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3分×16=48分)1.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都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西汉末到东汉中期,长江以南的豫章、零陵等郡的人口成倍增长,而长江以北的代郡、太原、汝南等郡的人口却不同程度下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展加速有关,故A正确;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势力逐渐增强,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说明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错误;个体农耕经济衰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2.魏晋时期,何晏的《论语集解》将曹魏之前的《论语》注、解等集结为一体,而且何晏还把尚虚贵无的道家思想引入《论语集解》中,把老子抬高到与孔子同等的地位,将孔、老均称为“圣人”。据此可知,当时()A.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B.三教合一趋势出现C.儒学已丧失正统地位D.儒学有了新的发展【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魏晋时期,何晏的《论语集解》将曹魏之前的《论语》注、解等集结为一体,而且何晏还把尚虚贵无的道家思想引入《论语集解》中”、“把老子抬高到与孔子同等的地位”可知,魏晋时期儒学注入了道家的思想,有了新发展,即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道教在民间传播的问题,排除A项;B项出现在唐朝时期,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儒学从未丧失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3.北齐编修的《魏书》中,宣称北魏的鲜卑拓跋氏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同时《魏书》称东晋为“僭晋”,又称南朝政权为“岛夷”。北齐这一做法旨在()A.增强自身政权合法性B.推动民族间的交融C.巩固孝文帝改革成果D.维护传统华夷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北齐以自己为正统自居,攻击其它政权为非法的、不开化的落后政权,这一做法旨在增强自身政权合法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推动民族间的交融,排除B项;巩固孝文帝改革成果与“称南朝政权为‘岛夷’”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护传统华夷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4.比较规范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存在于唐朝前期。自唐玄宗时起,一种名为“使职差遣”的制度被推广开来,如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取代户部财政权,监选使、监考使分割吏部人事权等。这一做法A.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B.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成熟C.有助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D.推动了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等官职的设置主要是促使行政机构运作的加快,显然是提高行政效率,故C正确;材料不是缓解君权和相权矛盾,故A错误;官僚政治体系成熟不符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涉及的中央管制变化,不是地方制度,故D错误。5.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法律还要求对那些试图伪称所买奴婢或牲畜有旧病以相欺诈者,以及市司“不时过券”者给予惩罚。上述材料表明()A.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C.政府对市场贸易严格管理D.唐朝以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说明唐朝时期,对市场贸易进行严格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律对市场贸易的规定,而非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限制交易规模,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唐朝以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6.唐代《杂令》规定可“役身折酬”;宋代则不同,太宗至道二年(996)降诏:“凡贫人负富人息钱无以偿,没入男女为奴婢者,限诏到并令检勘,还其父母,敢隐匿者治罪。”这一变化()A.体现了律令的伦理化B.推动了社会公平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由材料“役身折酬”,即欠债无法偿还时,允许以劳役抵债。到了宋代则不同,贫穷人家因欠债无法偿还而将子女抵充为奴婢的,官府将强制返还这些子女给他们的父母,严禁以人身抵债。宋代以前,由于普通百姓所占有的财产相当有限,为生计所迫或在饥荒之年,只能选择以人身抵债。至两宋,商品经济活跃,土地商品化普遍确立,百姓自有财产增多,律对债务担保方式也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严禁以人身抵债。由此可知,C项正确。据所学,律令的伦理化即儒家化,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材料所述并没有体现儒家思想,排除A项;据所学,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材料所述变化未能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排除B项;据材料,从唐代的“役身折酬”到宋代严禁以人身抵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7.明朝中后期,内阁“大事皆首辅主持,次辅以下不敢与较”。清朝内阁设置了由满州旗人垄断的领班大学士,但领班大学士的地位与其他阁臣差别不大。阁臣的权势高低主要由其能否“参预机务”决定。这一变化表明,清朝()A.君主治政风格更加独断B.注意调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C.中枢官僚体制趋于成熟D.重视吸取明王朝衰亡的教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中后期,内阁‘大事皆首辅主持,次辅以下不敢与较’ 。清朝内阁设置了由满州旗人垄断的领班大学士,但领班大学士的地位与其他阁臣差别不大。阁臣的权势高低主要由其能否‘参预机务’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朝首辅的权利来自于皇权,清朝领班大学士的权利也很小,参与机务的决定也是皇权赋予的,可见君主治政风格更加独断,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朝注意调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并非中枢官僚体制趋于成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重视吸取明王朝衰亡的教训,排除D项。故选A项。8.王守仁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两人都()A.提倡格物致知B.批判虚假说教C.注重知行合一D.反叛程朱理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王守仁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可知,王守仁提出“致良知”,李贽提出“一念之本心”,都是强调“心”的作用,反叛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D项正确;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二人都反对程朱理学,提倡心学思想,没有体现虚假学教,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列是关于维新派围颐和园、软禁慈禧太后的四则史料,这些史料()史料内容来源杨深秀尝夜半奋髻起曰:“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业其人,我则为骆丞矣"胡思敬《戊戌霜录》深秀以常言,得三千杆毛瑟枪園颐和园有余也《戊戌变法)第4册1898年春,康对人说:“此时若有人带兵八千人,即可围颐和园,逼胁皇太后,并逼胁皇上,勒令变法,中国即可自强”梁鼎芬《康有为事实》康长素向人言,以兵園园湖,不令太后与闻国政。