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万源中学高2025届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学科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b、c、d分别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a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B.图b表示蛙的红细胞正进行无丝分裂C.图c表示细胞周期,甲→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图d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b、c、d分别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示意图,其中a为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为蛙的红细胞,正在进行无丝分裂;c为细胞周期的扇形图,其中乙→甲表示分裂间期,甲→乙表示分裂期;d为动物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a图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A正确;B、b图可以表示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B正确;C、c图中乙→乙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D、d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D正确。故选C。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A.中期和后期B.前期和中期C.后期和末期D.前期和末期【答案】B【解析】【分析】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时,细胞处于有丝分 裂前期和中期。【详解】A、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A错误;B、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2:1:2,B正确;CD、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D错误。故选B。3.甲图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乙表示该细胞中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图丙表示某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①)、染色单体(②)和核DNA(③)的数目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之处主要发生在a~b时期和c~d时期B.图甲细胞对应图乙中的a,在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C.细胞中的核DNA含量加倍是在e~a时期,此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D.图乙中的c、d、e处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可用图丙表示【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应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分析乙图:b→c表示间期DNA复制,c→d表示前期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d→e表示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e→a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a→b表示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分析丙图:染色单体数=DNA数=染色体数的二倍,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详解】A、图乙中c~d表示前期、a~b表示末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前期(c~d)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和末期(a~b)细胞质的分配方式不同,A正确;B、图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已经分裂,对应图乙中的a,细胞膜在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B正确;C、细胞中的核DNA含量加倍是在间期的S期即b→c时期完成,而中心体的复制是在G1期完成,故此时细 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e→a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C错误;D、图乙中的c、d、e处每条染色体上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均可用图丙表示,D正确。故选C。4.肝损伤可由药物阻断肝细胞正常代谢引起或由病毒感染肝细胞引起的.严重肝损伤患者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移植的部分肝脏在患者体内能再生为完整的肝脏.近年,科学家发现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也可用来修复肝损伤,避免手术风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肝细胞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细胞核体积变大,核DNA长度缩短并且出现收缩状态B.药物和病毒引起肝细胞死亡均是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肝细胞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内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比可能为2:1:1或1:1:1:1D.干细胞修复修复肝脏的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详解】A、肝细胞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导致细胞衰老,所以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固缩,核DNA长度缩短并且出现收缩状态,A正确;B、药物引起肝细胞死亡不是正常的生命周期,属于细胞坏死,病毒感染引起肝细胞死亡不一定属于细胞坏死,有可能是细胞凋亡,B错误;C、肝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分裂,细胞内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比可能为2:1:2(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1:1:0(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C错误;D、干细胞修复肝损伤的过程没有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全能性,D错误。故选A。5.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自噬通过破坏细胞正常的结构和物质,从而缩短了细胞寿命B.通过细胞自噬并降解的产物均排出体外C.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D.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细胞器,可合成并分泌多种水解酶【答案】C 【解析】【分析】1、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2、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详解】A、细胞自噬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不会缩短细胞寿命,A错误;B、细胞自噬后的降解产物,一部分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另一部分被细胞再利用,B错误;C、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始终存在自噬现象,C正确;D、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细胞器,其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故选C。6.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A.图甲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A植株花进行套袋处理B.图乙揭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随1、2的分离,D、d分别进入雌雄配子中C.图丙可以解释为何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为1:1D.孟德尔采用山柳菊做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花小【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异花授粉。分析图乙:等位基因D和d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析图丙:图示为测交实验。【详解】A、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图甲①过程为去雄,要在花粉成熟前去雄,②过程为人工授粉,要在花粉成熟后进行,因此这两个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母本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A正确;B、图乙揭示的是D、d这对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1和2)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遗传给后代,这里产生的含D和d的配子是同一性别的配子,B错误;C、图丙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可以解释为何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为1∶1,C正确; D、孟德尔采用山柳菊做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其自然状态下很难是纯种,花小等,D正确。故选B。7.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C.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纯合的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杂合的【答案】D【解析】【分析】褐眼亲本产生的后代有蓝眼,说明蓝眼是隐性性状。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A、a,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详解】由上分析可知,亲本均为Aa,所生的后代有褐眼和蓝眼,故无法确定那个是收养的,A错误;他们再生一个蓝眼即aa的概率是1/4,蓝眼男孩的概率是1/4×1/2=1/8,B错误;乙是褐眼可能是AA或Aa,C错误;亲本都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D。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一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两个桶内的彩球分别表示雌配子、雌配子,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但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 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可能是正常的杂合子,或一个是正常杂合子和一个是白化病,①错误;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表示雌雄生殖器官,由于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因此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②错误;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不考虑变异,则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形成2种类型、4个精子,③错误;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中Y与y的比均约为1∶1,但雌雄配子数量比不等于1∶1,一般是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④错误;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则成单存在,并非配子中只有一个基因,⑤错误;⑥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⑥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9.