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7生物与环境B大题专练(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提升练7(B) 大题专练1.(2023·宁夏银川模拟)央视虎年春晚音乐短剧《万象回春》中,人和动物一起跳舞,相互交朋友,展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这与野象群北上之旅、“大象食堂”的建设等何其相似!大象迁徙主要受气候变化、食物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过去,活动在云南普洱的野生亚洲象常“进村入户”。自2018年以来,政府出资在因象群侵扰而撂荒的土地上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甘蔗、芭蕉、玉米等多种植物,作为“大象食堂”,如今已建成的有1200亩,这大大改善了人进象退、人种象扰、耕地撂荒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万象回春》的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据题干信息判断,大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人进象退、人种象扰”的现象说明人与大象之间存在 关系。 (2)因象群侵扰而使土地撂荒,属于群落的 演替。“大象食堂”的建立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 。 (3)“大象食堂”中栽种的多种植物处于食物链中的同一 。若某象群每年从“大象食堂”摄取mkg植物(能量值约为10nkJ),按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计算,该象群从中同化的能量值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kJ。 2.(2023·江西“红色十校”第一次联考)利用稻田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如图表示稻田养鱼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鱼、水稻代表的成分外,还有 等成分。引入鱼类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 能力将会增强。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主要途径是 。图中水稻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除了水稻遗体残骸的能量,还包含 中的能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设计该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是 。 (3)研究小组想研究稻秆粉碎后还田,是否有利于提高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他们可用 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若要精确地了解土壤小动物的种类,需要用 法对
数据进行统计。稻秆粉碎后还田可为土壤小动物提供食物,土壤小动物又可以将稻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水稻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3.(2023·四川南充二诊)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1、图2,蜥蜴以蝗虫等昆虫为食。回答以下问题。图1图2(1)调查某种蜥蜴的数量在该草地动物中是否占优势,属于生命系统中 层次的研究范畴,距离石头的远近引起了该层次 结构的变化。 (2)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鹰等天敌捕食的风险越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 。 (3)该草地从未使用过农药,而蝗虫却没有泛滥成灾,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 ,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结合图1、图2,写出题目信息中描述的食物网。 4.(2023·安徽宣城模拟)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蚡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瓢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苹果园里生活着的多种昆虫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 。昆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作用主要有 。 (2)该果园中有多条食物链,在“草→卷叶蛾→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表示的含义是 ;在苹果园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原因是 。 (3)从稳定性角度分析,果园种草后,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其生态学意义是 。
专题提升练7(B) 大题专练1.答案(1)直接 (初级)消费者 竞争(2)次生 方向和速度(3)营养级 大于解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当大象和人类的食物有重合时,大象和人类之间就存在着竞争的关系。(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象群侵扰而使土地撂荒,这属于次生演替。政府出资在因象群侵扰而撂荒的土地上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甘蔗、芭蕉、玉米等多种植物,作为“大象食堂”,使因象群侵扰而撂荒的土地发生了不同于自然状态下的改变,说明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第一营养级。若某象群每年从“大象食堂”摄取mkg植物(能量值约为10nkJ),该象群从中同化的能量值=摄入量(10nkJ)-粪便量,大于10nkJ×10%=nkJ。2.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自我调节(2)水稻等植物的光合作用 鱼类等动物粪便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取样器取样 记名计算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1)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鱼(消费者)、水稻(生产者)代表的成分外,还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成分。引入鱼类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主要途径是水稻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图中水稻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除了水稻遗体残骸的能量,还包含鱼类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设计该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要精确地了解土壤小动物的种类,需要用记名计算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稻秆粉碎后还田可为土壤小动物提供食物,土壤小动物又可以将稻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水稻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功能。3.答案(1)群落 水平(2)大 减弱(3)负反馈调节 解析(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调查某种蜥蜴的数量在该草地动物中是否占优势,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距离石头的远近是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结合图示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蜥蜴数目越少,说明其被鹰等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狗尾草和苜蓿的数量减少,说明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
(3)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结合图1、图2,狗尾草和苜蓿为生产者,蝗虫取食狗尾草和苜蓿,蜥蜴以蝗虫等昆虫为食,蜥蜴的天敌是鹰,据此可写出描述的食物网。4.答案(1)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2)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存在一些生物的迁入或迁出(3)增强营养结构复杂性,提高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