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1消息二则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3/25

4/25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感受了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英勇气概。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进一步了解并感受渡江战役的实况。 1消息二则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读课文02精读课文03课堂小结04积累拓展06CONTENTS教学目录学情回顾01课文侧栏问题05 1.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2.新闻的特点:新、短、快、活。3.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前三个是主要部分,后两个是辅助部分。学情回顾文体知识 创作背景就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突破长江防线,渡过长江而言,4月22日的战斗具有决定性意义,22日下午,国民党军开始全线退却,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了战况。学情回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认真阅读第二则消息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1.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第二层导语: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主体:具体报道三路大军渡江的时间、人数、区域以及战果。第一层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1.这则消息的“五要素”具体指什么?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22日夜。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何事: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渡江三路大军时间兵力渡江人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安庆—芜湖九江—安庆南京—江阴20日夜—21日夜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30万35万35万30万三分之二大部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为准确,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下标红的字词的含义。“不含”指不包括,确地反映了当时九江不在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讨论精读课文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百万”写我军阵容之强大,“一千余华里”写战线之长。“冲破”“横渡”两个动词充分表现出我军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写出我军的出其不意、英勇善战,既含有对我军的赞美之情,又含有对敌人的嘲讽之意,同时也报道了我军频频取胜的战况。 4.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这些动词精准地概括了东路军的战果,字字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势,饱含着胜利的豪情。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①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②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在最后写,可使文势掀起高潮。③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2.汤恩伯对战况作了哪两点判断?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句子并加以分析。 汤恩伯作了两点判断:(1)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2)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而实际情况是:“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分析:汤恩伯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事实表明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 3.两则消息中作者为何多次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代表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受苦百姓;毛泽东反复用“我”来表达,表现了他对解放军的自豪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战况等,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即将彻底崩溃。课堂小结课文主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东路军:战绩辉煌报道渡江战况赞扬我军气势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课文侧栏问题这里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1)从词语看,描述人民解放军,均用褒义词,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描述国民党军,均用含贬义的词语,如“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泄气”等。 (2)从称呼语看,称呼人民解放军为“我西路军”“我军”;称呼国民党为“国民党反动派”,称呼国民党军官汤恩伯为“战犯”。 拓展阅读积累拓展阅读毛泽东渡江战役之时写的另外两则消息——《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已拟定》《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详见《教材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11 04:00:03 页数:25
价格:¥2 大小:9.9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