人类的软骨发育不全基因(B)对正常基因(b)为显性,正常基因(A)对苯丙酮尿症基因(a)为显性,它们之间的遗传互不干扰。某家庭中父亲只表现为软骨发育不全,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只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请预测,他们如果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问题。【详解】先分析人类软骨发育不全:人类的软骨发育不全基因(B)对正常基因(b)为显性,有一个不患病的孩子,因此父亲基因型是Bb、母亲基因型是bb,再生一个患病孩子和不患病孩子的概率各占1/2。再分析苯丙酮尿症∶双亲都不患苯丙酮尿症,生有一个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因此双亲基因型是Aa、Aa,后代再生一个苯丙酮尿症aa的概率是1/4,不患病孩子的概率是3/4,他们如果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1/2×3/4=5/8,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除了捏橡皮泥、画图,用手指也可以轻松模拟出减数分裂过程如下图,先伸出双手食指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然后将中指与食指并拢,表示染色体复制。正常情况下图中右手的中指和食指()A.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含有等位基因C.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D.不含有非等位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将中指与食指并拢,表示染色体复制,故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为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A正确;BCD、如果双手食指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那么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为姐妹染色单体,不含有等位基因,可能都来自父方或者母方,且含有非等位基因,BCD错误。故选A。1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通常为雄蕊或精巢 C.细胞质正在发生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D.联会后形成的一个四分体中含2个双链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错误;B、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而卵巢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因此一般用精巢或雄蕊进行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B正确;C、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联会后形成的一个四分体中含4个双链DNA分子,D错误。故选B。12.如图所示为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详解】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题干图示 分析,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与③,②与④,D正确。故选D。13.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伴性遗传有交叉遗传特点,男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母C.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与性别相关联,因而都与性别决定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伴性遗传病及其特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和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A错误;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假设男患者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来自其母亲的Xa基因来自其外祖父或外祖母,B错误;C、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C正确;D、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总与性别相关联,但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决定性别,D错误。故选C。14.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控制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是A/a。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B.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为AA或AaC.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Ⅲ-2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D.若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应先根据"无中生有"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然后利用反证法分析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题干信息可以明确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详解】A、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XaY,其Xa的配子一定来自其母亲,即Ⅱ-2,则Ⅱ-2的基因型为XAXa,而Ⅱ-2的父亲Ⅰ-3表现正常,则Xa一定来自Ⅰ-4,A错误;B、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aa,Ⅱ-1和Ⅱ-2的基因型一定均为Aa,B错误;C、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和Ⅱ-2基因型一定均为Aa,Ⅲ-2的基因型为AA或Aa,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C正确;D、若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一定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为XAXa,Ⅱ-1的基因型为XAY,Ⅲ-1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D错误。故选C。15.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后代分离比为6:3:2: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B.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C.后代分离比为7:3:1: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D.后代分离比为9:3:3,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答案】D 【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详解】A、后代分离比为6:3:2:1,与A_B_:A_bb:aaB_:aabb=9:3:3:1对照可推测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A正确;B、后代分离比为5:3:3:1,只有双显中死亡四份,可推测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导致双显性状中少4份,B正确;C、由于子二代A_B_:aaB_:A_bb:aabb=7:3:1:1,与9:3:3:1相比,A_B_少了2,A_bb少了2,最可能的原因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C正确;D、后代分离比为9:3:3,没有出现双隐性,说明aabb的合子或个体死亡,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下图1表示洋葱根尖不同区域的细胞形态,图2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图像(只显示部分染色体),图3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部位是________(填序号),该部位细胞的形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图1中①②③④处细胞携带的遗传信息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其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__________→漂洗→________→制片。其中制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有利于观察,制片时具体操作____________。(3)图2对应于图3中____________(填“AB”“BC”“CD”“DE”“EF”)段。 【答案】(1)①.③②.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③.相同④.基因选择性表达(2)①.解离②.染色③.细胞分散④.用镊子尖捣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3)EF【解析】【分析】分析图1分析,①可表示成熟区细胞;②表示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③表示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并且细胞排列紧密;④表示根冠区细胞。分析图2,具有细胞壁,着丝点分裂,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3,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其中A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小问1详解】图1中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部位应该是有丝分裂比较旺盛的部位,在①②③④中,③分生区的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有丝分裂旺盛,有的细胞正在分裂,所以是观察有丝分裂的好材料。图1中不同细胞①②③④细胞是相同细胞的后代,遗传物质相同,但形态结构不同,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称之为细胞分化。小问2详解】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制片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更好地观察有丝分裂的细胞。制片时具体操作是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直至根尖细胞均匀的扩散成薄层。【小问3详解】图2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对应图3中的EF段。17.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缺氧导致轻度受损,甚至造成脑神经细胞死亡而产生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M)是存在于骨髓中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可以诱导生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干细胞疗法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神经结构与功能的修复和重建,将成为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有效策略。