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西林壁PPT课件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3/20

4/20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古诗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题西林壁 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作者简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东坡全集》传世。 我会写题峰侧庐缘tícèfēnglúyuán 题写山峰庐山只缘我会写 题:西林:缘:我会写书写,题写。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因为。 我会读朗读诗歌,注意节奏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文讲解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理?自读整首诗,体会情感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课文讲解齐读一、二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了什么内容?实写,移步换景。写游山所见,从不同角度看庐山会呈现不同的景象。 课文讲解自读一、二句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这两句的意思吗?从正面、侧面看庐山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课文讲解自读一、二句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看庐山会呈现不同的景象呢?下面感受一下吧。 课文讲解自读一、二句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看庐山会呈现不同的景象呢?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课文讲解品读一、二句思考:你从中感悟出来什么道理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应该学会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 课文讲解齐读三、四句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四句的意思。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课文讲解齐读三、四句思考:诗人已经看到庐山这么多不同的景色了,为何他还说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他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所能见到的只是庐山的局部。 应该跳出庐山,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览整个庐山。课文讲解齐读三、四句在怎样的角度才能看清庐山的全貌呢? 归纳总结再读这首诗,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多个角度,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也就是俗语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拓展延伸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课堂小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课后作业填空题西林壁横看()侧(),()各不同。不识()真面目,只缘()中。成岭成峰远近高低庐山身在此山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04:55: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810.7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