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化学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
>
4.1-4.3 生物大分子 -【考点精准练】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解析版)
4.1-4.3 生物大分子 -【考点精准练】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6
2
/46
剩余4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4.1-4.3生物大分子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从糖类的官能团微观探析糖类的结构特点,了解糖类的分类,理解糖类的化学性质,掌握糖类的特殊性。2.了解糖类在人体供能、储能等方面的作用,也要了解糖类的摄入和代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根据氨基酸、蛋白质的官能团及官能团的转化,认识不同氨基酸、蛋白质及性质上的差异。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物质,但是蛋白质的摄入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要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搭配。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辨识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中的磷酯键,能基于氢键分析碱基的配对原理。能说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对于生命遗传的意义。6.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功能。认识核酸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考点梳理考点1糖类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1.结构与组成(1)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2)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用通式Cm(H2O)n来表示,m与n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正整数。(3)符合Cm(H2O)n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化合物,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有些糖的分子式并不符合Cm(H2O)n,如脱氧核糖C5H10O4。(4)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如甘油、木糖醇等;没有甜味的也可能是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因此,糖类物质不完全属于碳水化合物,也不等于甜味物质。(5)糖类化合物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2.分类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1)单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2)寡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mol单糖的称为寡糖或低聚糖。若水解生成2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3)多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mol以上单糖的称为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二、葡萄糖与果糖1.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类别葡萄糖C6H12O6CH2OH(CHOH)4CHO羟基、醛基单糖果糖C6H12O6羟基、酮羰基单糖从组成和结构上看,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2.葡萄糖分子结构的探究步骤探究实验推理结论①1.80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2.64gCO2和1.08gH2O0.01mol葡萄糖中,n(C)=0.06moln(H)=0.12moln(O)=0.06mol最简式为CH2O②经质谱法测出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Mr[(CH2O)n]=180,得n=6分子式为C6H12O6③一定条件下,1.80g葡萄糖与乙酸完全酯化,生成相应的酯3.90gn(葡萄糖)=0.01mol,1mol羟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物质的质量增加42g(即C2H2O),现增加2.10g,即含有羟基0.05mol1mol葡萄糖中有5mol羟基④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⑤葡萄糖可以被还原为直链己六醇—葡萄糖分子为直链结构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醇羟基,可发生氧化、加成、酯化等反应。(1)氧化反应①生理氧化或燃烧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kJ·mol-1②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氧化CH2OH(CHOH)4CHO+2[Ag(NH3)2]OH2Ag↓+3NH3+CH2OH(CHOH)4COONH4+H2O。CH2OH(CHOH)4CHO+2Cu(OH)2+NaOHCH2OH(CHOH)4COONa+Cu2O↓+3H2O。(2)加成反应CH2OH(CHOH)4CHO+H2CH2OH(CHOH)4CH2OH。(3)酯化反应CH2OH(CHOH)4CHO+5CH3COOHCH3COOCH2(CHOOCCH3)4CHO+5H2O。(4)发酵成醇2C2H5OH+2CO2↑。三、二糖1.蔗糖、麦芽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内无明显现象蔗糖分子中无醛基,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 ①②把蔗糖溶液换为麦芽糖溶液,重复实验操作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中都产生银镜;加入新制的Cu(OH)2的试管中都出现砖红色沉淀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为保证上述实验成功,应注意:①盛蔗糖或麦芽糖溶液的试管要预先洗净,可先用NaOH溶液洗涤,再用清水洗净;②蔗糖或麦芽糖水解实验需要用水浴加热;③检验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时,一定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后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否则实验会失败。2.蔗糖和麦芽糖的结构与性质蔗糖麦芽糖分子式C12H22O11C12H22O11分子结构分子中无醛基分子中有醛基互为同分异构体,都是二糖化学性质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水解生成葡萄糖非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不反应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反应鉴别方法向其溶液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蔗糖(也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3.蔗糖的水解反应(1)蔗糖水解反应实验需用稀硫酸(1∶5)作催化剂,水浴加热。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检验:欲要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进行检验。四、淀粉和纤维素1.糖类还原性的检验糖类的还原性是指糖类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 反应,若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不与新制的Cu(OH)2反应,则该糖不具有还原性,为非还原性糖。2.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1)实验原理判断淀粉水解的程度时,要注意检验产物中是否生成葡萄糖,同时还要确认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和碘水来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完全。(2)实验步骤(3)实验现象和结论现象A现象B结论①未出现银镜溶液变成蓝色淀粉尚未水解②出现银镜溶液变成蓝色淀粉部分水解③出现银镜溶液不变蓝色淀粉完全水解3.纤维素性质探究实验(1)实验步骤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脱脂棉,加入几滴蒸馏水和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将混合物搅拌成糊状。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滴入3滴5%CuSO4溶液,加热,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2)实验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4.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淀粉纤维素通式(C6H10O5)n关系①不是同分异构体(n值不等),也不是同系物(结构不同且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n个CH2原子团);②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特征分子中含有几百个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分子中含有几千个葡萄糖单元物理性质白色、无味、固态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发生糊化作用白色、无味、具有纤维状结构的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化学性质①无还原性②能水解生成葡萄糖③遇碘单质变蓝①无还原性②能水解生成葡萄糖(难)③能发生酯化反应 存在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构成细胞壁的基础物质用途制葡萄糖和酒精,人体的能源之一纺织、造纸、制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等(1)由于糖类水解常用无机酸(一般是稀硫酸)作催化剂,检验水解产物之前,必须先加碱中和酸,以免硫酸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反应,导致实验失败。(2)用I2检验淀粉时,应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若取中和液加碘水,因I2与NaOH溶液反应影响淀粉的检验。即学即练1.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包括检验水解产物及水解是否完全)时,除淀粉外,还需下列试剂中的一种或几种:①碘水;②银氨溶液;③NaOH溶液;④稀硫酸,实验时所需上述试剂的顺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答案】B【详解】淀粉水解需用④稀硫酸作催化剂,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要用①碘水,检验水解产物前应用③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用②银氨溶液检验水解产物,故实验时所需上述试剂的顺序依次是④①③②;故选B。