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认识微粒的性质: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3.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过程与方法】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中的常见现象。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的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的微粒观。2.通过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中的常见现象。2.原子的构成。【教学难点】1.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联系与区别。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细玻璃管、胶头滴管、医用注射器、酚酞试液、蒸馏水、浓氨水、酒精等。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一、微粒的性质1.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观察与思考】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5- 【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甲中滴加1~2滴浓氨水,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滴加浓氨水后,酚酞试液变红。结论与解释: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2】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C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结论与解释: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微粒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实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生活中能说明这个结论的事例还有:走近鲜花盛开的花园时,闻到花的香味;打开酒精瓶时,嗅到酒精的气味。此外,微粒的运动速率还与温度等外界因素有关。微粒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过渡】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那么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吗?2.微粒之间有空隙【活动与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实验1】取一根约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至玻璃管容积的1/2,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开口的一端,颠倒数次。观察体积变化。-5- 现象:混合后液体总体积小于整管。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实验2】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现象: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结论:(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空隙。(2)构成水的微粒空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归纳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空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空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通常微粒间的空隙大小: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固体物质。【交流与讨论】你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吗?答案要点:微粒之间的空隙遇热增大,遇冷减小。二、分子【情景引入】投影展示干冰、金属铜、氯化钠、金刚石等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教师引导】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二氧化碳等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如常见的金属(铁、铜、铝、汞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石墨、硅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补充)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3)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分子的基本特征: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的质量非常小;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④分子之间有空隙;⑤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三、原子【情景引入】电解水的微观过程。1.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能分为原子,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又能形成新的分子,即发生了化学变化。【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为原子,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呢?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2.原子的构成-5- 对于原子而言:(1)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原子呈电中性;(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过渡】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呢?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的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原子核外电子离原子核越近,电子能量越小,离原子核越远电子能量越大。即原子核外的电子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由里往外依次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4.原子的质量原子有一定的质量,但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为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分子质量(Mr):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的总和。四、离子1.概念:带电荷的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微粒。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微粒。3.离子的形成(1)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失去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少,使原子带上正电荷,就变成了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到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多,使原子带上负电荷,就变成了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原子、离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失去或得到电子转变成原子。原子、离子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5- 五、板书(一)微粒的性质1.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2.微粒之间有空隙(二)分子(三)原子1.化学反应的本质2.原子的构成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4.原子的质量(四)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关系六、课堂练习1.“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D.微粒是可以分割的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大、原子小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3-07-15 15:16:02 页数:5
价格:¥1 大小:290.0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