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辽宁省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用下列两张示意图展现西欧迈向近代过程中国家结构的演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图1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容易造成割据②图2表示各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③在此过程中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④该历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观察两张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国王和大大小小的封君封臣组成贵族等级制度,容易造成割据,图2中淡化了不同等级隶属关系,世俗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说法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图2展示的等级君主制适用于部分而非所有西欧国家,图1到图2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并非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产物,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2.古代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的成员组成成分复杂,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对于需要裁判的问题,他们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在这样的状态下,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这说明古希腊的民主实践()A.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存在着严重的舞弊现象C.具有高度的狭隘性和排他性D.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由于雅典民主政治中因参政公民群体成分的复杂和政治素养的差异导致了决策的盲目性,而民主政治以民主决策为核心,强调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故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恰恰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古希腊的民主实践背离了民主 政治的初衷,并未体现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希腊民主实践存在舞弊现象的内容,排除B项;狭隘性和排他性体现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材料无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3.“政治中立”原则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常任文官队伍,使政府有能力实现对文官的依法科学管理,文官也由此摆脱了对个人、政党的依附关系,获得职业保障,专心于公务的执行和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政治中立"原则()A.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影响B.杜绝了政府贪污腐败现象C.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D.践行了“分权制衡”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官也由此摆脱了对个人、政党的依附关系,获得职业保障,专心于公务的执行和效率的提高。”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提高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效率,因此在整体上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C项正确;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影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杜绝了政府贪污腐败现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分权制衡属于政府内部权力的分配与制约,与文官系统的政治中立没有必然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4.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表:欧洲移民表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根本原因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题干中的数据美国移民数在3420万,是表格中最多的,可得出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①符合题意;伴随着移民潮必然将欧洲先进的文明带到欧洲人所到之处,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②符合题意;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交通工具革新,交通方式的进步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条件,③ 符合题意;欧洲移民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经济危机无必然的逻辑联系,④不合题意,①②③正确,故B项正确。5.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部“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战争与和平法》C.《拿破仑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国际法之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老秀斯被人们尊称为“国际法之父”,他的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法》,该书从立法的角度探讨如何消灭战争,以实现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与国际法无关,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6.经过众多国家的一致行动,《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武力使用或威胁,其中“大国一致原则”和“核均衡”是禁止使用武力条款赖以实施的“双支柱”。同时,联合国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如自决权、人权、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公正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联合国的这些举措()A.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B.颠覆了欧洲旧有的国际法规C.体现出大国之间协调合作加强D.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国一致原则”“核均衡”“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这些举措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C、D两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故选A项。 7.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说:“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为了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B.促使全球一体化体系正式形成C.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D.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融合【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D正确;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排除A;新航路的开辟使全球一体化开始形成,排除B;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文明习俗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C。8.古代非洲的桑海帝国靠近撒哈拉沙漠,黄金资源丰富,因此控制沙漠商路和黄金交易,以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而美洲的印加帝国气候湿润,借崇山峻岭开发梯田,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这种现象表明A.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模式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古代美洲农业条件优越D.古代非洲黄金资源丰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黄金资源丰富,因此控制沙漠商路和黄金交易,以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而美洲的印加帝国气候湿润,借崇山峻岭开发梯田,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可以分析出,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模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上层建筑,排除B项;材料“黄金资源丰富,因此控制沙漠商路和黄金交易,以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体现的是商业条件,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古代非洲的桑海帝国靠近撒哈拉沙漠,黄金资源丰富,并不能代表整个非洲,排除D项。故选A项。9.“博洛尼亚大学位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中世纪(意大利)。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博洛尼亚大学顺应当地商业发展的同时,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的现象而以法学著称,形成“法科大学’,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可知,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设立“法科大学”是为社会服务,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没有封建统治者的态度,排除B项;据材料“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可知,之前市民阶层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大学的管理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0.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中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初(英国)。根据材料可知,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中的一句话“主照亮我”,“主”是指上帝,可推知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D项正确;校徽上的王冠象征着大学教育的高贵与荣耀,并不意味着国王兼任校长,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A项;中古时期的大学并未脱离教会控制,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表明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没有体现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排除C项。故选D项。11.《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下议院议员一直沿用中世纪的旧选举法选举产生,据统计,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全英国仅有15万人有选举权,占总人口的2%,且下院的513名议员中,有254名是衰败城镇的贵族地主。这说明英国()A.复辟风险始终存在B.立宪道路艰难曲折C.革命成果遭到窃取D.议会成国王附庸【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2年英国。由“下议院议员一直沿用中世纪的旧选举法选举产生……仅有15万人有选举权”“513名议员中,有254名是衰败城镇的贵族地主”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公民选举权并未得到切实保障,且封建贵族仍在议会中占据较多席位,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有待完善,立宪道路曲折,B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之前,英国议会中贵族仍然在议会中占有较多议席,不能据此得出复辟风险始终存在的认识,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革命成果未被窃取,排除C项;《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权力,限制了王权,“议会成为国王附庸”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让人难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段描述可能出自()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B.《亚历山大远征记》C.《探寻古罗马文明》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可知,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等地区均位于美洲,因此这段描述可能出自《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美洲地区无关,排除。故选D项。13.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材料主要反映了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进一步分工,生产力得到发展,最终国家产生,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产生,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国家产生,材料没有涉及将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进行 比较,无法得出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含阶级出现、形成国家以及有成型文字,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4.