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11 青藏高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11青藏高原【命题思路】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常以区域图、地形图、统计图表、热点材料等为载体,考查河谷农业、高寒牧业、进藏铁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问题。【基础知识】1.位置与范围: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2.自然环境:(1)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  世界屋脊  ”之称。高原上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B喜马拉雅 山脉和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柴达木  盆地。“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2)河流、湖泊: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黄河 、   长江 、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等众多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高原上还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   。 (3)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 高寒  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 小 ,日温差大 ,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由于海拔高,空气 稀薄 ,  日照 充足,  太阳辐射强烈。(4)丰富的资源:青藏高原上  太阳能  、  地热 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5)野生动物资源:  藏羚羊 、藏野驴、藏原羚等。3、藏民生活(1)衣:  藏袍 是藏族的传统服装,。(2)食:居民的日常主食是 糌粑 ;牛羊肉也是常见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常喝青稞酒 。(3)住:牧区牧民一般用厚重的羊毛毡搭成帐篷居住,在农区和城镇多建平顶的 碉房。(4)行:青藏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  运输; 青藏 铁路从青海的西宁到西藏自治区的拉萨   ,它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考向预测】(一)河谷农业1、有利区位条件:①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清朗天气,光照充足,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制造养分;②热量欠缺,作物生长期长,积累的养分多;③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2、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比较平坦的河谷和盆地,如青藏高原南部的藏南谷地和东北部的湟水谷地。3、主要作物:青稞、小麦、豌豆等。(二)高寒牧业:1、发展条件:独特的高寒气候和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2、主要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3、优良畜种:藏绵羊、藏山羊、牦牛(“高原之舟”)。(三)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线路经过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线路最高处达5072米;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216公里。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设任务艰巨。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青藏铁路的修建,将结束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作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 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1)作用:①合理布局铁路网,满足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③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④维护国家边境的安全。(2)不利因素:①海拔高,高寒缺氧,不利于工人施工;②多年冻土,增加铁路建设难度和技术要求;③生态脆弱,增加铁路修建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四)三江源地区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特点: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位于北纬31°~36°,东经89°~102°之间。三江源地区分别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2.三江源地区的水源: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消退、过渡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4.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产生的影响: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会出现干旱灾害等影响。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会加剧,黄河中下游断流时间会增长等。5.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①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②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③保护“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五)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①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深入西北内陆,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②夏季,青藏高原形成低压,叠加在印度低压之上,加强了我国夏季风的势力;③冬季,青藏高原形成高压,加剧了我国冬风的势力;④冬春季节、对西风带有分流作用,南北两支气流在四川盆地汇合,造成我国长江流域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大题精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粮食自给能力和粮食安全一直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60年代的垦荒运动、20世纪70年代的商品粮基地建设、20世纪90年代的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和青海东部农业综合开发等,均是为了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农、牧业分布及河流分布。(1)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2)指出青藏高原两大粮食生产中心的名称,并分析其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3)推测青藏高原种植粮食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江源地区(下图)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世纪末,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我国于2003年建立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1)说明三江源地区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意义。