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省安康市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陕西省安康市重点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全范围(必修一专题一到专题五占7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周天子“以藩屏周”是通过居高临下地对诸侯国发号施令,即使在宗周失陷、成周衰微的背景下,周天子的至尊地位仍维持了500余年。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维持了较长久的统治B.扩大了西周的版图C.形成稳定的君臣关系D.彻底控制了诸侯国2.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时期部分政令需“以次传书”,即按照文书送达方向在相邻政区间转相送递。传送中,“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殴(也)”,“辄相报”即“书到相报”。这一做法A.折射出官僚政治体制的成熟B.有利于专制集权体制的强化C.旨在规范中央行政权力运行D.是政府监察制度的重要补充3.汉高祖时期,“(诸侯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与中央官的设置类似。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以后,规定王国丞相改为相,省去御史大夫、廷尉等官。汉成帝又令相治民如太守,中尉如郡都尉。这些做法A.减轻了中央财政压力B.表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C.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D.推动了中枢行政体制逐步完善4.唐以前的谏官均为宰相的属员,而宋代台谏官由宰相任免变为皇帝“亲擢”。宋代法律明文规定“选谏官、御史,凡宰执之臣曾所荐者,皆不与选”。这表明宋朝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三省体制已名存实亡C.中枢制衡机制日益完善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5.张九龄给唐玄宗上书道:“凡不历都督、刺史,虽有高第,不得任侍郎、列卿;不历县令,虽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给、舍;都督、守、令虽远者,使无十年任外。”张九龄这一言论A.强调应重视官员的历练与流动B.揭示出唐代科举取士不够成熟完善C.凸显官员选拔方式趋于多样化D.表明唐中央政府权力需要不断强化6.下表为唐、宋两朝科举取士及由进士人相的人数变化统计情况。这反映出宋代 A.推行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B.考试程序及录用更趋公平C.国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7.洪武九年六月(1376年),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以都司典兵,布政司理民,按察司执法”,实行“三司共治”管理地方。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遏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分化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C.完善地方行政监察体系D.强化君主专制,实现天下共治8.晚清咸丰以后,地方督抚日渐坐大,他们以军务紧张为词,不拘常例,奏请黜陟文职道府以下、武职副将以下等官员,同时享有奏调保举官吏的权利,致使“保案踵起”。这一现象A.源于地方行政体制重大变革B.反映出东南互保影响集权政治C.表明政治权力结构发生变动D.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9.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利,皆系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太平天国此举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C.强调了国家的政治责任D.顺应了晚清社会发展的要求10.下图所示为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兵力构成的情况。据此推测,八国联军10天内攻陷北京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集团仓惶出逃B.晚清统治极端腐朽C.国人民族意识淡薄D.八国联军组织严密11.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人一再强调要进行“文明革命”“秩序革命”,并在布告中要求各人照旧做事,读书的还是读书,种田的还是种田,做工的还是做工”。这反映出辛亥革命A.深入到生活领域B.具有不彻底性C.有利于维护秩序D.处于失控状态12.下面是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这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B.使革命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D.基于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目标13.右图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叶浅予为纪念抗日战争而创作的一幅漫画《战败者头上的花冠》。该漫画可以用来说明A.中国全民族抗战产生的积极效果B.日本意图加速推进灭亡中国计划C.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密切关切D.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反攻阶段14.1947年7月,毛泽东在小河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说:“土地改革要和统一战线相结合,现在来说‘三三制’仍旧不变,但对它的解释是共产党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各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动地主”。毛泽东这一论断A.表明党的工作中心发生了转移B.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D.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15.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基本法》规定,“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条例、附属立法和习惯法,除同本法相抵触或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其中第160条还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香港原有法律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为同《基本法》抵触者外,采用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这些规定体现出A.法律保障了香港具有高度的自治权B.