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水煮法,则并用两釜。将蓖麻、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涉及到的操作是蒸发B.《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文中涉及糖类、维生素、蛋白质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C.“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此处“石灰”是指CaOD.垃圾宜分类投放,废纸、塑料、废充电电池均为可回收垃圾,图标如图【答案】B【详解】A.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可用分液操作,“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分离该混合液可用分液方法,A错误; B.《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文中涉及物质在分类上有糖类、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B正确;C.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久置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所以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此处“石灰”是指CaCO3,C错误;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若分类投放,就可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废纸、塑料均为可回收垃圾,图标如图,但废旧充电电池属于有害垃圾,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3.2021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有关物质的转化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B.C3和H2反应生成丙三醇发生的是加成反应C.淀粉发生水解反应时环状结构会断开D.已知中的四个原子共平面,则C3中的所有C、O原子不可能在一个平面上【答案】D【详解】A.淀粉是多糖,其化学式为(C6H10O5)n,故A正确;B.C3和H2反应生成丙三醇,羰基变为羟基,其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B正确;C.淀粉最终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为链状结构,则水解反应时环状结构会断开,故C正确;D.已知中的四个原子共平面,再根据甲烷中三点共面分析,碳氧单键可以旋转,则C3中的所有C、O原子可能在一个平面上,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4.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将乙醇与浓硫酸在170℃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B检验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向该有机物中滴加几滴溴水,观察溴水是否褪色C验证蔗糖能水解生成葡萄糖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加入银氨溶液,观察是否出现银镜D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苯甲酸用适量热水溶解后,冷却结晶,过滤A.AB.BC.CD.D【答案】D【详解】A.乙醇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且乙醇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乙烯中含有乙醇而干扰实验,应该用溴水检验,故A不选;B.碳碳双键、-CHO均与溴水反应,则将丙烯醛溶液滴入溴水中,溴水褪色,不能说明碳碳双键反应,故B不选;C.银镜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题中没有加入碱调节溶液pH,故C不选;D.适量热水溶解后,再冷却结晶,则苯甲酸先溶解后结晶、氯化钠可进入溶液而被过滤除去,故D选;故选D。5.Ⅰ.现有6种有机物:a.乙烯b.乙醇c.葡萄糖d.乙酸e.油脂f.蛋白质(1)请分别写出其中含有下列有机物的分子式:①b___________②c___________③d___________(2)在上述6种有机物中(填写字母):①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_____;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具有酸性且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___________。②写出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Ⅱ.请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括号内的杂质(填字母)序号提纯物(杂质)试剂①乙烷(乙烯)___________②乙酸乙酯(乙酸)___________③乙醇(水)___________a.NaOH溶液b.饱和溶液c.CaOd.溴水e.酸性高锰酸钾【答案】C2H6O;C6H12O6;C2H4O2;c;ef;d;f;;d;b;c【详解】Ⅰ.(1)①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②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③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2)①有醛基的有机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故为c(葡萄糖);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为ef;具有酸性且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乙酸,故为d;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蛋白质,故为f;②乙烯生成聚乙烯为加聚反应,反应方程式为;③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Ⅱ.①乙烷中的乙烯杂质可以用溴水除杂;②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除杂;乙醇中的水用氧化钙除杂。考点2蛋白质一、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1.氨基酸的分子结构(1)从结构上看,氨基酸可以看作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产物。(2)官能团:分子中既含有—COOH(羧基)又含有—NH2(氨基)。(3)天然氨基酸主要是α-氨基酸,其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2.常见的氨基酸 俗名结构简式系统命名甘氨酸H2N—CH2COOH氨基乙酸丙氨酸2-氨基丙酸谷氨酸2-氨基戊二酸苯丙氨酸2-氨基-3-苯基丙酸3.氨基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溶剂水强酸或强碱乙醇、乙醚溶解性大多数能溶能溶难溶(2)化学性质①两性氨基酸分子中含有酸性基团—COOH,碱性基团—NH2。甘氨酸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甘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②成肽反应两个氨基酸分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氨基与羧基间缩合脱去水,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发生成肽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如:。 氨基酸二肽或多肽蛋白质。③氨基酸缩合的反应规律a.两分子间缩合―→。b.分子间或分子内缩合成环―→,―→。(1)氨基酸的缩合机理氨基酸的成肽反应原理是由氨基提供的氢原子与羧基提供的羟基结合生成水。即,脱去一分子水后形成肽键()。肽键可简写为“—CONH—”,不能写成“—CNHO—”,两者的连接方式不同。(2)多肽分子中肽键个数的判断由n个氨基酸分子发生成肽反应,生成一个肽链时,会生成(n-1)个水分子和(n-1)个肽键。二、蛋白质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1)组成:蛋白质中主要含有C、H、O、N、S等元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2)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化学性质(1)特征反应①显色反应:分子中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其他一些试剂也可以与蛋白质作用呈现特定的颜色,可用于蛋白质的分析检测。②蛋白质灼烧,可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2)两性形成蛋白质的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在多肽链的两端必然存在着自由的氨基和羧基,侧链中也有酸性或碱性基团,所以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具有两性,能与酸或碱反应。(3)水解反应蛋白质多肽氨基酸(4)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溶液,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可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5)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如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或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乙醇、福尔马林、丙酮等)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后在水中不能重新溶解,是不可逆过程,可用于杀菌消毒。蛋白质溶液与盐溶液的反应盐溶液的浓度大小、轻金属盐溶液和重金属盐溶液对蛋白质的影响是不同的:(1)浓的轻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蛋白质凝结成固体而从溶液中析出,盐析出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性质和生理活性,盐析是物理过程,也是可逆的。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2)稀的轻金属盐溶液不会降低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反而会促进蛋白质的溶解。(3)重金属盐溶液,不论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不再具有原有的可溶性和生理活性,变性过程是化学过程,变性是不可逆的。加热、紫外线、强酸、强碱、某些有机物也能使蛋白质变性。利用此性质可杀菌、消毒。 三、酶酶具有生理活性,是对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和生物体内进行的复杂的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①条件温和,不需加热。②具有高度的专一性。③具有高效催化作用。即学即练1.在新冠疫情的防控期间,常用医用酒精、过氧乙酸(CH3COOOH)、84消毒液等消杀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含乙醇95%B.84消毒液可与酒精混合使用C.过氧乙酸的摩尔质量为76gD.病毒中的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详解】A.医用酒精含乙醇75%,故A错误; B.乙醇能被次氯酸钠氧化,84消毒液不能与酒精混合使用,故B错误;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过氧乙酸的摩尔质量为76g/mol,故C错误; D.