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和刮纸刀。5、除翻译、默写、作文以外,其他简答题请分点作答,否则一律给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代以来,传统文化被当作封建思想的一部分受到批判,孝道一度被当作封建道德而被否定,以至于即使在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中原地区、在作为传统文化根基的农村地区都不乏不孝之子。但我们也要看到,传统孝文化毕竟根深蒂固。而且,应对孝道观念淡薄的难题古代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官员要率先垂范。在汉代,政府推行“孝政”,社会讲究“慈孝”。从汉武帝的时候就实行“举孝廉”,把孝和廉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鼓励人们做孝子、守孝行。从皇帝做起,各级官员以身作则。京剧《打龙袍》说的是宋代皇帝做了对不起母亲的错事也必须挨打。此外,无论是皇帝的以孝作谥,还是官员的为孝移职,都为天下人树立了孝的楷模。另外,我国古代传播孝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道德和法律相结合,行孝就具有了强制性。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是某种程度上道德也法律化了,这与西方不一样。在历朝历代的法律和法令中,都有孝老敬老的相关条文。此外,我们还创造了很多把孝道文化大众化的方法和手段,使之绵延不绝。比如,编纂了平民百姓很容易接受的《二十四孝图》《劝孝篇》《三字经》《弟子规》等等,都很便于在群众中传播。这些措施对我们当今推行孝道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摘编自景天魁《传统孝文化的古今贯通》)材料二:孝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始基与元德,为了更好地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展现传统孝道的当代价值,需要实现传统孝道思想在新时代的转化与传承。新时代孝道理论应对传统孝道思想中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与理念进行阐发。首先,养老敬老、尊老爱亲仍是现代孝道的基础与核心。其次,倡导尽职尽责、家国情怀这一新时代孝道的拓展性内涵。再次,明确继志述事、精神传承是新时代孝道的延伸性内涵。如此,孝观念与规范便是承上启下的,打通了现在与 过去。与此同时,新型孝道理论应汲取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价值理念。首先,人格平等性。人格平等是现代亲子关系的基础,是建立新孝道的基石。传统孝道中父尊子卑的不平等关系早已被学界和公众所认识并批判。然而,在“后喻”(指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在世的前辈)社会中,家庭中的长辈、老年人在家庭中逐渐处于“弱势”乃至边缘的地位,社会上一些不尊老敬亲的现象增多。因此,亲代特别是老年人的人格尊严与平等地位同样需要得到重视与维护。其次,义务双向性。传统亲子关系中的“孝慈”观念体现了亲子道德规范在原则上的双向性,但在实际中却往往是重孝轻慈。真正合情合理之新孝道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亲子双向互动的良性关系之上。子女以孝养慈,父母也以慈养孝,现代孝道才能有效运作。再次,注重情理相济。一方面,现代孝道应注重以亲子之间的情感为基础,另一方面,以现代之理引导感情。孝的感情应是合理之情,而非仅仅局限于血缘关系中的自私、狭隘之情;而这种理是缘情之理,并非作为一种单向义务规定的冷漠、处在、强制之理。孝老爱亲作为一种美德与规范,需要后天的教育。儒家的孔子与孟子都认为,孝虽具有天然的人性基础与可能,但仍需借助后天的教育。孟子提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即主张孝悌需要后天的教育。荀子虽不认为孝是人的天性,但主张孝需要后天的习得与教化。首先,家庭教育是孝德培养的基础且为主要的环节、场域。家长自身对待父母长辈的态度与行为,包括与父母的日常交流问候、陪伴扶助、节庆寿诞时的相聚庆祝等,都是在对后代进行真实生动的孝德教育。其次,学校教育是孝德培育的强化环节。学校的一些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应注重弘扬和践行孝老爱亲、尊师敬长的美德。再次,社会教育也是社会孝亲敬老风尚形成与彰显的重要依托。如一些社会组织的宣讲,新闻媒体对于彰显孝德的典型人物、事例的报道,公益性广告、宣传片、纪录片等对孝德的弘扬,等等,都对社会范围内敬老爱亲风尚的树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一定的物质条件与制度保障能为公众道德观念的提升与践行帮助。家庭孝养曾在中国古代解决了养老的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养老问题的社会性、复杂性更加凸显。这要求发挥社会、国家、政府的集体作用和制度优势,进一步完善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发挥法律对弘扬孝道的保障、引导、宣传与教育作用。