巴黎公社成立伊始,经直接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就联名出示公告:公民们,请别忘记,如果官吏脱离人民,自行动议,势必会陷入专断的泥潭。”公社委员米歇尔还尖锐地告诫:“一切权力都具有腐蚀性。故而必须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社会公仆转化为社会主人。”这显示出巴黎公社A.实行直接民主方式B.避免权力过分集中C.防范公共权力侵害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是直接选举产生,公职人员要避免从社会公仆转化为社会主人,故体现巴黎公社坚持人民主权原则,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直接民主,但是主旨强调巴黎公社坚持人民主权原则,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避免权力过分集中、防范公共权力侵害,排除BC项。故选D项。点睛】15.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上述博物馆①是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的产物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③展示了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成就④有利于近代科学知识传播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说明上述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工业革命的技术成就,国家建立博物馆展示技术发明,会有利于近代科学知识传播,所以③④正确,D项正确;这时世界经济体系并没有最终形成,①错误,排除AC项;15世纪末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兴起,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6.“(无产者)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文字指出了()①工人阶级斗争的方法②工业革命后的阶级分化③工人阶级斗争的对象④资本家获得利润的秘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据材料“使工人通过……革命联合”可知工人阶级斗争的方法,①正确,据材料“(无产者)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可知工业革命后的阶级分化,②正确,据材料“.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可知工人阶级斗争的对象,③正确,A项正确;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方式是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材料并没有涉及相关内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古罗马奴隶制度的极盛时期,经济发达,技术空前进步……古罗马统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进、富饶的地区,接收了古希腊时期传承下来的优秀建筑以及能工巧匠……以罗马城为中心,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在古罗马遍地开花结果。——邱枫《外国建筑史导读》材料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教堂建筑分道扬镳,各自发展,其中新教教堂建筑以“廉”“俭”明快为特点……而天主教则以“巴洛克式”教堂建筑来对抗,一度形成豪华、重彩、夸张、离奇的浪漫气派。——卓新平《反思与会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建筑追求廉俭特点的实质,并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答案】(1)原因:①奴隶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奠定物质基础;②对外扩张,促进古罗马对建筑文化的继承与交流;③公共活动丰富,世俗生活发达。(2)实质: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追求发财致富)的要求。意义:①建筑:推动欧洲建筑文化的发展;②思想: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③经济:新教伦理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④政治: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古罗马奴隶制度的极盛时期,经济发达,技术空前进步”可知,奴隶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奠定物质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外扩张,促进古罗马对建筑文化的继承与交流;根据材料“以罗马城为中心,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在古罗马遍地开花结果。”可知,公共活动丰富,世俗生活发 达。(2)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教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诉求,因此其建筑追求廉俭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追求发财致富)的要求。意义:建筑:新教建筑不同于天主教建筑,推动欧洲建筑文化发展;思想:新教的发展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教伦理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新教强调民族化的宗教,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九十五条论纲”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伏尔泰材料二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贵、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柒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摘编自《新全球史》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和主要区别。(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当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核心:人文主义。主要区别:文艺复兴主要是批判、揭露教会的虚伪,提倡人性的解放;宗教改革主要打击教会的精神专制,使人获得宗教信仰自主性;启蒙运动主要针对专制王权和封建制度,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保障人权,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构想。(2)影响:使美洲、非洲文明遭受打击,打破了原本世界文明格局相对平衡的状态,为其带去灾难;在欧 洲,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3)趋势:法治逐渐取代人治,走向民主(或颁布法律,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启蒙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为其提供理论基础;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社会力量通过革命、改革或国家统一等形式,为民主政治的确立提供了前提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根据所学它们的核心都是人文主义。本题第二小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文艺复兴主要是针对神学世界观即文艺复兴主要是批判、揭露教会的虚伪,提倡人性的解放;根据所学宗教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天主教会即宗教改革主要打击教会的精神专制,使人获得宗教信仰自主性;根据所学启蒙运动主要是针对封建社会即启蒙运动主要针对专制王权和封建制度,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保障人权,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构想。【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他们携带的传柒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再结合罪恶的三角贸易可知影响是使美洲、非洲文明遭受打击,打破了原本世界文明格局相对平衡的状态,为其带去灾难;从对欧洲方面的角度分析,大量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引发了商业革命,通过罪恶的资本原始积累使得欧洲财富急剧上升,进而引发了价格革命,这些又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小问3详解】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国和国宪法这是英国、美国、德意志、法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标志可知趋势是法治逐渐取代人治,走向民主(或颁布法律,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原则)。本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从经济角度分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从思想角度分析是启蒙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为其提供理论基础;从阶级角度分析是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社会力量通过革命、改革或国家统一等形式,为民主政治的确立提供了前提条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 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材料二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18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的特性。——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督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暂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答案】(1)历史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区域性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商人地位提高,“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出现。(2)不同影响:晚明的奢侈风尚催生了新的绅商阶层,他们没有产生独立的阶级意识,未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英国的奢侈风尚有利于形成平等的社会风气,推动了英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原因: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析】【详解】(1)历史背景:从经济角度看,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区域性商帮出现;根据材料“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可知,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层壮大;根据材料“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可知,商人地位提高,“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出现。 (2)不同影响:根据材料“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明的奢侈风尚催生了新的绅商阶层,他们没有产生独立的阶级意识,未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根据材料“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奢侈风尚有利于形成平等的社会风气,推动了英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原因: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下面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全球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扩展”——摘编自李秦苏《侧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结合以上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举例: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阐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大西洋沿岸国家对外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14世纪以来欧洲掀起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不断地冲击欧洲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地传播开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以来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战争,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制度是随着14、15世纪以来欧洲思想解放和早期殖民扩张而逐步确立的。【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5世纪——19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来选取若干关键词得出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其次,结合新 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和在不同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史实进行论述,进而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制度是随着14、15世纪以来欧洲思想解放和早期殖民扩张而逐步确立的。论述过程要逻辑层次清晰,史实正确且充分,语言通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3 04:45:02 页数:13
价格:¥3 大小:591.3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