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选D。2.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降落伞的芳纶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血液中含有的碳酸酐酶可清除人体内二氧化碳C.将胶态氧化亚铜分散于玻璃中可制造红色玻璃D.制作“冰墩墩”冰晶外壳的硅胶耐酸耐碱、不易燃烧【答案】A【详解】A.芳纶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属于有机物,故A说法错误;B.碳酸酐酶是红细胞的主要蛋白质成分之一,其作用是帮助体内组织排除二氧化碳,故B说法正确;C.氧化亚铜为砖红色,常将胶态氧化亚铁分散于玻璃中制造红色玻璃,故C说法正确;D.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故D说法正确;答案为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中的蛋白质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B.酸性和碱性环境中,油脂的水解产物中均含丙三醇C.含碳碳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一定能发生加聚反应D.丙烯分子和乙酸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少均为6个【答案】B【详解】A.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经人体消化水解后生成氨基酸,用于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其次才是为人体提供能量,A错误;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环境中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油脂的水解产物中均含丙三醇即甘油,B正确;C.含碳碳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不一定能发生加聚反应,如苯含有碳碳不饱和键,但苯不能发生加聚反应,C错误;D.丙烯分子中最少有双键所在碳原子连接的原子共平面,至少6个,而乙酸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少为4个,D错误;故答案为: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淀粉溶液和NaCl溶液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C.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然后用汽油萃取除去碘D.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硫酸铜溶液,都会有沉淀析出,继续加水,又都会重新溶解【答案】A【详解】A.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存在丁达尔效应;NaCl溶液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淀粉溶液和NaCl溶液,故A正确;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故B错误;C.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Br2能和KI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溴化钾,汽油与溴苯互溶,不能用汽油萃取除去碘,故C错误;D.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有沉淀析出,加水沉淀不能溶解,故D错误;故选A。5.(I)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 (g)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已知形成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放出的能量分别为436kJ、391kJ、946kJ。(1)将1mol氮气和3mol氢气混合后充分反应,反应放出的能量总小于92kJ,原因是_______。(2)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10分钟后,生成10mol氨气,则用氮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mol·L−1·min−1。(3)一定条件下,当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c.氮气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d.氮气和氢气的浓度相等e.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f.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不变(II)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由大豆配制出来的菜肴很多,它是人体营养中最重要的补品之一,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饮食豆制品。请回答下列问题:(4)我们所吃的豆腐是一种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蛋白质凝胶B.纯蛋白质C.脂肪D.淀粉(5)写出甘氨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6)豆油不能保存较长时间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7)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答案】(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mol氮气和3mol氢气不能完全反应(2)0.25(3)acf(4)A(5)(6)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7)氨基酸【详解】(1)将1molN2和3molH2混合,使充分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上述数值,因合成氨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故答案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mol氮气和3mol氢气不能完全反应;(2)反应经过10min后,生成10molNH3,由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为5mol,氢气为15mol,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故答案为:0.25; (3)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为平衡特征,故正确;b.平衡时正反应速率达到最小,逆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均不为0,故错误;c.但反应到达平衡时,反应物浓度不再减少,化学平衡为该条件下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氮气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故正确;d.N2和H2的浓度不一定相等,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故错误;e.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不一定相等,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f..到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体积不再变化,则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故正确;故答案为:acf;(4)豆腐属于大豆制品,大豆中富含蛋白质,豆腐是蛋白质凝胶,故答案为:A;(5)甘氨酸与NaOH反应生成甘氨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豆油不能保存较长时间的原因主要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变质;(7)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考点3核酸一、核酸的组成和分类1.核酸的分类天然的核酸根据其组成中所含戊糖的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2.核酸的组成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核苷酸进一步水解得到磷酸和核苷,核苷继续水解得到戊糖和碱基。因此,核酸可以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其中的戊糖是核糖或脱氧核糖,它们均以环状结构存在于核酸中,对应的核酸分别是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化关系如图所示:3.戊糖结构简式 4.碱基碱基是具有碱性的杂环有机化合物,RNA中的碱基主要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分别用字母A、G、C、U表示);DNA中的碱基主要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用字母T表示)。结构简式分别可表示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胸腺嘧啶(T):二、核酸的结构及生物功能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DNA分子由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平行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每条链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结合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RNA也是以核苷酸为基本构成单位,其中的戊糖和碱基与DNA中的不同,核糖替代了脱氧核糖,尿嘧啶(U)替代了胸腺嘧啶(T)。RNA分子一般呈单链状结构,比DNA分子小得多。3.基因核酸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有一定碱基排列顺序的DNA片段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被称为基因。4.DNA分子的生物功能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一系列性状。在细胞繁殖分裂过程中,会发生DNA分子 的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解开后作为母链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核苷酸各自合成一段与母链互补的子链,最后形成两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使核酸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被精确地传递给下一代,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体特定性状的发生和发育。5.RNA的生物功能RNA则主要负责传递、翻译和表达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6.我国在核酸的研究中取得的成绩(1)1981年,我国科学家采用有机合成与酶促合成相结合的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核酸分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2)1999年,我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成为参与该项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3)2002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7.