此语宣传都下,余曰:“速发传单,言我等与康无交情,免受其祸”《金銮琐记》A.佐证戊戌变法带有浓厚暴力色彩B.反映了维新派变法策略有失严谨 C.说明慈禧太后态度关乎变法成败D.证明了军队在变法中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维新派在策划过程中便计划不周,将消息泄露,比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常常与人言及此事,康有为也将此事言与外人,以至计划尚未实行,便四处传布,这反映了维新派变法策略有失严谨,B项正确;暴力色彩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慈禧太后是变法失败的关键人物,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证明军队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为近代美国报刊上的一幅漫画,题目叫《门户开放》。漫画反映出()A.美国领导八国联军侵华B.列强反对美国独占中国C.美国试图美化对华侵略D.中国民族危机有效缓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其侵华利益,C项正确;领导八国联军侵华的是德国,而不是美国,排除A项;列强反对美国独占中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而非缓解,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天津条约》签订前,中国内地的商品流通是“逢关纳税,遇卡抽厘”,洋货洋商也不能例外。《天津条约》则规定了凡洋货进口后运往内地及洋商从内地承运土货出口,除交纳进出口税外,海关再纳一“子口税”,就可遍运天下,不再交纳常关税和厘金等内地税。这一规定()A.便利了政府对洋货洋商的管理B.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反映了内地对改善交通的重视D.体现出海关工作效率的提升【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凡洋货进口后运往内地及洋商从内地承运土货出口,除交纳进出口税外……不再交纳常关税和厘金等内地税”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洋货不用交纳常关税和厘金等内地税,这不利于民族工业与洋商洋货竞争,B项正确;整个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意味着政府对洋货洋商的管理是不断削弱的,便利了政府对洋货洋商的管理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税费问题,没有涉及交通,排除C项;对洋货税费的征收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与与海关工作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表列举了近代几位人物对体育运动的看法。由此可知,这些看法()1896年梁启超“学生必习体操,而使人人可为兵也”1928年毛泽东“加强训练,打好野操,锻炼好身体才能打敌人”1942年叶剑英“精力的旺盛;有赖于体格的刚强...没有铁汉一般的体魄是受不了战争的锻炼的”A.反映体育救国成为社会主旋律B.根源于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C.说明战争胜负受制于国人体质D.呼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毛泽东和叶剑英都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阐释了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指出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这些看法呼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几位伟人对体育运动的看法,不能反映体育救国成为社会主旋律,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且近代中国民族矛盾也在不断加剧,排除B项;“说明战争胜负受制于国人体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年)184018601894191319201936全国农村土布产量(百万匹)597.33604.71589.16497.20552.32352.98农村土布用纱总量(万担)751.26760.55740.99582.61594.65443.95土布用机纱量(万担)3.034.28173.54452.51352.63337.13 机纱量占用纱总量(%)0.400.5623.4277.6759.3075.94土布用土纱量(万担)748.23756.27567.45130.10242.02106.82土纱量占用纱总量(%)99.6099.4476.5822.33407024.06A.列强侵华方式出现重大变化B.洋务运动促近代机器织布业发展C.自然经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D.中国农村纺织分离现象逐渐凸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近代。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从1840年到1936年,全国农村土布的产量和用纱量都出现下降趋势,但土布用机纱量却呈现增长趋势,相比机纱量在用纱总量中的占比增加,土纱量在用纱总量中的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知随着机器纺纱大量涌入市场代替手工纺纱,农村土布用纱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市场购买,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分离,D项正确;列强在经济上侵华方式的重大变化指由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材料无法得出这一信息,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时间从鸦片战争持续到抗日战争,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到90年代结束,排除B项;材料说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退出”一词过于绝对,且自然经济在新中国成立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4.1912年,孙中山在演讲时谈到,“若美利坚、若法兰西为共和之先进国,在今日社会主义尚阻碍不行,何以故?则以两国之政治操之大资本家之手。我国革命为五千年未有之举,故所主张,不必取法于各国,或且驾美、法而上之。”为此,孙中山主张()A.警惕资本主义过快发展B.进行社会革命实践民生主义C.效法苏俄实行社会主义D.成立责任内阁防止袁氏专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孙中山认为美国、法国资本主义较为发达,但其两国之政治操之大资本家之手,所以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在解决贫富差距这一社会问题上可以不学习美国和法国,进行社会革命实践民生主义,解决中国以土地为核心的贫富差距问题,B项正确;孙中山的观点并非警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是警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排除A项;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不会实行社会主义,题干中社会主义指的是社会问题,排除C项;题干涉及内容为民生主义内容,不涉及民权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5.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谈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如图所示):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A.君主立宪势力非常强大B.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C.