,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迁移运用相应的书写方法,使写字教学更高效。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阅读文本,提取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为接下来理解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作了铺垫。9 2.本课结构清晰,因此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形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梳理,快速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传播过程。这种方式快速、高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第2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月日执教:1.概括第4自然段大意,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2.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板块一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书写材料的演变,请大家回忆一下,然后将下列句子按照课文内容排序。预习的时候大家都做了吧?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遍。4.根据课文内容排序。(②)后来,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④)西汉时代,用麻来造纸,但麻纸粗糙,不便书写。(①)几千年前,记录一件事情,要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③)再后来,把文字写在帛上,但帛价钱贵,只有少数人能用。(⑥)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⑤)东汉时代,蔡伦吸收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学生交流梳理,教师核对答案。)师:既然所有的书写材料都有它的不足之处,那么东汉的蔡伦是怎么改进造纸术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找找相关句子。生:蔡伦是这样改进造纸术的: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请同学们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词圈出来,将下面的流程图补充完整。活动一:蔡伦是怎样造纸的?请找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生:我圈的是“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板书: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设计意图通过排序复述课文内容,勾起学生的回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意图通过抓9 师:你圈得很对,那就快点填进去吧!谁能运用“先”“然后”“再”等连接词将动词串联起来说一说蔡伦造纸的过程?生:蔡伦先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然后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做成了纸。师:你把过程说得很清楚,真棒!那再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被传承下来了?请大家在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中写一写。活动二: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被传承下来了?因为蔡伦改进的纸轻便好用,且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生:因为这种纸“既轻便又好用”。生:因为这种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师:说得非常好!这些都是课文中的原句,合并起来就是答案啦。(板书:轻便 原料易得 能大量制造 便宜 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师:那现在又有另一个问题了,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一句中的“改进”能否换成“创造”?大家可以从两个词的意思去考虑。生:不能换。“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师:非常正确,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不断积累、探索的结果,这是大家共同的智慧结晶。师:我们前面学到之前书写的材料有各种不足,而蔡伦脱颖而出,造出的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还便宜,从中可以看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我认为蔡伦是一个具有聪明才智的人。师:联系蔡伦造纸的过程,从一连串的动词里你能体会到他有着怎样的精神?生:我能体会到他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师:蔡伦真了不起呀,不仅有聪明才智,还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此时此刻,你想对蔡伦说些什么呢?生:我想对蔡伦说:“你真聪明,你选的原料既便宜又容易得到。”生:我想对蔡伦说:“你真了不起,这种造纸方法一定是你反复实验研究出来的。”生:我想对蔡伦说:“我很佩服你,你这种刻苦研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师: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用赞叹而又自豪的语气读读第4自然段。(学生齐读)板块二 言意共生,学习表达师:第4自然段一共有三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话分别写了什么?把你的思考结果填写到第2动词,体会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不易,提炼蔡伦纸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蔡伦的了不起,从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9 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的思维导图里。活动三:梳理第4自然段的内容,体会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师:思维导图大家都完成了吧?谁来回答一下?生:第2句话是介绍蔡伦怎么造纸,第3句话是介绍这种纸的优点。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根据思维导图,小组交流讨论:这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交流讨论后请小组代表起来分享。(小组交流讨论)生:第1句话是写蔡伦积累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生:第2句的怎么造纸和第3句的这种纸的优点都是围绕第1句来写的。师:没错,第4自然段是围绕“蔡伦积累经验改进了造纸术”来写的,后面怎样造纸,这种纸的优点是什么都是服务于第1句话的。我们先借助图表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再想想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找出语段中的关键语句,这样就可以弄明白一段话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了。板块三 深化内涵,感受贡献师:蔡伦通过不断地探索,改进了造纸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湛。文中哪个句子最能概括造纸术的贡献?生: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师:这句话中的“之一”能删去吗?为什么?生:不能。“之一”说明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不是只有造纸术,还有其他的,如果去掉,则与实际不符。师:不错,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高度评价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那么,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呢?这个问题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能找到答案,你们找到了吗?生: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很久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它们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当它传到欧洲后,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推动了欧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发展。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极大地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造纸术的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和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9 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师: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请男生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造纸术的伟大!(男女生合作读)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纸的发明,课后大家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的发明,请你们选择一种发明,用思维导图展示一下它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出示第2课时课后拓学单)1.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课第4自然段共3句话,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第1句话写的,明白了找到这句话就能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设计意图把首尾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03 21:24:02 页数:9
价格:¥2 大小:534.3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