同时,加快推进与完善与养老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新时代弘孝、行孝、享孝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支撑。礼仪在传统社会教化民众、化导风俗中发挥着特殊而有效的功能,是弘扬孝道的重要实践抓手。习近平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孝的礼仪践行既包括一些日常礼仪也包括诸种节庆礼俗。在许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体现孝之敬老内涵的生活规矩,如就餐时请长者上坐,请老人长辈先动筷子等。不少传统节日礼俗中蕴含着子孙对于父母、先辈表敬、孝、思的立意与内涵,诸如家庭仪式中的祝寿、祭祀以及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时的活动仪式,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孝道内涵。正是通过一系列尊老爱亲、追念先祖之礼的设计与践行,使孝内在的思想得以展现,通过日常生活与特殊时节的不断操习,逐步内化为民 众日用而不觉的伦理道德规范,乃至逐渐融入国民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从而使孝老爱亲的美德与风尚得以被广泛认同与传承。(摘编自刘函池《新时代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转化与传承——基于全国公民孝道观念的调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采取了很多有效应对孝道观念淡薄的措施,因此于古人而言应对孝道意识的淡薄不是一个难题。B.法律具有强制性,通过立法将行孝法律化,其所产生的作用要优于官员的率先垂范。C.传统孝道在实际中看重的是子代对亲代的孝,然而这种单向的义务要求在当今不再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D.家庭教育是孝德教育主要的教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父母对子女的身教。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推行孝道的具体措施,不过二者论述的出发点并不相同。B.近代以来,孝道一度被否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见多年来对传统孝文化的认识不足,对此我们必须正视。C.新时代孝道理论应保留传统孝道思想中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与理念,这说明,新的孝道观念既立足现在,又追溯过去。D.建立和规范弘扬孝道的礼俗制度,便能使孝老爱亲的美德与风尚被广泛认同与传承。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唐宪宗元和六年,白居易在京为官,其母因看花坠井而死,白居易回家守孝3年。B.古丧制规定,守孝期间,不得应考、嫁娶、任官,要在家闭门读书,谢绝世务。C.秦朝的律法规定:“殴打父母者,要黥为城旦。”D.通过家训、家规、家诫对家庭成员及子孙后代进行孝道文化教育。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5.应如何推动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化?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D3.D4.①结构上,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弘扬传统美德,需要实现传统孝道思想在新时代的转化与传承”,再从四个方面分别论证。②论证方法上,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5.①阐发传统孝道思想中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与理念,建立新时代孝道理论。②将孝老爱亲作为一种美德与规范渗透进后天教育之中,使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③用好实践抓手,充分发挥礼仪的功能,使孝老爱亲的美德与风尚得以被广泛认同与传承。【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A.“因此于古人而言应对孝道意识的淡薄不是一个难题”错误,曲解文意,由“而且,应对孝道观念淡薄的难题古代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可知,孝道观念淡薄在古代是个难题。B.“其所产生的作用要优于官员的率先垂范”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官员要率先垂范。在汉代,政府推行‘孝政’,社会讲究‘慈孝’”,没有比较谁的作用打。D.“最关键的是父母对子女的身教”错误,曲解文意,原文“家长自身对待父母长辈的态度与行为,包括与父母的日常交流问候、陪伴扶助、节庆寿诞时的相聚庆祝等,都是在对后代进行真实生动的孝德教育”只是对家庭教育的列举,并不能证明“最关键的是父母对子女的身教”。