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及所学可知,袁世凯主导了南北和谈,并显现出“倒行逆施”的行为,国人为维护民主共和成果,群起反抗,但反抗活动遭遇困难,这说明了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艰难,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但其并非君主立宪势力,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C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当时,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就很注意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他们把从先秦直到清末,肯面对事实、肯作独立思考的人都引为同道,把一切“异端”都努力发掘出来。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试图调和中西文化冲突B.摧毁了封建旧文化的社会影响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积极寻求社会转型的思想资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中国)。据题干“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当时,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就很注意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利用传统文化推动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是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新文化运动积极寻求社会转型的思想资源,选择D项;据材料“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可知是反击不是调和,排除A项;据材料“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可知没有摧毁旧的思想,排除B项;据材料“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 可知是利用传统而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广告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嬗变的记录者,征婚广告的出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艰难足迹。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上刊登乐于奉献的中国历史上第征婚广告。发布这则广告的男士并未提供自己的信息,只提出了对所求女士的要求:“一要天足(未缠足》;二要通晓中西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请即邮寄,亲笔覆函,若在外部能附寄玉照更妙。”从1922年到1936年在《大公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男士征婚者有56人,明显占优势。在自我描述信息中,有学历者占多数,其中有中学1人,大学15人,硕士1人,留学生8人,共25人,45%;女士征婚者提及自己的学历的,中学学历7人,师范7人,大学2人。征婚广告中大多反叛婚姻观的传统束缚,大多数都提到了要求女子"不缠足"。征婚者大多对别的学历提出了要求,72个征婚男士中有43人对女方的学历提出了要求,其他的也强调要能“亲自书写信函"。女性征婚者中基本都提出了中学以上的学历要求。男士征婚广告中多强调自己“月薪百五十元”"有相当地位”“有相当职业"等内容,而女士征婚中则多要求对方"月供五十元生活费""有高尚职业""月新二百上下”。——摘编自孙会《《大公报〉的征婚广告与近代社会变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公报》征婚广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评析:新旧交替的时代与婚姻观念变革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近代观念也开始萌发,加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受到冲击。在城市,已经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追求婚姻自由,不再接受父母对婚姻的控制,因此征婚广告应运而生。但这一时期的婚姻观念,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大公报》中所刊登的征婚广告,一方面体现了婚姻自由的观念,也体现了女性解放的特点,比如要求女子不缠足,要求女子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呈现出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新特点。但另一方面,以《大公报》刊登的第一则征婚广告为例,只提到了对女方的要求,并不提及男方的个人信息,这仍未体现男女平等的观念,体现了在婚姻中男士的强势。另外,许多征婚广告大肆宣传男方的收入和地位,而女方也提出要求男方提供生活费用,这体现了即使在新派人士的婚姻中,女性仍处于依附地位。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登征婚广告的大多数是城市中拥有较高学历,且有现代教育背景的人群,在农村,婚姻自由的观念仍未普及,中国近代化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结合近代中国相关史实从背景、表现两方面分析阐述,如背景方面,新旧交替的时代与婚姻观念变革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近代观念也开始萌发,加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受到冲击。内容方面,在城市,已经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追求婚姻自由,不再接受父母对婚姻的控制,因此征婚广告应运而生,但这一时期的婚姻观念,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大公报》中所刊登的征婚广告,一方面体现了婚姻自由的观念,也体现了女性解放的特点,比如要求女子不缠足,要求女子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呈现出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新特点;但另一方面,以《大公报》刊登的第一则征婚广告为例,只提到了对女方的要求,并不提及男方的个人信息,这仍未体现男女平等的观念,体现了在婚姻中男士的强势;另外,许多征婚广告大肆宣传男方的收入和地位,而女方也提出要求男方提供生活费用,这体现了即使在新派人士的婚姻中,女性仍处于依附地位;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登征婚广告的大多数是城市中拥有较高学历,且有现代教育背景的人群,在农村,婚姻自由的观念仍未普及,中国近代化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8.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材料一秦合并六国,成为跨地区的统一的国家。此后,合了分,分了合,反反复复。但总的趋势是,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可以说,统一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主要趋势。——刘家和《国家统一与历史进步》(1)概括统一作为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主要趋势的三个特点。任选其中两个特点,用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二清朝前期在内地设置总督和巡抚,中央的施政方针通过督抚下达地方;同时,采用总督、巡抚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太平天国起义给予清军八旗兵、绿营兵毁灭性打击,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一定程度上成为督抚的私人部队,中央无权调遣。朝廷以湘军和淮军为依靠,慈禧太后给予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的权力,四省文武官员俱归其节制,并有权保荐封疆将帅人员。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地方督抚权力日益膨胀,清政府试图整顿并收回各项权力,但未收到预期效果,而地方督抚却向中央索要更多权力。