对核酸的结构和生物功能研究的意义使人们深入认识生命活动规律,更好地利用生物资源,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医学、农业等的发展。核酸的类别及其比较类别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组成差异二者主要差异在于戊糖的不同脱氧核糖核糖存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生理功能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还指挥着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和制造新的细胞根据DNA提供的信息控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即学即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B.植物油和硬化油中都含有酯基C.麦芽糖和葡萄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天然核酸根据其组成中戊糖的不同,可分为DNA和RNA【答案】C【详解】A.利用盐析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性使之析出,析出的蛋白质具有活性,故A说法正确;B.植物油属于油脂,含有酯基,硬化油是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有酯基,故B说法正确; C.麦芽糖为二糖,可以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C说法错误;D.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如果五碳糖是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RNA,如果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DNA,故D说法正确;答案为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B.核酸可以看作磷酸、戊醇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C.鸡蛋清溶液遇溶液生成沉淀,主要原因是盐析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营养物质,均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氧化反应【答案】B【详解】A.油脂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均能水解,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故A错误;B.核酸可以看作是磷酸、戊醇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故B正确;C.为重金属盐,蛋白质溶液遇重金属盐溶液生成沉淀主要原因是变性,故C错误;,D.淀粉是营养物质,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氧化反应,而纤维素不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选B。3.2021年世界化学论坛以“化学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对催化、合成、药物、环境与能源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CRISPR/Cas9基因剪刀能够精确地对DNA进行编辑,让对癌症和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成为现实,其中DNA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研究团队发现,电解碳酸钠溶液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对灭活溶液中的新冠病毒的效率高达99.9%,电解过程中活性氧在阴极区生成C.利用大气中CO2合成C2H6、CH3OH等有机原料,有利于控制海水酸化D.《云林石谱》记载:“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颇多青白,间有五色斑斓,采其最佳者,入铅和诸药,可烧假玉或琉璃用之”,“假玉”和“琉璃”中都含有大量的硅酸盐【答案】B【详解】A.DNA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B.电解碳酸钠溶液相当于电解水,阴极区产生H2,而阳极区产生O2,即活性氧在阳极区生成,B错误;C.将CO2合成乙烷、甲醇等中性物质,可以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从而减少海水中溶解的CO2 的量,有利用控制海水酸化,C正确;D.“假玉”和“琉璃”由“碎石”和其他物质烧制而成,含大量硅酸盐,D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生物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与肽键的形成有关D.核糖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答案】B【详解】A.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B.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C.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与氢键的形成有关,C错误;D.核糖是单糖,不是高分子,D错误;答案选B。5.如图为甲、乙两核酸分子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核酸甲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2)图中结构4、5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_______的物质。在部分病毒,如HIV、SARS等中,承担该功能的核酸是_______。(4)核酸甲在原核细胞中主要位于细胞的_______中,而在真核细胞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_______、_______内也含少量的DNA。【答案】(1)脱氧核糖核酸(2)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核糖(3)遗传信息;RNA (4)拟核;线粒体;叶绿体【解析】(1)核酸甲中含有胸腺嘧啶T,应代表DNA,其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2)图中结构4含有腺嘌呤,应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核酸乙中含有尿嘧啶U,应为RNA,5的中文名称是核糖。(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其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在HIV、SARS等病毒中,只含有RNA,RNA是此类病毒的遗传物质。(4)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NA在原核细胞中主要位于细胞的拟核,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含少量的DNA。分层训练夯实基础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B.花生油、猪油、煤油均属于酯类C.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均可表示为D.可用新制悬浊液区分蔗糖和麦芽糖【答案】D【详解】A.糖类包括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等、二糖和多糖,其中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A错误;B.花生油、猪油属于油脂,分子中含酯基,为酯类,但煤油是石油分馏产物,属于烃类物质,不属于酯类,B错误;C.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均可表示为,C错误;D.麦芽糖为还原性糖,可与新制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则可用新制悬浊液区分两者,D正确;故选D。2.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下列贸易商品中,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中国丝绸B泰国香米C埃及长绒棉D乌克兰葵花籽油A.AB.BC.CD.D【答案】D【详解】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香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长绒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葵花籽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答案为:D。3.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煤经过分馏可制得焦炭、煤焦油等产品C.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答案】C【详解】A.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与高锰酸钾反应,虽然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B.煤经过干馏可制得焦炭、煤焦油等产品,故B错误;C.在CH3-CH═CH2中由于含有甲基,所以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C正确;D.合成纤维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常用的有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维纶、氨纶等,例如对苯二甲酸和1.6-己二醇可以发生缩聚反应得到聚酯就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不是纤维素,故D错误。故选C。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莜面是糖尿病人的健康食物,是因为莜面中含糖量较大米、白面要低B.我市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鼓励煤电、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C.豆腐常年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豆腐通常用豆浆制备,稀豆浆属于胶体D.沙棘的维生素C含量是猕猴桃的2-3倍,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答案】B【详解】A.糖尿病人要少食含糖食物,莜面含糖量较大米、白面要低,是糖尿病人的健康食物,A正确;B.煤燃烧会污染空气,煤电不是新能源,新能源的显著特点是环保性,B不正确;C.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豆浆通过点卤可制得豆腐,稀豆浆属于胶体,C正确;D.维生素C有还原性,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D正确;故选B。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彻底水解后得到氨基酸B.石油的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都属于化学变化C.所有寡糖都具有能水解、发生银镜反应的性质D.植物油具有烯烃的化学性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人造奶油【答案】C【详解】A.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彻底水解后可得到氨基酸,A正确;B.