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D.“建立和规范弘扬孝道的礼俗制度,便能使孝老爱亲的美德与风尚被广泛认同与传承”错误,以偏概全,表述绝对。由“正是通过一系列尊老爱亲、追念先祖之礼的设计与践行,使孝内在的思想得以展现,通过日常生活与特殊时节的不断操习,逐步内化为民众日用而不觉的伦理道德规范,乃至逐渐融入国民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从而使孝老爱亲的美德与风尚得以被广泛认同与传承”可知,原文所说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建立和规范弘扬孝道的礼俗制度”,就能“使孝老爱亲的美德与风尚被广泛认同与传承”。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应对孝道观念淡薄的难题古代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官员要率先垂范;另外,我国古代传播孝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道德和法律相结合,行孝就具有了强制性。A.白居易为母守孝,率先垂范。B.是法律规定,强制执行。C.法律规定,强制执行。D.强调家训、家规、家诫的教育作用。不符合材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分析信息类文本的论证特点需要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进行分析。 结构上,本文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孝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始基与元德,为了更好地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展现传统孝道的当代价值,需要实现传统孝道思想在新时代的转化与传承。二至五段分别从“新时代孝道理论应对传统孝道思想中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与理念进行阐发”“孝老爱亲作为一种美德与规范,需要后天的教育”“一定的物质条件与制度保障能为公众道德观念的提升与践行帮助”“礼仪在传统社会教化民众、化导风俗中发挥着特殊而有效的功能,是弘扬孝道的重要实践抓手”四个角度展开论述,为总分结构。论证方法上,文本运用了大量的引用论证,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仓廪实而知礼节”“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名人名言;运用了多处举例论证如:“如一些社会组织的宣讲,新闻媒体对于彰显孝德的典型人物、事例的报道,公益性广告、宣传片、纪录片等对孝德的弘扬,等等”“如就餐时请长者上坐,请老人长辈先动筷子等”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题干问“应如何推动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化”,问的是推动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化的方法,应结合材料二进行分析。由“新时代孝道理论应对传统孝道思想中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与理念进行阐发”“首先,养老敬老、尊老爱亲仍是现代孝道的基础与核心”“与此同时,新型孝道理论应汲取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价值理念”等可知,传统孝道思想中有很多精华,在建立新时代孝道理论时,需要我们对其中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与理念进行阐发。由“孝老爱亲作为一种美德与规范,需要后天的教育。儒家的孔子与孟子都认为,孝虽具有天然的人性基础与可能,但仍需借助后天的教育”“对社会范围内敬老爱亲风尚的树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等可知,传统文化中的孝老爱亲是美德和规范,应将其渗透进今天的教育之中,潜移默化,影响后代。由“礼仪在传统社会教化民众、化导风俗中发挥着特殊而有效的功能,是弘扬孝道的重要实践抓手”“正是通过一系列尊老爱亲、追念先祖之礼的设计与践行,使孝内在的思想得以展现,通过日常生活与特殊时节的不断操习,逐步内化为民众日用而不觉的伦理道德规范,乃至逐渐融入国民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从而使孝老爱亲的美德与风尚得以被广泛认同与传承”可知,在推动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化的过程中,应当用好“礼”这一实践抓手,充分发挥礼仪的功能,使孝老爱亲的美德与风尚得以被广泛认同与传承。(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瓦屋山桑张国龙 赶场归来,少年米铁桥吃过了午饭,斜躺在竹椅上摇晃着蒲扇,思绪信马由缰:咋个才能说服爷爷让妹妹读初中?暑热催生倦意,他很想睡上一觉。