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题及答案(三)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D.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农村进军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以上史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从幼年走向成熟C.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3.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为中央领导,可以是在1935年1月...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标志着“中央领导”成熟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A.厦门B.福州C.上海D.广州5.下面为某一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形势示意图,由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李自成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有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名,手持白旗,陆续到天安门前齐聚,议定列队游行。先至东交民巷西口,经使馆巡捕拦阻,遂至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持砖乱掷,执木殴人,兵警拦阻,均置不理……经当场拿获滋事学生多名送交法庭讯办……”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西安事变7.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全面抗战的开始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8.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由此可见()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9.邓新诚作《忆秦娥》:“滕城烈,台庄会战英雄血。英雄血,敌尸逾万,李公英杰。知人善任严明律,川军将领高风节。”诗句讴歌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战役和英雄人物是()A.百团大战、彭德怀B.淮海战役、陈毅C.台儿庄战役、李宗仁D.平型关大捷、林彪10.2020年8月,电影《八佰》热映。该片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 日军的故事。影片改编自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哪次会战?()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第二次长沙会战D.徐州会战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D1940年,百团大战破坏交通线空前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威望A.AB.BC.CD.D12.一份延安各界祝捷电报中写道:“我英勇八路军……一举克复娘子关等无数据点,继则正太、平汉、津浦、平绥、北宁等路交通齐予破坏,敌伪丧胆,奸贼寒心。”此次祝捷的战役()A.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13.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14.下列事件在1905年不可能发生的是(  )A.北京东交民巷有中国人居住B.在中国沿用了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C.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D.人们可以通过《申报》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15.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C.茅盾—《愚公移山》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二、辨析改错(8分)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改正:【  】(2)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改正:【  】(3)1924年1月,中共三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改正:【  】(4)1945年4月,中共七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改正: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材料二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1)写出材料一“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决定和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两次会议。(4分)(2)材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3)中华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1分)(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1分)18.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2年1月12日,蒋介石在奉化武岭学校的演讲中说,“中国国防力薄弱”,一旦给日本提供“绝交宣战”的口实,必至“虽欲屈服而不可得”的境地。——摘编自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材料二12月3日,蒋(介石)飞抵张(学良)、杨(虎城)驻地西安,希望稳定那里的不安局势,并加强“围剿”力度。12月12日拂晓,东北军105师和张学良的卫队第二营发动了兵变。蒋被囚禁,少帅提出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卢沟桥事变”之前能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的主要原因。(2)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的事”?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辨析史料,解答问题。(得道多助)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何作用? (战略反攻)(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战略决战)材料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走向胜利)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总结反思)材料四下表反映了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材料五1949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5)依据材料四、五,说说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1.D2.C3.D4.C 5.C 6.C 7.A8.C9.C10.A11.D12.D13.C 14.A 15.C16.(1)【√】(2)【×】“周恩来”改为“毛泽东”(3)【×】“中共三大”改为“国民党一大”(4)【×】“邓小平理论”改为“毛泽东思想”17.(1)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3)全民族抗战。(4)国共两党团结御辱,共同抗敌;一切以中华民族利益为先。18.(1)中国的军事力量以及综合国力远落后于日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的政策(2)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事实上停止了军事对抗,为后来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3)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等。19.(1)“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在这里发展生产,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因为三大战役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4)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5)不利: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有利:有中共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31 16:58:06 页数:9
价格:¥5 大小:243.77 KB
文章作者:135****15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