中央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C.政治认同成为香港回归的根本保障D.《基本法》与大陆宪法相互间的一致性关系16.据统计,从1979年至1982年,全国共制定颁布355件地方性法规,其中经济领域占37.2%。依据地方立法的运行实践,八二宪法在肯定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基础上,对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进行了重新配置。就国家立法而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但不是唯一立法机关。这表明我国A.依法治国原则得到有效落实B.民主法制建设顺应时代发展需求C.国家资源配置形式出现转型D.基层民主建设范围得以不断扩展17.2022年2月初,俄罗斯、塞尔维亚、埃及、卡塔尔等国家政要出席北京冬奥会,并与中国进行了重要国际问题的讨论。中国也利用冬奥这个平台,彰显“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强有力地推进真正的多边主义,发出加强全球治理正义的呼声。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A.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C.外交政策得到各国普遍认同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18.元朝时,福建泉州蒲寿庚“擅蕃舶利者三十年”,泉州被升为江浙行省南部行政中心;明朝嘉靖时暂罢泉州的市舶司,泉州从一个国际性的港口沦为一个地方性的港口。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政策的变化B.白银的大量外流C.朝贡贸易的衰落D.丝绸之路的废止19.下面是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近代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内外环境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C.社会经济发展的半殖民地性突出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20.西塞罗在谈及雅典民主政治时认为:人民是浑浑噩噩的,民主制给他们过多的自由,必然会使他们变得盲目、任性、放纵、蔑视法律、不服从任何统治者。西塞罗意在说明A.直接民主制易导致权力滥用B.雅典民主政治缺乏合理程序C.代议制可维护多数人的利益D.雅典公民参政的积极性高涨21.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不再是过去宗教画中那种呆板、神秘的圣母,而是美丽温柔和充满母爱的世俗女性,但圣母的眼神却略显哀愁,似乎预感到基督坎坷悲惨的命运。据此可知,拉斐尔的圣母像作品A.折射出对教皇权威的否定B.以悲剧为主要表现形式C.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D.注重唤醒女性主体意识22.据一名垂钓者记载,1852年,他在流经英国毛纺织业城市威克菲尔德的卡尔德河中垂钓, 收获了80磅鱼,1853年收获量减少到48磅,1855年则只有14磅,1856~1857年几乎一无所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英国A.普通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B.养殖行业生产日益走向衰退C.工业迅速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国民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严重23.菲利咨·费尔在《世界:一部历史》中指出:“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这说明美苏冷战A.重点是进行军备方面的竞赛B.意在遏制对方发展政治同盟C.实质上是重划世界势力范围D.背离了当时世界的政治形势24.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欧盟政治面临分裂的风险,不断累积的难民问题和移民问题等加剧了欧洲社会矛盾和欧盟治理难度。欧盟的政治分裂和重心转移给欧洲未来发展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使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少、社会矛盾增加,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该学者旨在说明欧洲A.国家贫富差距日益的凸显B.政治危机引发深层次反思C.人口问题威胁全球化发展D.传统治理模式遭受新挑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在共产党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为此中共在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同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与意义。(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就其发展过程谈 谈你的认识。(9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下图。——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种全球地方主义是1500年以前的数千年中世界事务的特点。——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德国把法德和解看作实现欧洲联合、实现德国欧洲战略最关键的一环。阿登纳在他担任战后西德第一届总理后就谈到,“法德之间的良好关系是任何一种欧洲联合的核心内容”。战后初期,德国虽已一败涂地,但法国仍认为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和唯一潜在的威胁。1945年,美、英、法、苏四国外长会议上法国仍提出肢解德国的主张,仅仅由于美英反对才被迫放弃。但是,法国的这种外交抉择不久就发生变化,其原因源于战后欧洲及世界局势的变化。在剑拔弩张、非此即彼的国际氛围下,法国外交必须重新作出明确抉择,而且经济上的依赖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追随。正是从这时起,法国放弃其在美苏之间搞平衡的政策,转向联美抗苏。美国又以经济援助为筹码,在外交上诱压兼施,法国只得放弃其对德强硬态度。正在兴起的欧洲联合运动为法德和解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与历史机遇,1950年,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运动同时起步。——摘编自郭华榕《欧洲的分与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和西欧关系的特点,并举例说明。(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最初在双方和解问题上的态度差异,并分析法国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7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26 13:10:01 页数:8
价格:¥3 大小:4.7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