瞥见爷爷编织了一大半的箩筐,立即弹起身,跑到院前的机井旁,拎起水桶从头到脚冲了个透心凉。力气回来了,手脚又恢复了一贯的麻利。卖箩筐,是家里主要的生财之道。狗突然发出了低沉的呜呜声,米铁桥停下活计,探头看了看院子,大声问:“李花,是爷爷回来了吗?”“哥哥,不是!”米李花懒懒地回答。她把着歪斜的院门,握着镰刀,背着硕大的背篓。“李花,天热得很,你就别出去割草了,当心中暑。马上就收稻子了,牛有吃不完的谷草。”米铁桥高声提醒。“爷爷赶场该回来了,肯定又渴又饿,我去偏崖子看看。”米李花推开院门,扭头轻声呼唤,“黑儿,你不想跟我一起去?”小狗立即冲出柴房,摇着尾巴吐着舌头跟在了米李花身后。田埂外面那一排排黄瓜架上坠满了黄瓜,只需轻轻踮踮脚尖,米李花便信手采摘了大半背篓。迎接又渴又饿的爷爷回家,肯定不能空着手。不觉走到了罗大爷家的瓦屋前,罗大婆热辣辣地招呼:“李花,听说你考上老林中学了?祝贺你啊!马上就是初中生了,一个女娃娃,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啥都得靠自己,还能考上老林中学,真是不简单!”米李花嗯了一声,快速转移了话题,说:“罗大婆,我给你家摘了些黄瓜过来。”米李花快步走向了罗大婆家屋后的山梁,驻足在高高的偏崖子前。崖前的那棵老桑树枝繁叶茂,特别粗壮。桑树能长得如此高大确实罕见,没人说得清楚这棵老桑树究竟有多少年岁了。米李花站在老桑树巨大的浓荫里,盯着不远处那条蜿蜒在麻柳溪边的乡村大道,但始终不见爷爷的身影。她索性坐在草坪上,下意识地掏出了那张崭新的录取通知书,小脸上渐渐浮现出隐隐约约的笑意。付晓珍也考上了,她们是同班。付晓珍的爸妈也常年在外面打工,但是,他们每个月一定会按时邮寄钱和信回来,每年春节也一定会回家。付晓珍的爸爸经常说,读到哪,送到哪。只要读得进去,拆房子卖也支持。爸爸妈妈外出打工,转眼就是一年半,一点儿音信也无。米李花长长地叹了口气,提醒自己别抱什么奢望。自从爸爸妈妈走后,她在这里等候了多少次,哪里记得清楚?起初,她号啕大哭,满山湾似乎都能听见。远远近近的沙梁、山峦、沟壑全都无动于衷,它们只顾着萌芽、吐绿,春华秋实。日头已经滚落到石牛寨外了,整个山湾平静了下来。米李花小心翼翼收好录取通知书,蹲在山坡上麻利地割草。青草漫山遍野,割起来并不费力。脑子里轰鸣着争吵的声音:家里明摆着都这个样子了,你还真忍心继续读书?你这一走,圈里的猪由谁来照顾?谁给牛割草?爷爷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哥哥要代课,要参加自考,还要帮爷爷种庄稼、编织箩筐…… 哥哥说这书咋说都得读,他会想办法。她感觉爷爷是不肯支持的。“我们这样子的人家能吃饱穿暖就阿弥陀佛了”,这是爷爷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黑儿呼地一下冲向了偏崖子,在陡峭的羊肠小道上蹦跳。米李花扭转身,看见爷爷那佝偻的身影缓缓地出现在老桑树下。“爷爷,箩筐不好卖吧?”米李花递上了黄瓜,热辣辣地说,“你快吃吧,你肯定饿扁了。”米李花背着满满一背篓青草,心里满满的,也暖暖的。只要有人回家,家里就有不一样的感觉,背负多少重量都感觉很轻松。爷爷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浑身松松垮垮,吃着黄瓜,眉头拧成了疙瘩,懒懒地说:“……前面的……还好卖……就剩下最后那个……打死个人呢就是卖不动……快散场了,有人过来问,少两角钱,我就卖了。挣几个血汗钱,哪有那么容易!”“卖脱了就好,要是卖不脱,还得背回来,更不划算。”米李花欢天喜地。“李花,你把背篓放下,爷爷帮你背回去。”爷爷转身接住了米李花的背篓,“爷爷吃了黄瓜,不饿也不渴了,有了力气。”“不用不用不用,你走了几里路,还没吃中午饭。”米李花坚决拒绝,但拗不过爷爷,只好作罢。山梁上突然响起了米铁桥洪亮的呼喊声:“噢呦,你们一起回来了!”米铁桥的声音里灌满了惊喜,他风一般跑下了山梁,不由分说接过了爷爷的背篓。爷爷没有拒绝,暮色没能遮住他脸上慢慢铺展开的笑意。上弦月精巧地弯在高高的石牛寨上,像是谁精心描摹上去的。月辉照出了远远近近山梁们的轮廓,或刚健,或柔和,一定是神仙镂刻的杰作。蛙鸣响彻了整个山湾,稻子的香气和日渐稀薄的暑气丝丝缕缕……(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大婆的话“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啥都得靠自己,还能考上老林中学”,交代出了米李花生活境况的艰难和她学习成绩的优异。B.米李花蹲在山坡上割草时的心理活动体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冲突,有对求学的渴望,也有因读书会加重家庭负担而产生的愧疚。C.“脸上慢慢铺展开的笑意”意蕴丰富:爷爷一方面对贱卖最后一个箩筐感到释怀,另一方面对孙子体贴、照顾自己感到欣慰。D.祖孙依靠编卖箩筐等活计谋生,父母外出打工杳无音信,米李花读书求学艰难,这些情节均展现出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面貌。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最后一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乡村夜景,营造了宁谧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愉悦的心情,以景收尾,韵味悠长。B.文章构思巧妙,开篇写少年米铁桥思考如何说服爷爷让妹妹读初中,设置悬念;爷爷是否同意虽未交代而读者已知,是不写之写。