石油的裂解将长链烃变为短链烃、煤的干馏得到芳香族化合物、玉米含有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制备醇(甘油)都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C.某些寡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蔗糖,C错误;D.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烃基中存在不饱和键,所以具有烯烃的相关性质,可与氢气加成生成固态氢化植物油,是生产人造奶油的原料之一,D正确;故选C。6.劳动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社区服务:用75%的酒精对桌椅消毒75%的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B实验操作:NH3和H2O的喷泉实验氨气溶于水呈碱性 C生产活动: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氢氟酸可与SiO2反应D自主探究:以油脂为原料制肥皂油脂可发生皂化反应A.AB.BC.CD.D【答案】B【详解】A.病毒、细菌含蛋白质,75%的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故可75%的酒精对桌椅消毒,二者有关联,A不符合;B.氨气极易溶于水能做成喷泉实验。故“NH3和H2O的喷泉实验”、“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二者没有关联,B符合;C.因为氢氟酸可与SiO2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所以可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C不符合;D.油脂可发生皂化反应,利用该反应可以油脂为原料制肥皂,D不符合;答案选B。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相应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尚未水解B油脂与NaOH溶液共热、搅拌,取少量混合液滴入蒸馏水中无分层现象油脂完全水解C常温下,将铝片投入浓硝酸中铝片不溶解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取久置的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未完全变质A.AB.BC.CD.D【答案】B【详解】A.银镜需要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操作中没有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酸碱性,故A错误;B.油脂不溶于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水解,无分层现象,说明油脂完全水解,故B正确;C.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导致反应停止,故C错误;D.若过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加入盐酸也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故选B。8.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碘盐是向食盐中加入碘单质B.向装有未成熟水果的塑料袋中放一个成熟水果并密封,能催熟未成熟水果C.淀粉能水解成乙醇,故淀粉可用于酿酒D.食用油在空气中放置久了容易氧化产生“哈喇”味,是因为油脂中含有酯基【答案】B【详解】A.碘单质有毒,加碘盐一般是加入,不是碘单质,故A错误;B.乙烯是催熟剂,成熟水果释放的乙烯能催熟未成熟水果,故B正确;C.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乙醇是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得到的,故C错误;D.食用油变质是因为分子中的碳碳双键被氧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B。9.氨基酸的结构特点(1)结构:氨基酸分子中均含有____和____基团。(2)α—氨基酸:分子中氨基连接在离羧基____的碳原子上的氨基酸。【答案】(1)羧基(—COOH)氨基(—NH2)(2)最近【详解】(1)氨基酸分子中均含有羧基(—COOH)和氨基(—NH2)基团。(2)α—氨基酸为分子中氨基连接在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的氨基酸。10.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由大豆配制出来的菜肴很多,它是人们最重要的补品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豆腐是一种__________(填标号)。A.蛋白质凝胶 B.纯蛋白质 C.脂肪 D.淀粉(2)大豆中的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3)大豆中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油脂,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答案】A氨基酸高级脂肪酸甘油【详解】(1)豆浆是蛋白质与水形成的胶体,豆腐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豆腐不是某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豆浆遇石膏或盐卤后发生胶体的聚沉产生的;故答案为A;(2)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答案为氨基酸;(3)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看作是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 )等]与甘油(丙三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它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答案为高级脂肪酸;甘油。11.为了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如下三个实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甲:。结论:淀粉完全水解。乙:。结论:淀粉没有水解。丙:结论:淀粉完全水解。请分别判断以上三位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_______【答案】甲的结论正确,加入溶液中和后得到中和液,此时溶液呈中性,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没有淀粉存在,证明淀粉完全水解;乙的结论不正确,乙实验方案中未用碱中和作催化剂的酸,银镜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丙的结论正确,该方案中,中和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加入碘水无现象,说明已无淀粉存在,故淀粉已完全水解【详解】甲实验中淀粉用稀硫酸做催化剂水解,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中和后得到中和液,此时溶液呈中性,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没有淀粉存在,证明淀粉完全水解,甲的结论正确;乙的结论不正确,乙实验方案中未用碱中和作催化剂的酸,银镜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丙的结论正确,该方案中,中和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加入碘水无现象,说明已无淀粉存在,故淀粉已完全水解。能力提升1.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加热NaI固体和浓磷酸的混合物,有气体产生生成了HI气体B硝酸钾起催化作用 将铜粉加入稀硫酸中,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溶液变蓝C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Al(OH)3溶于强碱D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最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银镜蔗糖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A.AB.BC.CD.D【答案】B【详解】A.浓磷酸沸点高于氢碘酸,产生的气体为HI,A正确;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硝酸钾后,溶液中相当于有硝酸,硝酸与铜可以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呈蓝色,B错误;C.硫酸铝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后氢氧化铝沉淀溶解生成偏铝酸钠,C正确;D.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含醛基,具有还原性,D正确;故选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麦芽糖、乳糖和蔗糖都属于寡糖B.1mol丙氨酸钠可与2molHCl反应C.核酸、蛋白质和超分子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食品工业常使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答案】C【详解】A.麦芽糖、乳糖和蔗糖都是二糖,属于低聚糖,低聚糖又叫寡糖,选项A正确;B.丙氨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NH2)-COONa+2HCl→CH3-CH(NH3Cl)-COOH+NaCl,选项B正确;C.蛋白质、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但超分子不是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子,也不是指大分子,和相对分子质量无关,选项C不正确;D.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食品工业中,可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种子中的油,选项D正确;答案选C。3.证明淀粉在酶作用下只部分发生了水解的实验试剂是A.碘水B.氢氧化钠溶液、银氨溶液 C.烧碱溶液、新制Cu(OH)2溶液D.碘水、烧碱溶液、Cu(OH)2悬浊液【答案】D【详解】淀粉在酶作用下只部分发生了水解,就要证明溶液中有淀粉,还有葡萄糖;所以要能够证明这两种物质的存在;应该先验证淀粉,要在酸性环境下检验,所以要用到碘水,而后检验葡萄糖时要在碱性环境中检验,故答案为:D。4.为达到相应目的,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探究淀粉溶液是否水解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的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几滴碘水未见到蓝色,说明淀粉已水解完全B比较AlO、CO得到质子的能力将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证明AlO得到质子的能力强于COC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后固体物质的成分取反应后的固体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若能被磁铁吸引,则固体物质为Fe3O4D探究Ksp[Fe(OH)3]、Ksp[Mg(OH)2]的相对大小向2mL0.1mol/LNaOH溶液中滴加3滴0.1mol/L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3滴0.1mol/LFeCl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说明Ksp[Mg(OH)2]>Ksp[Fe(OH)3]A.AB.BC.CD.D【答案】B【详解】A.加入NaOH溶液过量,则碘水和溶液会发生反应,未见蓝色不能说明淀粉已水解完全,A项错误;B.