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题附答案(一)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3分)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  )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2.(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 ④大一统国家政权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3.(3分)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4.(3分)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A.袁绍、曹操、刘备B.孙权、曹操、刘备C.袁绍、孙权、刘备D.袁绍、曹操、孙权5.(3分)南北朝时期,佛教传人我国,在下列哪个领域得到了直接反映(  )①建筑②书法③石窟④哲学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6.(3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  )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东汉政权灭亡 ③曹操打败袁绍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8.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发展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9.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著作。该著作主要介绍了(  )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C.战国到北朝的历史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10.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右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目录第1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2节……江南地区的开发第3节……北方民族大交融第4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开放的社会D.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10分)11.运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阅读下列表格中的相关史实,并填空。(4分)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 ①    200年曹操和袁绍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以后②    打下基础 ③    208年曹军和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④               12.280年,西晋灭   ,统一中国,西晋的建立者是 。(2分) 13.秦汉时期,     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来,    地区经济得到开发。(2分) 14.东汉以后,书法盛行,其中    和胡昭是曹魏时的名家,东晋     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5分)1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4)穿越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一位皇帝改革的前后状况,试举两例说明他进行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有哪些。步骤三: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5)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45分)16.“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汉族生活中。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材料三(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2分)①     ②     (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析概括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并分析其特点。(5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图A与图B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两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时代特征?(2分)17.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旧习俗、旧习惯),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国史大纲》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简明中国史读本》(1)材料一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点商鞅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6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及其作用。(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4分)(4)你认为改革或者变法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2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摘自《宋书》译文(1)《宋书》中描写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何不同?(2)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参考答案一、1.B2.C3.C4.B5.D6.A7.C 8.B9.D 10.B二、11.①官渡之战 ②统一北方 ③赤壁之战 ④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2.吴 司马炎13.黄河 江南14.锺繇 王羲之三、15.(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等。(2)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及其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等。(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4)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5)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四、16.(1)①魏 ②东晋(2)方式:①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②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君主专制制度;③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④民族心理: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偏见逐渐减少。(任答两点即可)特点:双向交流。(3)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影响: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4)时代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人口迁徙;江南经济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17.(1)鼓励耕织;奖励军功。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等等。(两点即可)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打击了旧贵族,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为了巩固统治。迁都洛阳、汉化运动、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等。作用:推动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都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都推动了封建化进程;都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社会转型。(4)统治政策;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社会进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8.(1)《史记》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不明显。《宋书》中描述的江南非常富庶。(2)原因:两汉时期,江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能与北方相比。东晋南朝,南方的开发明显加快;表现:农业上: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带来了黄河流域成熟的旱作农业技术,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山区的开发。小麦、豆类等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为后来南方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商业上:东晋南朝,南方形成了一批新兴城市,水陆交通道路不断发展,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南朝时,商税已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业上:南朝时,发明了新的炼钢方法。造纸技术不断改进,纸已全面取代竹简。造船业特别兴盛。东汉时南方出现的青瓷,东晋南朝时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制作也更加精美,并向北方传播。(3)实行经济奖励政策,融洽民族关系,政府可以为西部开发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8-06 04:12:02 页数:8
价格:¥5 大小:89.93 KB
文章作者:135****15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