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1 《论语》十二章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根据拼音写汉字。人不知而不yùn(  )为人móu(  )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曲ɡōnɡ(  )而枕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文学常识填空。(1)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 (2)《论语》是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   及其弟子   的书,与     、      、      合称“四书”。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8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      )(4)不舍昼夜(      )5.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           ,            。” (2)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8.选文中的这几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②,敏以求之者也③。”(《论语·述而》)子曰:“吾尝④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子曰:“过⑤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⑥。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注①患:担心。②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③敏以求之者也:自己是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人。④尝:曾经。⑤过:犯错误。⑥乱德:败坏道德。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我非生而知之者(    )4 (2)终夜不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患人之不己知。(2)小不忍则乱大谋。11.谈谈你对第一章中“患不知人”的理解。表达交流12.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孝”的两则语录。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共同强调了什么。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准备怎样去做。(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提升训练13.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 (2)下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   。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4 答案:知能演练·活用1.愠 谋 罔 殆 肱2.(1)诚信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学过的知识(4)听从,采纳3.(1)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政治 教育(2)儒 孔子 言行 《孟子》 《大学》 《中庸》4.(1)生气,恼怒 (2)法度 (3)能忍受 (4)舍弃5.(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6.(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2)知道这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其为快乐的人。7.示例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从心所欲、择善而从。8.示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的是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启示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9.(1)不是 (2)睡觉10.(1)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2)小事情不忍耐就破坏了大的谋略。11.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意思是要善于了解别人,从对方身上学到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12.强调了孝敬父母不仅是供养他们,给他们物质上的享受,最重要的是要敬重他们,面对他们要面色恭敬、谦和。示例在生活中,我准备努力理解父母,并从心底里敬爱他们,不跟父母发脾气。吃饭时,主动帮忙摆碗筷,让父母先动筷子;有争执时,静心聆听父母的观点,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事之前,先与父母商量,努力做到真正的尊敬他们。13.(1)和谐(2)甲(3)示例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2 12:54:02 页数:4
价格:¥1 大小:75.1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