将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说明AlO得到质子的能力强于CO,B项正确;C.磁铁能吸引铁和 ,固体粉末用磁铁吸引,若固体物质中有剩余的铁,也能被磁铁吸引,所以不能确定固体物质为,C项错误;D.氢氧化钠过量,滴入氯化铁会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没有发生沉淀转化,不能得出结论,D项错误。故选B。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物理变化C.“若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酒曲)”是催化剂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答案】B【详解】A.缂丝是以蚕丝作经线,即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的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百炼成钢是把含炭较高的生铁经过供氧吹炼、脱炭等工序,得到含碳量较低的钢水的过程,所以有化学变化发生,B项错误;C.曲蘖是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催化酶,是一种催化剂,C项正确;D.“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将黄沙和金分离,D项正确。故选:B。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没有银镜产生淀粉一定没有水解B在少量酸性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且产生大量气泡氧化性:C向溴水中加入足量苯,振荡、静置上层溶液颜色变浅苯分子中化学键断裂D将充满的玻璃球泡先后放入冷、热水中热水中球泡颜色变深转化成的反应是吸热反应A.AB.BC.CD.D【答案】B 【详解】A.银镜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可能是淀粉水解溶液中含有硫酸,硫酸与银氨溶液反应,破坏了银氨溶液,故A错误;B.在少量酸性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且产生大量气泡,被还原为Mn2+,是氧化剂,被氧化为氧气,是还原剂,所以氧化性,故B正确;C.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且苯的密度小于水,应是下层溶液变浅,故C错误。D.呈红棕色,呈无色,热水中球泡颜色较深,说明可逆反应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选B。7.2019年12月以来,突发的新冠肺炎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抗疫防护期间,化学与其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积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主要包括球形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N95的核心材料是熔喷聚丙烯布,属于热固性塑料C.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D.研制好的疫苗要冷冻保藏,防止蛋白质变性A.AB.BC.CD.D【答案】D【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主要包括球形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由C、H、O、N四种元素等组成,故A错误;B.N95的核心材料是熔喷聚丙烯布,属于热塑性塑料,可以加热加工,可重新加工为新的产品,故B错误;C.酒精浓度越高,表面蛋白质凝固后,阻止酒精与内部的病毒作用,减弱消毒效果,一般用75%的酒精消毒,故C错误; D.蛋白质受热易变质,研制好的疫苗要冷冻保藏,防止蛋白质变性,故D正确;故选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反应,改变压强或加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都改变,平衡都发生移动B.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钠为原料制取等量的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C.3.24g淀粉和3.42g蔗糖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完全水解,得到ag葡萄糖和bg果糖,则a等于3bD.漂白粉、和活性炭三种物质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答案】C【详解】A.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改变压强或加催化剂,平衡都不发生移动,故A错误;B.以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氧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以过氧化钠为原料制取氧气时,氧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故B错误;C.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3.24g淀粉水解生成0.02mol葡萄糖;1mol蔗糖水解的产物是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3.42g蔗糖完全水解生成0.01mol葡萄糖和0.01mol果糖;3.24g淀粉和3.42g蔗糖混合水解共得到0.03mol葡萄糖和0.01mol果糖;葡萄糖、果糖是同分异构体,所以a等于3b,故C正确;D.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褪色,故D错误;选C。9.核酸的结构(1)DNA①由两条_______链组成,两条链平行盘绕,形成_______结构。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酯键连接。②每条链中的_______和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_______侧,碱基排列在_______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_______原则,通过_______结合成碱基对,腺嘌呤(A)与_______配对,鸟嘌呤(G)与_______配对。(2)RNA①一般呈_______结构,比DNA分子小。②与DNA对比,核糖替代脱氧核糖,_______替代胸腺嘧啶(T)。【答案】(1)多聚核苷酸双螺旋脱氧核糖磷酸外内碱基互补配对氢键胸腺嘧啶(T)胞嘧啶(C) (2)单链状尿嘧啶(U)【解析】略10.有机物在人们衣食住行和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与有机物的相关问题。(1)有机物分子A是合成涤纶的原料之一,如图为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A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2)食用味精中含有少量谷氨酸,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如图为谷氨酸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谷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A.谷氨酸只具有酸性,不具有碱性B.谷氨酸与乳酸()互为同系物C.谷氨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D.谷氨酸可用作代盐剂、营养增补剂,但人体一般不能摄入过量(3)新装修房屋中会产生醛类等有害气体,写出乙醛与银氨溶液[Ag(NH3)2]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4)有机物B()是一种高辛燃料,对有机物B进行系统命名,有机物B的名称为___;3,4—二甲基—4—乙基庚烷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一种燃料,写出3,4—二甲基—4—乙基庚烷的结构简式:____。(5)通过对石油进行裂解得到用途广泛的烯烃,试计算分子式为C5H10,且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种(考虑顺反异构);写出其中顺反异构的反式结构,将如图的反式结构补充完整____。【答案】(1)羧基(2)AB (3)CH3CHO+2[Ag(NH3)2]OHCH3COONH4+3NH3↑+2Ag↓+H2O(4)3—乙基—1—戊烯(5)6【解析】(1)由结构简式可知,A分子的官能团为羧基,故答案为:羧基;(2)A.由结构简式可知,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的氨基能表现碱性、羧基能表现酸性,具有两性的性质,故错误;B.由结构简式可知,谷氨酸和乳酸的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类物质,不可能互为同系物,故错误;C.由结构简式可知,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一定条件下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故正确;D.食品工业用谷氨酸作代盐剂、营养增补剂、鲜味剂等,但人体一般不能摄入过量的谷氨酸,否则对人体有害,故正确;故选AB;(3)乙醛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铵、氨气、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CH3COONH4+3NH3↑+2Ag↓+H2O,故答案为:CH3CHO+2[Ag(NH3)2]OHCH3COONH4+3NH3↑+2Ag↓+H2O;(4)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B为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有5个碳原子,侧链为乙基,名称为3—乙基—1—戊烯;3,4—二甲基—4—乙基庚烷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3—乙基—1—戊烯;;(5)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可能为1—戊烯、2—戊烯、2—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3—甲基—1—丁烯,其中2—戊烯存在顺反异构,所以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其中2—戊烯反式结构为,故答案为:6;。11.现有5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分别是苯、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乙酸乙酯中的一种,现通过如下实验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液体的成分。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①将5瓶液体分别依次标号为A、B、C、D、E,然后闻气味只有E没有明显气味②各取少量5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水稀释只有C、D不溶解并浮在水面上③各取少量5种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只有B使悬浊液中的固体溶解,E中产生砖红色沉淀④各取少量C、D于试管中,加NaOH稀溶液并加热只有C仍有分层现象,在D的试管口闻到特殊香味(1)A为_______,E中溶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2)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3)C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种。(4)写出C在Ni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乙醇可通过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答案】(1)乙醇C6H12O6(2)羧基(3)3 (4)(5)加成反应【分析】由实验①可知,只有E液体没有气味,则E为葡萄糖溶液;由实验③可知,E中产生砖红色沉淀,则E为葡萄糖,只有B使沉淀溶解,则B为乙酸;由实验②可知,加水稀释,只有C、D不溶解而浮在水面上,则C、D为苯、乙酸乙酯中的一种,则A为乙醇;由实验④可知,加NaOH稀溶液并加热,C仍有分层现象,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则C为苯,D为乙酸乙酯,据此解答。