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1.5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外部形态特征。2.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能力目标1、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2、归纳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情感目标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重点难点重点: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难点: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教学媒体青蛙、蜥蜴的标本、视频、其它一些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4页共4页 教学步骤身边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课本的“身边事”进行引入。也可以首先调查哪位学生家里养过蝌蚪和青蛙,请他们描述一下蝌蚪和青蛙的生活,进而引入对蝌蚪和青蛙的生活进行探究的主题。回忆蝌蚪和青蛙的生活有关的资料,引发探究的兴趣。探究竟本节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以观察青蛙为主,带出两栖类的基本特征。后一部分是通过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总结爬行类的基本特征。(一)首先组织学生按照实验小组观察青蛙的外形,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并体会青蛙体表的粘滑特点,安排学生讨论两栖类在外形和结构特点上是怎样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观察青蛙的外形,认识青蛙各部分结构。(二)组织学生观察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总结爬行类的基本特征。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安排学生讨论蜥蜴在外形和结构特点上是怎样适应陆地生活的。观察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归纳总结爬行类的基本特征。(三)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的两栖类的标本、实物和图片等。并组织学生列举本地存在的两栖类动物,完成两栖类的特征总结。(四)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的爬行类的标本、实物和图片等。并组织学生列举本地存在的爬行类动物,进而归纳总结爬行类的基本特征。认识青蛙以外的其它水产动物,并观察它们的外形。第4页共4页 认识蜥蜴以外的其它水产动物,并观察它们的外形。大家谈本部分知识在“探究竟”过程中已经基本讨论过了,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对“两栖类在外形和结构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进行整理即可。(参考:1.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为保护色。2.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游泳时减少阻力;皮肤内有丰富的血管,可辅助呼吸,这是对陆上生活的适应。3.头部:呈三角形,可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头部有口、鼻孔、眼、鼓膜等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对陆是复杂环境的适应。四肢:后脚强大,前脚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五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呼吸系统看:青蛙有肺,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皮肤湿润,在水中有陆地均可呼吸。)综合“探究竟”中得到的结论,总结两栖类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知识链本部分有五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两栖类的外部形态,二是两栖类的特征,三是爬行类的外部形态,四爬行类的特征。五是我国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多样性。其中,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已经加以总结,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对比多种多样的鱼类得出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实际用本部分内容,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自学,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如何防止水污染进行讨论。第4页共4页 板书设计第四章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一、两栖类的外形和结构二、两栖类的主要特征三、爬行类的外形和结构四、爬行类的主要特征第4页共4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9-26 08:50:01 页数:4
价格:¥1 大小:39.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