回答下列问题:(1)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不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2)干细胞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3)研究发现,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缺氧损伤脑神经细胞(N)中,实现细胞供能机制的修复。为进一步探究M的线粒体转移对N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组第1组第2组第3组处理方法用含有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进行培养①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请将实验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②检测得到各组神经细胞内的ATP水平相对值如下图。由图分析比较可知,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________正常水平,第2组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作用。③综合上述研究资料和实验结果,推测M对脑缺血损伤后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凋亡(2)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3)①.正常(或未受损)的脑神经细胞②.高于(或大于)③.对照④.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脑缺血神经细胞中,增加损伤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使有氧呼吸加强,产生更多ATP,为损伤细胞修复提供充足的能量【解析】【分析】1、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2、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3、分析柱形图: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高于第2组,说明M的线粒体转移可提高N的ATP水平。【小问1详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因此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小问2详解】干细胞的主要特点有分裂能力强,全能性高,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甚至完整个体的潜能。M可通过增殖来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分化来增加细胞的种类。 【小问3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的线粒体转移对N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是否含有M线粒体以及脑神经细胞是否正常。①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则培养的应该是正常脑神经细胞。②第3组的ATP水平属于正常水平,则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第2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③根据上述实验可知M的线粒体转移可提高缺氧损伤脑神经细胞(N)的ATP水平,由此可推测M对脑缺血损伤后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为: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脑缺血神经细胞中,增加损伤细胞中线粒体数量,使有氧呼吸加强产生更多ATP,为损伤细胞修复提供充足的能量。18.樱花为雌雄同株的植物,其花色由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其中基因B决定深粉色,基因b决定浅粉色。基因A对a完全显性,且基因a会抑制基因B、b的表达。研究者选取浅粉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深粉花,F1自交,F2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白花且比例为9:3:4。回答下列问题:(1)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2深粉色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各种花色的纯合品系植株,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②若_________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答案】(1)①.AAbb②.aaBB(2)①.4②.8/9(3)①.选取纯合的浅粉色植株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②.aaBB③.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深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浅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浅粉花植株(A_bb)与白花植株(aa__)杂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深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浅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浅粉花植株(A_bb)与白花植株(aa__)杂交,子一代全部为深粉色花(A_B_),说明亲本浅粉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aBB。 【小问2详解】亲本浅粉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F2深粉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比例为1:2:2:4,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小问3详解】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可能为aabb、aaBB、aaBb,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应该用纯合的浅粉色植株(AAbb)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②若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③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19.下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情况,其中图1为减数分裂的流程图;图2为该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图3表示细胞分裂和有关生理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图中字母代表细胞,序号表示有关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图1中______________(填序号)时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发生在图6中_____________(填序号)。(3)若细胞D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则A细胞染色体组成_________________。(4)图1中细胞图像甲、乙、丙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图1中的③或④对应于图3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5)图3中④→⑤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图3中⑤→⑥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 是发生了___________。【答案】(1)①.②②.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①(3)XX(4)①.⑥⑤①②.②③④(5)①.受精作用②.着丝粒的分裂【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复制,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2中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乙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3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小问1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体现图1中的②(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小问2详解】图3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上的非染色单体之间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对应图3的②(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小问3详解】图2丙图中细胞质不均分,故该哺乳动物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若细胞D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则A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小问4详解】图2中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3中的⑥(染色体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对应图3中的⑤(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图丙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3中的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图1中的③或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对应图3中的②③④阶段。【小问5详解】分析曲线图3:①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④⑤表示受精作用;⑤⑥⑦表示有丝分裂。④→⑤由于受精作用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⑤→⑥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20.图为甲病(致病基因为A或a)和乙病(致病基因为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遗传病中有一种遗传病与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相同.请据图回答: (1)乙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___性遗传。II-6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III-10的乙病基因来自I代中的___________个体。(2)Ⅱ-4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Ⅲ-8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X②.隐③.AaXBY④.1(2)AXB、aXB、AXb、aXb(3)1/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3和Ⅱ-4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Ⅱ-3和Ⅱ-4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Ⅲ-10(XbY)的乙病基因来自第Ⅱ代中的5号(XBXb),Ⅱ-5致病基因来自于第Ⅰ代中的1号个体(XbXb)。【小问2详解】Ⅲ-8女性患甲病,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逆推其两亲本中含有a基因,Ⅱ-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Ⅰ-1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故Ⅱ-4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有AXB、aXB、AXb、aXb。【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8-26 00:12: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960.2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