(1)由分析可知A为乙醇,E中溶质为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故答案为:乙醇;C6H12O6。(2)B为乙酸,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故答案为:羧基。(3)C为苯,二氯代物有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3。(4)苯在Ni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5)乙醇可通过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培优专练1.淀粉的结构可用表示,其中表示链延长,表示,表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淀粉属于糖类,糖类满足通式B.淀粉的单体的一种结构可表示为(忽略立体异构)C.X互相连接形成直链淀粉;嵌入Y后形成支链淀粉D.淀粉的性质受m、n、p、q大小的影响【答案】A【详解】A.淀粉是多糖,属于糖类,但满足通式Cx(H2O)y的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HCHO,A错误;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图示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B正确;C.从题中可以看出,X为直链结构,X互相连接形成直链淀粉;Y中含支链,嵌入Y后形成支链淀粉,C正确;D.淀粉的性质链长、支链及直链结构的影响,即受m、n、p、q大小的影响,D正确;故选A。2.腺嘌呤核苷和腺嘌呤核苷酸是生产核酸类药物的中间体,结构如图所示。 腺嘌呤核苷 腺嘌呤核苷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腺嘌呤核苷分子中有四个手性碳原子B.腺嘌呤核苷酸分子中五个氮原子一定在一个平面上C.腺嘌呤核苷酸只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D.由腺嘌呤核苷合成腺嘌呤核苷酸的过程中发生取代反应并形成磷酯键【答案】C【详解】A.腺嘌呤核苷分子中由4个碳原子和1个O氧原子组成的五元环中的4个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B.腺嘌呤核苷酸分子中连有氨基的六元环类似苯环,六元环上的原子和与此六元环相连的原子共平面,所以五个氮原子一定在一个平面上,故B正确;C.腺嘌呤核苷酸中的氨基可以与盐酸反应,故C错误;D.由腺嘌呤核苷合成腺嘌呤核苷酸的过程属于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C。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1mol葡萄糖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B.30g乙酸与尿素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C.常温常压下,100g46%的乙醇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D.标准状况下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2.4L,完全燃烧后的物质的分子总数一定为【答案】C【详解】A.葡萄糖为多羟基的醛,一个葡萄糖中含有1个醛基和5个羟基,所以1mol葡萄糖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A正确;B.乙酸与尿素的摩尔质量均为60g/mol,乙酸与尿素分子中均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30g乙酸与尿素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B正确; C.常温常压下,100g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H—O键的数目为,水的质量为54g,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H—O键的数目为6,共含H—O键的数目为7,C错误;D.甲烷和氧气发生燃烧反应为,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所以标准状况下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2.4L,完全燃烧后的物质的分子总数一定为,D正确;答案为:C。4.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氧化性:B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C向蔗糖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沉淀蔗糖未发生水解D向溶液中通入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非金属性:C>SiA.AB.BC.CD.D【答案】D【详解】A.过量的氯水与Br-反应产生Br2,产生I2是由Br2还是由氯水氧化无法证明,所以无法确定Br2与I2的氧化性的强弱,只能证明氧化性Cl2>Br2,A项错误;B.聚氯乙烯加热分解产生HCl使石蕊变红,而聚氯乙烯逆反应产物为CH2=CHCl无法使石蕊变红,B项错误;C.Cu(OH)2检验还原性糖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弱酸性条件下Cu(OH)2无法检验,C项错误;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溶液变浑浊,产生了H2SiO3,说明酸性H2CO3>H2SiO3,即非金属性C>Si,D项正确;故选D。5.银氨溶液常用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某同学探究银氨溶液的配制,测得常温下,向 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至沉淀溶解。该过程溶液中与加入氨水的体积V(氨水)关系如图所示。已知e点对应的溶液迅速由浑浊变得澄清,且此时溶液中的与均约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最好选择段溶液B.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b点对应溶液中:D.由e点可知,反应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答案】D【详解】A.根据分析,cd段加入氨水用于生成沉淀、沉淀的溶解,但沉淀未完全溶解获得银氨溶液,不能用于与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A项错误;B.a点为AgNO3溶液,AgNO3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g++H2OAgOH+H+,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c(Ag+)>c(H+)>c(OH-),B项错误;C.b点溶液中lg=0,c(H+)=c(OH-),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Ag+)+c([Ag(NH3)2]+)+c()+c(H+)=c(OH-)+c(),则c(Ag+)+c([Ag(NH3)2]+)+c()=c(),C项错误;D.e点溶液中c(Ag+)、c(NH3)均约为10-3mol/L,e点刚好制得银氨溶液,根据Ag守恒,e点溶液中c([Ag(NH3)2]+)≈-10-3mol/L=0.1mol/L,反应Ag++2NH3[Ag(NH3)2]+的平衡常数K===108,即该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8,D项正确;答案选D。6.下列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解释有正确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A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甲苯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苯溶液褪色溶液不褪色甲基对苯环有影响B将含有稀硫酸的蔗糖溶液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没有产生红色沉淀蔗糖未水解C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乙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苯酚钠溶液变浑浊酸性:乙酸>碳酸>苯酚D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液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生成了乙烯A.AB.BC.CD.D【答案】D【详解】A.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溶液褪色,可知苯环使甲基变活泼,故A错误;B.蔗糖水解后,在碱性溶液中检验葡萄糖,水解后没有加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不能证明蔗糖未水解,故B错误;C.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可比较酸性,则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乙酸,生成CO2气体,需要把生成的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除去挥发出的乙酸,将所得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可得酸性:乙酸>碳酸>苯酚,故C错误;D.挥发的乙醇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生成乙烯,故D正确;故选D。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Fe2+具有还原性向较浓的FeCl2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KMnO4溶液紫色褪去B用两支试管各取5mL0.2mol/L的H2C2O4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草酸)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和0.2mol/L的KMnO4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C证明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稀NaOH溶液,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产生了银镜D酸性:H2SO3>H2CO3常温下,分别将SO2和CO2通入水中制备饱和溶液,再用pH计测定pHA.AB.BC.CD.D【答案】C【详解】A.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C1-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无法证明Fe2+具有还原性,A选项错误;B.由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得出关系是为5H2C2O4~2KMnO4,判断该实验中KMnO4为过量,无法褪色,B选项错误;C.题给实验操作可以产生银镜,利用银镜反应可以检验蔗糖水解产物的还原性,C选项正确;D.由于SO2和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同,二者pH的大小除了与酸性强弱有关外还与浓度有关,所以方案不合理,选项D错误;答案选C。8.下列关于蔗糖属于非还原型糖,而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型糖的操作顺序:④③B.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型糖的操作顺序:③⑤C.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④⑤D.