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晨读第二十周(“家国情怀”素材 破折号 古代称谓 时评美文)-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晨读第二十周(“家国情怀”素材 破折号 古代称谓 时评美文)-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8
2
/8
剩余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家国情怀”主题素材+破折号的作用+古代称谓+时评美文【“家国情怀”主题素材】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名言金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蒋南翔)太平年月,他有花草,有诗歌,有茶酒;亡了国,他有牺牲与风骨;他很满意自己的遭遇。(老舍)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海子)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余光中)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失掉了哪一个,都是对国家的犯罪。(陈独秀)我们就要做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不怕天罚,敢于盗火,为苦难的中国照亮前程。(陈独秀)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曹植)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王维,曾被习主席引用)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李大钊)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李大钊)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公民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细胞,一言一行,汇聚成大千世界的经纬;爱憎取舍,勾勒出大地山川的色调。(人民日报)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革命先烈刘伯坚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还会是爱国的。——季羡林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恩格斯)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才是希望之民族,才是强大之国度。(《南方周末》新年献词)血红的花开在屋檐下,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陪伴着它,坦白的心装着的天下,为每个人安一个家。(张艺谋《悬崖之上》主题歌)【破折号的十大作用】破折号是课文中很常见的符号,它有以下几种作用:1、表示解释说明。 例:(1)、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解释说明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 例: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括号也表示解释说明,但是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较重要的信息,要读出来的。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没有它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读时也不必连着正文念出来。 例: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2、表示意思的递进。 例: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我们农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3、表示话题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例:(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2)“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 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4、表示语音的延长 例:(1)“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2)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话语的停顿或中断。 例:表示话题的中断:“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这里表示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表示话题的停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李叔叹气道。 表示说了半句暂时中断,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 6、表示引出下文,相当于冒号的部分用法。例、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 7、表示总结上文。例:“其实这位选评者不但缺乏古代文学艺术常识,甚至对一般古汉语词汇的涵义也不甚理解。他把‘含香之署’(尚书省的别称,尚书省,古代魏晋到宋朝以来的最高权力机关之一,古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别管户部和吏部,礼部和兵部,刑部和工部)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怀里揣着名片,‘刺’即今之名片)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8、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9、用在副标题的前面。例:语言与哲学 ――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10、用于引文后标明出处或者作者。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古代称谓】【尊称】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种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贤弟、贤妻。仁:仁兄、仁弟。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大礼、大作、大驾。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谦称】谦称就是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为君主常用词。如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小:小女、小儿、小孩。微:微臣。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称谓】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男子>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比重于称子。父(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父(fù)——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甫——古代男子的美称。丈夫——古时称成年男子为丈夫,并不专指女子配偶。匹夫——本指一个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须眉——古代称男子为须眉。古曾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有此称。 <女子>妾——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青衣——古代婢女的代称。裙衩——古时为妇女的代称。拙荆——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粉黛——古代美女代称。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称。巾帼——古称妇女为巾帼。姥——古称老妇人为姥。妪——古对妇人,一般指年岁大者,亦有指少女者。媪——古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呼。娘——古代指母亲、少女或泛指妇女。【时评美文】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有谁会料到一个小小的通讯工具一夜之间就颠覆了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今天人们不得不面对“机”不可失这样的尴尬现实。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科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慢慢打开,人类面临的挑战和灾难也必将接踵而至。今天分享一篇科技时评,让我们共同关注科技和人类之间的博弈,看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当手机变成你身体的“器官”(文题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来强调手机和人不可分割的关系,生动形象,发人深思。) 398亿小时!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这些时间,足够建造109座金字塔。近日,波士顿大学讲席教授詹姆斯·卡茨公布的这项数据,再度引人深思:手机等技术产品在引领社会进步之时,是否也在将人类推入泥沼?(从国人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惊人的时间代价,聚焦科技的利弊之争。)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时间正越来越多地被手机消磨掉。不论是家人团圆还是朋友聚会,不论是上班路上还是工作之余,说话的人越来越少,盯着手机屏幕的越来越多。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3小时,仅次于巴西,位居手机沉迷度全球第二。显然,如今的手机已不仅仅是手中的工具,俨然变成了身体的“器官”。许多孩子刚学会说话,张口闭口就是手机,左触右按还玩得很溜。有人说,长这么大,唯一能坚持下来的事,就是每天给手机充电。虽有些戏谑,但的确戳中了现实的痛点。(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突出了手机已经主宰和颠覆国人的日常生活。) 痛在哪?不仅在于手机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更在于我们终日把目光拴在手机上,丢掉了很多能力,消磨了许多斗志。有幅传播甚广的热图:一位男子侧卧于床上,手中拿着手机玩得兴致勃勃,其姿势与百年前瘾君子吸食鸦片的场景惊人相似,赤裸裸道出了某种技术隐忧。有人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而手机用户却越来越蠢。更有研究发现,如今年轻人的记忆力越来越糟糕,有人甚至患上了类似于脑损伤的数字痴呆症。(其危害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堪称骇人听闻。) 不妨自问,那些“建造109座金字塔”的时间,我们都用来做了什么?有没有给自己的人生成长路添一块砖,加几片瓦?(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发人深省。) 不得不说,屏读时代,碎片化信息太多,实在难引发些深刻思考。沉溺在捕风捉影的八卦、东拉西扯的鸡汤、刺激酷炫的游戏中,也许是散漫闲适的,但长此以往,必定会玩物丧志。(“消磨斗志”“耗费生命”诸如此类的危害已经渗透到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国人对它的依赖性较之毒品有过之无不及。) 对于科技的负面性,人类一直有诸多反思,赞叹和恐惧交织在一起,逐渐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情结。英剧《黑镜》一度备受追捧,其反映的人被科技操纵的主题,激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其中有一集讲到,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获得高评分受人尊重,而低评分则被人排挤,许多人不得不疲于应付点赞与被点赞,丧失了生活的滋味。这面“黑镜”似乎也照射着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在朋友圈中的画像么?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观念里,技术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它是工具,应当被人驾驭。而如今,人们渐渐意识到,对手机等技术产品,我们的依赖远比操控多得多。(科技的负面性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如何对其增加操控力,除掉依赖性是人类必须破解的难题,自然引出下文。) 我们当然不拒绝科技的进步,理性来讲,我们也无法逃脱技术编织起的复杂网络,但如何与它相处,考验着智慧。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介绍了阿米什人对待科技的方式:他们有选择、有节制地运用技术元素,通过集体的选择方式,适应科技的进化节奏,最大限度地消除其负面影响。这种方式或很难大范围推而广之,但其依然启示我们——科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往往是人的局限所致。当下,我们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如果你落入对方的棋路并迷失掉了自我,那么一定会是输家。(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结束全文,发人深思。)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晨读第一周(写作素材 满分素材 写作训练)-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晨读第五周(人物素材 古代文化常识 美文欣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晨读第十周(时评精选 有多重含义的成语 美文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晨读第十三周(作文素材运用范例 文言美文 时文选粹)-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晨读第十二周(精选优秀人物素材 易混淆的近义成语 美文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晨读第三周(写作素材 精彩短语)-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晨读第三十五周(航天人物素材 散文鉴赏之思路与线索归纳 美文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晨读第二周(热点素材 励志名句 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3-08-01 10:51:01
页数:8
价格:¥3
大小:49.17 KB
文章作者:王贵娥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