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题附答案(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制度B.稳定了社会秩序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2.《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充足B.耕地面积广阔C.生产工具简陋D.农作物品种单一3.右图所示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商朝时期到今天一直被使用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4.《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5.《战国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记述史实发生于图中(  ) A.①B.②C.③D.④6.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交融的进程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7.(3分)“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8.(3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9.(3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该诸侯国是(  )A.楚B.齐C.晋D.秦10.(3分)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A.春秋争霸B.战国形势C.秦朝统一D.三国鼎立11.(3分)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奖励耕战D.统一度量衡 12.(3分)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3.(3分)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14.(3分)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孙武15.(3分)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16.(3分)《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17.(3分)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8.(3分)《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依法能得到奖赏的是(  )①宗亲贵戚②有军功者③生意做的好的人④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3分)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 是平等的”是(  )A.仁B.“兼爱”“非攻”C.有教无类D.“无为而治”20.(3分)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①孔子②老子③孟子④庄子⑤董仲舒。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D.②④⑤21.(3分)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以下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②隶书③小篆④楷书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22.(3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加强中央集权C.统治者要实行“仁政”D.兼相爱,交相利23.(3分)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24.(3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层面日常规范个人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庭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政府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25.(3分)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二.综合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25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牧野之战)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示战役发生在哪一年?的交战双方?这一战役的结果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哪些是统治阶级?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27.(13分)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探究并回答问题。(16分)【文献解史】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中,卫鞅的话表明了他的什么主张?(2分)【图表说事】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表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对应?(2分)(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4分)【歌谣记事】歌谣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国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二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4)分别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4分)(5)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以上歌谣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B 2.C 3.B 4.C 5.C 6.B7.C8.C9.C10.B11.B12.C13.D14.B15.D16.A17.D18.D19.C20.A21.A22.C23.D24.B25.D二.综合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25分)26.(1)公元前1046年;商军与周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2)分封制;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周天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7.(1)主张变法。(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春秋时期;战国时期。(5)实行改革。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改革;等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31 10:19:15 页数:7
价格:¥5 大小:194.35 KB
文章作者:135****15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