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课后习题(附解析人教版九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饱和溶液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②与③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相等2.向一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3.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4.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选项ABCD加入食盐的质量/g5153540所得溶液的质量/g1051151351365.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4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6.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7.★下图所示实验中,当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旋塞把水滴入大试管中时,可观察到以下现象:①U形管中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②烧杯中的饱和溶液里有晶体析出。则大试管中的固体M和烧杯中的饱和溶液N可能是( )A.M是CaO,N是KCl溶液B.M是KOH,N是NaCl溶液C.M是NaOH,N是NaNO3溶液D.M是NH4NO3,N是KNO3溶液8.如右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理由。 。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上浮,你准备采取的方法是(要求写两点):① ; ② 。 9.★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分别向4个烧杯中加入20g、15g、10g、5g的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填序号)4
(1) 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若固体溶质为KNO3,对A、B两个烧杯同时升高温度(均匀加热),固体物质先消失的是 。 (3)在一定温度下,在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 (填“会”或“不会”)全溶。 探究创新10.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g硝酸钾加入10g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对小明的判断做出评价。 。 (3)晓龙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做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 。 答案:知能演练·提升1.D 2.C3.D 对于不同溶质而言,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即使是同种溶质,在不同温度下,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比饱和溶液浓度大,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联系,A不正确;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说明该溶液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所以属于饱和溶液,B不正确;一般来说,饱和溶液升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也有特例,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C不正确;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水后,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所以该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D正确。4.D 四个实验中的水的质量都是100g。由D项中实验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即有4g未溶解的食盐,因此所得溶液已饱和;而前三个实验中加入食盐的质量均小于36g,即所得溶液均不饱和。5.B 构成物质的粒子不管处于何种状态,总是不断运动的,A错误;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B正确;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不能通过降低温度使其达到饱和,C错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不一定形成溶液,如泥沙与水混合,D错误。6.A4
7.D 当将水滴入大试管中时,U形管中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说明试管内压强减小,可能的原因是固体M溶于水时吸收了热量,使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压减小,由此可判断固体M为NH4NO3;温度降低导致饱和溶液N中有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该溶质可能为KNO3。8.答案:(1)沉浮情况不变。因为将氯化钠晶体投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不会继续溶解,溶液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溶液的体积不变(2)①可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 ②可加入硝酸钾晶体(或可加入密度比饱和氯化钠溶液大的其他可与氯化钠溶液混溶的溶液,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氯化钠,氯化钠不会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溶液的体积不变。(2)若使小球上浮,可以增大溶液的密度,从而减小小球排开溶液的体积。9.答案:(1)AB C D (2)B (3)不会解析:(1)分析图示可以看出,A、B烧杯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C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D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比C烧杯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小,因此,不管C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达到饱和,D中所盛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由于A、B烧杯内溶剂的质量相等,因此在相同温度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也应该相同。由于A烧杯中所加溶质的质量大于B烧杯中所加溶质的质量,因此,A烧杯中剩余固体比B烧杯中多,同时升高温度,B烧杯中固体物质先消失。(3)A烧杯中所加的溶质的质量比B烧杯中多5g,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恰好溶解时,A中固体仍有剩余。10.答案:(1)试管底部还有硝酸钾固体(2)小明的判断不正确,因为该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3)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看其能否继续溶解解析:通过观察法可知,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该温度下,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当溶液底部没有硝酸钾固体剩余时,也不能说该溶液就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所以小明的判断是错误的。若要作出正确判断,可通过实验法,即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搅拌后,若能溶解,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