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违背中央政府命令,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摘编自王雪华《督抚与清代政治》等(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督抚制度的变化。【答案】(1)特点:统一时间长于分裂时间;统一范围逐渐扩大;统一稳定性加强。说明:言之成理,史实正确,即可得分。(2)清朝前期,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互相牵制,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加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督抚获得了召募军队、筹集军饷和荐举地方官员的权力,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地方督抚兴办洋务,权力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和列强达成“东南互保”,虽然维护了东南地区的稳定,但是督抚权力进一步扩大,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和膨胀埋下了近代军阀割据的隐患。【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可得出统一时间长于分裂时间;根据材料一“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可得出统一范围逐渐扩大;根据材料一“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可得出统一稳定性加强。说明:言之成理,史实正确,即可得分。对主要趋势的三个特点进行说明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后,有两次大分裂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蒙古政权并立时期,大一统的朝代有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大分裂时期也有很多局部统一时期,说明“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结合所学知识,统一朝代的疆域越来越大,元朝时期疆域最大,清朝时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结合所学知识,民族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2)根据材料二“清朝前期在内地设置总督和巡抚,中央的施政方针通过督抚下达地方;同时,采用总督、巡抚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可得出清朝前期,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互相牵制,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加剧,根据材料二“太平天国起义给予清军八旗兵、绿营兵毁灭性打击,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四省文武官员俱归其节制,并有权保荐封疆将帅人员”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督抚获得了召募军队、筹集军饷和荐举地方官员的权力,“朝廷以湘军和淮军为依靠,慈禧太后给予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的权力”可得出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地方督抚兴办洋务,权力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根据材料二“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违背中央政府命令,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可得出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和列强达成“东南互保”,结合所学知识,“东南互保”虽然维护了东南地区的稳定,但是督抚权力进一步扩大,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和膨胀埋下了近代军阀割据的隐患。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1902-1904年中国译书科目及语种统计简表语种科目英美法德俄日其他和不详总计百分比哲学92—1—211346.5宗教1————2—30.6文学832—247264.8史地8103——901712824.0社会科学133372832513625.5自然科学1095——731511221.0应用科学33314—2495610.5杂录5212—244387.1总计57321724432178533百分比10.76.13.24.50.760.214.6100——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二20世纪初,出现了译书汇编社、上海广智书局、励学译编社等众多译书机构,竞相翻译书籍。对于当时译书之热潮,身历其境之梁启超描述曰:“戊戌政变,继以庚子拳祸,清室衰微益暴露。青年学子,相率求学海外,而日本以接境故,赴者尤众。壬寅、癸卯间,译述之业特盛,定期出版之杂志不下数十种。日本每一新书出,译者动数家。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时中国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加以评析。【答案】特点:语种上(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的相关著作(翻译的日语版书籍涉及面更广,内容更丰富);科目上(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以翻译社会科学著作为主)。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甲午战败,中国先进人士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日本,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部分先进人士认识到,仅引进西方科技不可能真正富强,转而重点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戊戌变法失败,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大批青年学子赴日留学;众多译书机构的翻译推动。顺应了民族危机下救亡图存需要,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析】 【详解】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所显示地域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地域_上,从中国所翻译外国书籍的百分比可知其特点为着重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从译书类别的百分比可知其特点为着重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第二小问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破产、请末新政等相关历史事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即可,再说明翻译书籍带来的影响即可,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甲午战败,中国先进人士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日本,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部分先进人士认识到,仅引进西方科技不可能真正富强,转而重点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戊戌变法失败,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大批青年学子赴日留学;众多译书机构的翻译推动。顺应了民族危机下救亡图存的需要,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 2023-2024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 2023-202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3 04:10:0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826.4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