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1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3/19

4/19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知识1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基础帮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2.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比喻成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基础帮4.分类类别释义例句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好比等。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比喻词。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孙犁《荷花淀》)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基础帮二、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说明的修辞手法。2.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活泼。类别释义例句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基础帮3.分类类别释义例句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 基础帮三、借代1.概念:借代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它的修辞手法。2.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3.分类类别释义例句特征、标志代本体用本体的某种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基础帮类别释义例句具体代抽象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专用名称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来代替本体的名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某部分代替本体事物。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基础帮四、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有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2.作用: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加强联想,以创造意境。3.分类类别释义例句扩大夸张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基础帮类别释义例句缩小夸张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超前夸张指在时间上,让后出现的事物提前出现的夸张形式。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基础帮五、对偶1.概念:对偶指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同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手法。2.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3.分类类别释义例句内容正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或相衬的对偶形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基础帮类别释义例句内容反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串对又叫流水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形式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基础帮类别释义例句形式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六、排比1.概念:排比指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基础帮2.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彻,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3.分类类别释义例句句子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分句,几个单句或复句构成排比。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句子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朱自清《春》) 基础帮七、反复1.概念:反复是指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2.作用: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3.分类 基础帮类别释义例句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间隔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即中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将它们隔开。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鲁迅《“友邦惊诧”论》) 基础帮八、设问1.概念:设问指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2.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使文章的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3.分类 基础帮类别例句一问一答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几问一答式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基础帮九反问1.概念:反问是一种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一般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2.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3.分类 基础帮类别例句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2 07:4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120.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