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04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串讲)-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3/29

4/29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串讲选择性必修一 【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3.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单元概要】在古代的中国,各民族之间既冲突,又融合,而民族融合是主流。秦汉的统一开启了多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发展迅速;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大迁徙推动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进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国际法也逐渐形成、成熟。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思维导图】 秦朝民族关系: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逐匈奴,修筑长城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 汉朝民族关系对外关系设大鸿胪北方:对匈奴:和亲与军打击西北:设“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东北:设护乌桓校尉对外交往扩大丝绸之路开通,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隋唐民族关系: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突厥、吐谷浑、党项归附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谯国夫人起了重要作用;边疆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加强与流求的接触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 对外关系隋唐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约在今马来半岛南部),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隋唐与外国之间的海路交流活跃。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两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先后与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长期并立。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宋代海上丝路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元宣政院(佛教和藏族事务)行汉法;四等人制民族关系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畅通。13世纪,马可·波罗来华,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对外关系 明朝民族关系对外关系除礼部、鸿胪寺外,增设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修筑长城,布置“九边”军镇。开放马市,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 清朝民族关系对外关系设立理藩院管理;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在西南,逐渐进行“改土归流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中国古代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方式朝代措施特点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有战有和以和为主设置机构官职、战争、修长城、和亲、屯戍等少数民族内迁、通婚杂居等设置机构官职、战争、册封、和亲、交流学习等设置机构官职、战争、册封、修长城筑九边、开展贸易、联姻、改土归流等拓展提升 1、范围:“朝贡—册封”秩序所涵盖的范围主要包括东边的百济、新罗等朝鲜半岛国家、流求群岛及日本列岛;西边经“丝绸之路”可达中亚诸国,南边主要包括安南、缅甸、老挝、柬埔寨。2、发展:“朝贡—册封”秩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先秦为萌芽、孕育时期,汉唐时期基本确立,宋元时期进一步充实,明清时期成熟完备达到顶峰,然后由盛而衰,并最终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为“条约体系”所取代。3、特征:“怀柔远人”“尚德抑武”的和平政策;文化制度上的吸引;松散脆弱的“中心—外围”权力结构模式;“厚往薄来”,政治上宣扬国威,经济上不以赢利为目的;朝贡国之间的不平等性。中国古代的“朝贡—册封”秩序拓展提升 “天王”称号从周代就有,为周天子称号。十六国及西魏北周时期的若干君主,在称帝前先称“天王”。“可汗”一词最早出现在鲜卑语中。贞观四年,西北诸藩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太宗欣然接受。这些现象说明(  )A.各民族文化差异消失B.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民族交融的趋势凸显D.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巩固提升】C 二、中国当代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依据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发展完善中共十八大以来:“两个共同”和“五个认同”中共十九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 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1954年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外交政策:外交活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三大方针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2、解决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3、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4、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也取得新进展。5、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6、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外交布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外交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3、国与国交往: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4、全球治理: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同发展用;积极探索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1、根本原则:独立自主。2、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拓展提升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少数民族的节日,应该受到尊重。民族节日放假办法,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按照此精神,上海市在1980年发布公告,同意回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开斋节”放假,并保障油、面的供应。这反映了(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习俗B.上海率先推行少数民族节日放假政策C.各地应该优先保障少数民族过节物资D.上海改革开放推动其民族政策的转变A【巩固提升】 三、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1)王权国家: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3)民族语言:英国和法国先后将英语和法语定为官方语言,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4)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格老秀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近代国际关系规则的建立①基础: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②原则: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准则。③外交制度: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④维也纳体系: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即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①积极: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②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对近代国家关系规则的评价 3.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非战公约签署现场②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③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①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立“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②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③国际法的领域也大大扩展。④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1、国际法为国家规定了一整套处理其对外关系的行为规则,为国家规定了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2、国际法具有强制性,只不过与国内法的强制方式不同而已。3、一些重要的国际条约都明确规定了国际法的效力。4、国际实践证明,国际法作为国家之间的法律,不仅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而且各国也是遵守的。国际法的特征拓展提升 《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美国在签署条约时提出了各国自己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A【巩固提升】 谢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8-03 07:45:01 页数:29
价格:¥3 大小:63.12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