(2)写出全球变暖导致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表现。(3)你是否赞成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旅游业?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2年7月8日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项目——柯拉光伏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水光互补开发模式,可以通过水电站对光伏电站进行日内调节,促进新能源消纳。同时,通过水电和光伏发电年内出力特性互补,可以提升送出线路的利用率,提高综合发电效益。项目建设还通过“光伏+特色产业”“光伏+基础设施提升”“光伏+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带动民族地区农牧等产业发展,产生“光伏+N”的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州始终把园区建设作为撬动工业经济转型集聚发展的关键杠杆,加快“飞地园区”建设。甘孜州与成都市共建的成甘工业园区,利用两地优势,积极承接广东省对口帮扶甘孜州的产业转移,成为全省飞地园区的样板和典范。(1)说明该项目光伏发电与水力发电年内出力的季节差异,并简析原因。(2)该项目要求光伏支架增高,光伏组件最低离地1.8米,分析其原因。(3)分析甘孜州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可发展的非农产业。(4)说明成甘工业园区建成飞地园区的理由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当雄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平均海拔4200米。境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天然草地资源,草原占总面积的30%,畜牧业一直处于传统粗放型。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企业通过统筹整合加工、运输、冷链等环节,让有“身份证”的牦牛产品走向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 (1)分析制约当雄县早期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2)简述“公司+农户”的模式对当地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3)针对牧草不足的问题,说明当地是否可以建设大规模人工草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东南方的理塘县平均海拔4300米,被誉为“天空之城”。几年前,新鲜果蔬在理塘还是“奢侈品”,长期有着“菜比肉贵”的窘况。近年来,该县以“交通先行”为牵引,建成了多个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如今果蔬不仅能满足本地群众的需求,还能远销内地城市和港澳。“天空之城”的“极地果蔬”已逐步打响品牌。材料二、图1为“理塘县位置示意图”。图2为“理塘现代化设施农业基地照片”。 (1)简析理塘过去“菜比肉贵”的原因。(2)理塘“极地果蔬”能远销港澳,试分析原因。(3)简述“交通先行”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暑假期间某校学生对青海省部分地区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第一站是冷湖镇火星营地(下图),其周围景观酷似火星,可以提供模拟登陆火星的体验。考察的第二站是西大滩昆仑山玉珠峰矿泉群,该泉群水质好,是优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考察的第三站位于青海省共和县的塔拉滩,该地区有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该基地由江苏援建,每年为江苏输送10亿度电。基地内创造性地引入“牧光互补”模式,即太阳能电池板上层光伏发电,下层种植牧草养羊,实现光伏发电带动生态环境建设。材料二:下图为青海省简图和三个考察站的景观图。 (1)描述火星营地附近自然景观特点,并分析原因。(2)据图说明西大滩天然矿泉水的形成过程。(3)试说明江苏与青海在能源产业合作分别具有的优势。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大拐弯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低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155米,很多地区被誉为“西藏江南”(下图)。每年3、4月份,林芝各地的野生桃花次第开放,与蓝天白云、雪山冰川交相辉映,花期也是全国最长,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已经成为林芝旅游的一张名片,桃花节举办地嘎拉村也从原来的伐木为生成为现在的“藏地桃源”。(1)说明林芝很多地方成为“西藏江南”的原因。(2)分析林芝地区桃花花期长的原因。(3)桃树和桃花节对嘎拉村的乡村振兴有哪些积极影响?8.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神秘的雪域高原,也是许多人向往的“净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甲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材料三:近年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以发展高原有机农牧业为基础,以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村、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地区林地分布特征及其成因。(2)分析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原因。(3)据所学知识,说出青藏高原发展的主要清洁的新能源。(4)任选一青藏高原新能源说出其丰富的原因。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玛旁雍错(下图)湖面海拔约4500m,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168.3mm和2197.4mm。历史上玛旁雍错与拉昂错同属一外流湖,第四纪时气候变暖,二者被水下堆积物分隔开,现今,两湖北部仅有一季节性水道相连。目前,拉昂错已为咸水湖,被称为“鬼湖”,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被称为“圣湖”。 (1)分析玛旁雍错蒸发量大的原因。(2)从气候和地貌变化角度,描述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由合到分的演变过程。(3)分析当前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的原因。(4)推测玛旁雍错未来的盐度变化,并说明你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保持盐度稳定。10.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具有独特的环境特征。近年来,柴达木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大数据中心耗能巨大,其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数据中心机房对空气的湿度和洁净度要求较高,过多的尘埃和水汽会增加机房故障率。柴达木云数据中心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该中心的建设将提升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从水分和热量角度,说明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2)分析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析柴达木地区建设大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4)说明建设大数据中心对柴达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02 23:30: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4.26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