C.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运用全知全能的视角,使叙述显得真实客观;文章插叙父母外出后米李花大哭等候的情节,使内容充实。D.文章语言风格多样,叙述语言平实自然,写景语言优美生动,人物语言具有生活气息,使作品富有情致,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8.本文米铁桥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请指出两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9.有人评价本文“流露着细微的苦涩和绵厚的回甘”,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6.C7.B8.①米铁桥想睡觉时瞥见爷爷编织了一大半的箩筐便立刻起身,“瞥见”“弹起身”“跑到”等动作描写体现了他想为爷爷分忧、为家庭分担,刻画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②米铁桥思考如何说服爷爷让妹妹读初中,体现了他对妹妹能否继续求学而感到担忧、着急,这一心理描写刻画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③“李花,天还热得很,你就别出去割草了,当心中……”,文章对米铁桥的语言描写体现了他对妹妹的悉心关怀,刻画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④米铁桥听到狗叫声便立即询问“是爷爷回来了吗”,这一语言描写体现了他对爷爷的关心,刻画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⑤米铁桥跑下山梁、接过爷爷的背篓,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对爷爷的呵护,刻画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9.(1)细微的苦涩:①文章写祖孙三人依靠卖箩筐等活计谋生以及米李花读书求学的艰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贫困。②文章写父母外出打工查无音信,将子女交给祖父照顾,体现了留守儿童生活的苦难。(2)绵厚的回甘:①虽生活艰辛,但祖孙三人互相关心、相互照顾,家庭温馨和乐。②米铁桥参加自考,帮爷爷种庄稼、编织箩筐;米李花刻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这些都体现了留守儿童的坚韧(爷爷贱卖了最后一个箩筐而不用背回来,米李花对此感到欢天喜地,体现了他们面对生活苦难的乐观精神)。③米李花给罗大婆摘黄瓜,罗大婆对米李花考上老林中学表示祝贺,这些体现了乡村生活中的人情美与邻里温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爷爷一方面对贱卖最后一个箩筐感到释怀”错误,根据原文“不用不用不用,你走了几里路,还没吃中午饭”“山梁上突然响起了米铁桥洪亮的呼喊声:‘噢呦,你们一起回来了!’ 米铁桥的声音里灌满了惊喜,他风一般跑下了山梁,不由分说接过了爷爷的背篓。爷爷没有拒绝,暮色没能遮住他脸上慢慢铺展开的笑意”可知,这体现了爷爷“对孙子体贴、照顾自己感到欣慰”,没有包含“贱卖最后一个箩筐感到释怀”的意蕴。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爷爷是否同意虽未交代而读者已知”错误,根据原文“上弦月精巧地弯在高高的石牛寨上,像是谁精心描摹上去的。月辉照出了远远近近山梁们的轮廓,或刚健,或柔和,一定是神仙镂刻的杰作。蛙鸣响彻了整个山湾,稻子的香气和日渐稀薄的暑气丝丝缕缕……”可知,爷爷是否同意米李花读初中,文章结尾没有交代,读者也不可知。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根据原文“暑热催生倦意,他很想睡上一觉。瞥见爷爷编织了一大半的箩筐,立即弹起身,跑到院前的机井旁,拎起水桶从头到脚冲了个透心凉。力气回来了,手脚又恢复了一贯的麻利。卖箩筐,是家里主要的生财之道”可知,作者用了“瞥见”“弹起身”“跑到”等描写动作的词语塑造了哥哥想为爷爷分忧、为家庭分担的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根据原文“赶场归来,少年米铁桥吃过了午饭,斜躺在竹椅上摇晃着蒲扇,思绪信马由缰:咋个才能说服爷爷让妹妹读初?”可知,作用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了米铁桥思考如何说服爷爷让妹妹读初中,体现了他对妹妹能否继续求学而感到担忧、着急,塑造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根据原文“‘李花,天热得很,你就别出去割草了,当心中暑。马上就收稻子了,牛有吃不完的谷草’米铁桥高声提醒”可知,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体现了哥哥对妹妹的担心和关怀,塑造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根据原文“狗突然发出了低沉的呜呜声,米铁桥停下活计,探头看了看院子,大声问:‘李花,是爷爷回来了吗?’”