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评试卷(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元勋(xūn)   萦带(yínɡ) 校对(jiào)  目不窥园(kuī)B.选聘(pìn)日曛(xūn)气氛(fēn)锲而不舍(qì)C.赫然(hè)阖眼(hé)涉猎(shè)迥乎不同(jiǒng)D.草率(shuài)滑稽(jī)鉴赏(jiàn)气冲斗牛(dǒu)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难堪   心不在焉   马革裹尸   B.伴侣   可歌可泣   潜心贯注C.奠基鲜为人知群蚁排衙D.魅力妇儒皆知义愤填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B.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C.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B.杨振宁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曾获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C.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D.《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5.综合性学习。(8分)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一同进入语文与生活这个多彩的空间吧!(1)语文课上,老师提倡大家要“品读经典名著,积累写作素材”,一名学生分别从“人物、景物、故事、哲理”四个方面积累了四本素材集。请你选择两本素材集,帮他分别拟一个名字。(2分)(2)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备受观众喜爱,请你帮助在场的选手将与下列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写在横线上。(2分)①勾践         ②匡衡        (3)你的小组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五个成员分别研究下列人物:A.范仲淹;B.文天祥;C.诸葛亮;D.杜甫;E.赵云。一个同学找到了下列两副对联(每副对联涉及两个人物),请在括号内帮他填上相关人物所对应的字母。(4分)①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6 ②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桥边,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14分)蒙文通:儒者豪迈徐百柯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另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做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有删节)注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6 6.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7.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8.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9.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13分)忆冼星海茅 盾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得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吗?”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做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做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做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6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吗?”“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回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还活着,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做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一个生龙活虎、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1946年1月5日(有删改)10.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3分)回忆想象、印象听《黄河大合唱》①读冼星海的自传②③气魄伟大,意志坚强,好学深思,热爱祖国11.阅读画线的句子,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好奇”的原因:①  “好奇”的内容:②  12.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字)(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13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傅永,字脩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脩期耳。”(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节)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6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15.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6分)(1)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3分)(2)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三、写作(40分)16.《孙权劝学》一文,让我们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读书是一种爱好,一种品位,更是一种责任。读书长智,读书达理,读书明德。“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要学会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 解析B项,“锲”应读“qiè”。2.D 解析D项,“儒”应为“孺”。3.B 解析B项,“家喻户晓”是个褒义词,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恶贯满盈”的语境中不当。4.B 解析B项,应是邓稼先,而不是杨振宁。5.(1)示例人物谱 风景册 故事囊 火花集 (2)①卧薪尝胆 ②凿壁偷(借)光 (3)①D B ②C E二、阅读理解6.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没有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7.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8.略9.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10.示例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6 11.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12.示例①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②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3.D 解析A项,推托/告辞;B项,益处、好处/更加;C项,不久/寻找;D项,意思相同,均为“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14.(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15.(1)朋友来信不能回复,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2)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进步。三、写作16.略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2 06:45:01 页数:6
价格:¥1 大小:35.0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