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⑤②④⑤【答案】D【详解】A.蔗糖属于非还原型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型糖的操作顺序:④⑤,故A错误; B.蔗糖属于非还原型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型糖的操作顺序:④⑤,故B错误;C.在碱性条件下加银氨溶液,生成光亮的银镜,可说明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则水解后先加NaOH至碱性,再加银氨溶液,则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④⑤,故C错误;D.在碱性条件下加银氨溶液,生成光亮的银镜,可说明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则水解后先加NaOH至碱性,再加银氨溶液,则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④⑤,故D正确;故答案为D。9.有ABC三种物质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中的一种,经实验可知: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②A遇碘水变蓝色;③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中均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2)分别写出A、C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答案】淀粉葡萄糖蔗糖【详解】(1)三种物质中,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淀粉遇I2变蓝色,淀粉和蔗糖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中均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因此A为淀粉,B为葡萄糖,C为蔗糖。答案为:淀粉;葡萄糖;蔗糖;(2)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蔗糖发生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为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答案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10.Ⅰ、为了达到下表中的实验要求,请从“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方法”栏中,选择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序号实验要求答案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方法a检验乙酸是否具有酸性____A.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b检验植物油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____B.紫色石蕊试液 c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____C.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分液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____D.溴水Ⅱ、A的结构简式如下:(1)A分子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2)A分子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3)请写出A物质与足量的金属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III、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9.8%,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为氧原子个数的5倍。(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2)A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种。(3)A还有另一类酯类同分异构体,该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写出符合该条件的酯的结构简式(2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BDACC7H10O5羟基羧基略C5H10O24CH3COOCH(CH3)2 CH3COOCH2CH2CH3【详解】Ⅰ.a.乙酸具有酸性,可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B;b.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使溴水褪色,故答案为D;c.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与氢氧化铜浊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生成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A;d.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可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检验,故答案为C;Ⅱ.(1)(1)A分子的分子式为C7H10O5;(2)有机物含有羟基、羧基和碳碳双键;(3)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4Na→+2H2↑;III.(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9.8%,则分子中含有的N(H)= =10,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为氧个数的5倍,N(O)═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是102,所以N(C)=5,所以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10O2;(2)A与NaHCO3溶液反应说明分子组成里有羧基,则符合条件的A为CH3CH2CH2CH2COOH、CH3CH(CH3)CH2COOH、CH3CH2CH(CH3)COOH、CH3C(CH3)2COOH,共4种;(3)A的一种酯类同分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CH3)2或CH3COOCH2CH2CH3。11.项目小组制备草酸并测量其纯度。实验室制备草酸的流程如下:(1)草酸的制备。草酸制备的主要装置如图所示。①将100mL淀粉水乳液和少许浓硫酸混合,加入三颈瓶中,搅拌,控温85-90℃,反应40分钟,使淀粉充分水解成葡萄糖。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②将质量比为2∶1.5∶0.0002的浓硝酸、浓硫酸和钒触媒的混合液加入恒压滴液漏斗中,分批加入到烧瓶内的水解液中,控温60℃,搅拌,反应3h左右。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会导致草酸产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③实验中,冷凝管可使尾气排出。冷凝管的主要作用还有_______。为防止污染,从冷凝管上部排出的气体可采取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2)产品纯度测定。称取上述得到的粗产品9.00g,配成1000mL溶液,取5.00mL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再稀释到20mL,用酸性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反应完全,消耗溶液18.00mL。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①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是_______。②草酸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产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取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为蓝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用量过大致氧化性过强,将草酸进一步氧化为冷凝回流硝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2)从滴定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溶液,摇晃震荡锥形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至滴加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再褪色,停止滴加溶液,读取剩余溶液的体积,记录数据90.00%【详解】(1)①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若淀粉已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则往水解液中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因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完全的方法是:取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为蓝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故答案为:取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为蓝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②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使得硝酸的浓度过大,其氧化性过强,生成的进一步被氧化为,从而导致草酸产率下降,故答案为:用量过大致氧化性过强,将草酸进一步氧化为;③冷凝管的主要作用除了可使尾气排出外,还可以冷凝回流易挥发的硝酸。为防止反应产生的NO和NO2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从冷凝管上部排出的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冷凝回流硝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2)①滴定时,从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溶液,先快后慢,并摇晃震荡锥形瓶,眼睛注视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加最后一滴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再褪色,停止滴加溶液,读取剩余溶液的体积,记录数据。故答案为:从滴定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溶液,摇晃震荡锥形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至滴加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再褪色,停止滴加溶液,读取剩余溶液的体积,记录数据。②草酸样品的纯度为90.00%。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4.1-4.3 生物大分子 -【考点精准练】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3-07-31 10:10:16
页数:46
价格:¥3
大小:2.17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