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习题(附解析人教版九上)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某天,晓敏同学发现原本表面光洁的银白色铁钉在潮湿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它的表面生成了红色的铁锈。于是晓敏同学产生了疑问:铁锈的成分是什么呢?善于探索的晓敏同学收集了一些铁锈并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在上述过程中,晓敏同学对铁锈的成分产生疑问属于化学探究中的(  )A.进行猜想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2.★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3.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下列有关讨论中正确的是(  )4.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5 D.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5.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6.【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主要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白烟主要是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C.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没有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7.(2021海南中考改编)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①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②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③向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2)小红认为实验③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资料卡片】5 Ⅰ.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如下表所示: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其他气体吸入的空气/%78210.030.070.9呼出的气体/%781641.10.9Ⅱ.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烧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烧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Ⅲ.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③结论不正确的理由:   。 探究创新8.★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序号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外焰处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  Ⅱ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             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Ⅲ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1)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                            。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         。 5 (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反思评价】(4)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实验Ⅲ的优点是  。 答案:知能演练·提升1.B 判断化学探究的环节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字眼,如“晓敏同学对铁锈的成分产生疑问”,这一环节属于提出问题。2.B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C 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A错误;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时先熔化,此过程为物理变化,B错误;化学反应的同时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C正确;二氧化碳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物质,蜡烛中不含二氧化碳,D错误。4.A5.C 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A错误;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含有较多的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都不能支持燃烧,不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D错误。6.答案(1)A 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散去,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水蒸气(3)C A和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不能燃烧7.答案(1)浑浊 (2)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为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8.解析由实验现象,外焰处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说明蜡烛火焰外焰处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温度;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白烟燃烧,说明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教材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答案(1)蜡烛火焰外焰处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温度(2)白烟燃烧(3)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 (4)能够同时检验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3-07-18 14:44:03 页数:5
价格:¥1 大小:338.1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