可知,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爷爷的担忧和关心,塑造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根据原文“米铁桥的声音里灌满了惊喜,他风一般跑下了山梁,不由分说接过了爷爷的背篓”可知,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爷爷的呵护,塑造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细微的苦涩主要体现在: 根据原文“卖箩筐,是家里主要的生财之道”“脑子里轰鸣着争吵的声音:家里明摆着都这个样子了,你还真忍心继续读书?你这一走,圈里的猪由谁来照顾?谁给牛割草?爷爷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哥哥要代课,要参加自考,还要帮爷爷种庄稼、编织箩筐……哥哥说这书咋说都得读,他会想办法。她感觉爷爷是不肯支持的。‘我们这样子的人家能吃饱穿暖就阿弥陀佛了’,这是爷爷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可知,文章写祖孙三人依靠卖箩筐等活计谋生以及米李花读书求学的艰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贫困;根据原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转眼就是一年半,一点儿音信也无。米李花长长地叹了口气,提醒自己别抱什么奢望。自从爸爸妈妈走后,她在这里等候了多少次,哪里记得清楚?起初,她号啕大哭,满山湾似乎都能听见。远远近近的沙梁、山峦、沟壑全都无动于衷,它们只顾着萌芽、吐绿,春华秋实”可知,文章写父母外出打工查无音信,将子女交给祖父照顾,体现了留守儿童生活的苦难。绵厚的回甘主要体现在:根据原文“田埂外面那一排排黄瓜架上坠满了黄瓜,只需轻轻踮踮脚尖,米李花便信手采摘了大半背篓。迎接又渴又饿的爷爷回家,肯定不能空着手。不觉走到了罗大爷家的瓦屋前,罗大婆热辣辣地招呼:‘李花,听说你考上老林中学了?祝贺你啊!马上就是初中生了,一个女娃娃,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啥都得靠自己,还能考上老林中学,真是不简单!”米李花嗯了一声,快速转移了话题,说:“罗大婆,我给你家摘了些黄瓜过来’”可知,米李花给罗大婆摘黄瓜,罗大婆对米李花考上老林中学表示祝贺,这些体现了乡村生活中的人情美与邻里温情;根据原文“她索性坐在草坪上,下意识地掏出了那张崭新的录取通知书,小脸上渐渐浮现出隐隐约约的笑意”“哥哥要代课,要参加自考,还要帮爷爷种庄稼、编织箩筐”可知,米铁桥参加自考,帮爷爷种庄稼、编织箩筐;米李花刻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这些都体现了留守儿童的坚韧(爷爷贱卖了最后一个箩筐而不用背回来,米李花对此感到欢天喜地,体现了他们面对生活苦难的乐观精神);根据原文“爷爷,箩筐不好卖吧……爷爷没有拒绝,暮色没能遮住他脸上慢慢铺展开的笑意”可知,虽生活艰辛,但祖孙三人互相关心、相互照顾,家庭温馨和乐。综上所述,本文“流露着细微的苦涩和绵厚的回甘”。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欧阳修修前伏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 始执事举其材,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曰当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知其可举邪,是偶举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则后已。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若遂言他事,何敢望天子取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选自《文忠集》)[注]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B.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C.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D.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中的“而”字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字用法相同。B.“因言事见罢”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句式不一致。C.本文中的“长老”是对年长者的一种敬称,“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表示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敬称,二者用法相同。D.“修独以为不然”与“木直中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07:55:07 页数:22
价格:¥2 大小:56.0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