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核心考点练1内力作用与地貌(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核心考点练1 内力作用与地貌地质工作者对同一方向三个小山丘开展考察,并绘制出地质、地形剖面示意图(下图),下图山丘中的含矿地层是同时代形成的连续小褶皱。目前a处小褶皱垂直,b处小褶皱倾斜,c处小褶皱倒转。据此完成1~2题。1.考察发现图示区域仅有三个地势较高的小山丘,推测山丘中小褶皱(  )A.岩性较硬、抗风化、抗侵蚀B.岩性较软、易风化、植被好C.岩性较硬、易断裂、易抬升D.岩性较软、成土快、土壤肥2.若发现山丘小褶皱中有重要矿藏,则下列地点开采条件较好的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示意南京市附近某水热型地热资源矿区(局部)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3~4题。3.该地热资源矿区(局部)的形成过程中(  )A.砂砾岩层受侵蚀,断层间岩层下陷B.砂黏土岩沉积的同时砂砾岩侵入C.砂黏土岩形成于断层产生前D.灰岩形成年代晚于砂砾岩4.能够开发到丰富地热资源的钻井是(  )A.①B.②C.③D.④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5~6题。5.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  )A.加勒比板块 间歇性俯冲 B.大西洋板块 间歇性俯冲C.加勒比板块 间歇性张裂D.大西洋板块 间歇性张裂6.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  )①面积缩小 ②平均高度增加 ③长宽比增大 ④海岸曲折度增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3·陕西渭南一模)下图示意世界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7.图示区域(  )A.共由三个板块组成B.丙岛因火山喷发而成C.乙处的生物资源丰富D.丁为深度较大的海岭8.关于甲、丁之间的地质作用和岩石,说法正确的是(  )A.断层在丁形成之前形成B.砂岩形成时深度比石灰岩大C.变质岩①和②成分相同D.丙处沉积岩形成后岩浆侵入(2023·福建三明一模)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产出状态,是由倾角、走向和倾向构成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图1为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图2为某区域略图,图中a、b、c、d、e为沉积岩。据此完成9~11题。图1图29.关于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层具有储水构造B.乙处适合修建地下隧道C.a、b、c、d、e岩层由新变老D.该区域岩层具有明显的变质痕迹10.沿X—Y线作剖面,与其相符的地层分布可能是(  ) 11.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  )A.构造运动不同B.成岩时间不同C.堆积程度不同D.侵蚀程度不同12.(2023·山东济宁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地裂缝是一种在内、外力作用下地表浅表部发生线性破裂的地质现象。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其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2018年雨季,在持续降雨的影响下,肯尼亚中部的东非裂谷区出现了一条长达数千米的巨大地裂缝(图1)。研究发现,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地裂缝形成处地表土层孔隙较大、结构松散,肯尼亚东非裂谷区内的地下水最终会沿断裂注入裂谷南部的湖泊。图2示意肯尼亚地裂缝的形成过程。图1图2(1)指出与肯尼亚地裂缝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2)说明在肯尼亚地裂缝形成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空间迁移的过程。(3)肯尼亚地裂缝具有“自我修复性”和“原地复发性”,试推测其原因。 核心考点练1 内力作用与地貌1~2.1.A 2.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三个小山丘均存在小褶皱,三个山丘的小褶皱倾斜方向不一致,说明该地岩层之前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般来说经过构造运动凸起的区域,易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影响,但该地小褶皱保存较为完好,说明岩性较为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A正确,B、D错误。图中未看到明显的断裂带,C错误。第2题,据图可推断岩层的延伸方向,根据矿藏开采的条件,应选择埋藏较浅、工程量较小的地方向下开挖,乙地开挖符合小皱褶的延伸方向,开挖工程量最小,B正确。3~4.3.A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在中间断层区,灰岩之上分布有砂砾岩,两侧岩层中缺失砂砾岩,说明砂砾岩层在两侧受到侵蚀,而断层间岩层下陷,A正确;砂黏土岩分布在砂砾岩之上,因此砂黏土岩形成晚于砂砾岩,B错误;砂黏土岩整体是连续的,没有断层,且砂黏土岩在断层之上沉积,说明砂黏土岩形成在断层之后,C错误;灰岩分布在砂砾岩层之下,说明灰岩形成早于砂砾岩,D错误。第4题,①③④钻井处岩层连续,没有断层,不能开发到丰富地热资源,A、C、D错误;②钻井处有断层,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断层裂隙会上涌,在断层裂隙会形成丰富地热资源,B正确。5~6.5.B 6.C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可知,火山锋应位于大西洋板块与加勒比板块交界处。图中板块运动方向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由材料“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可知,板块运动的形式是间歇性的。所以应是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加勒比板块被抬升形成三个火山锋。B正确。第6题,火山锋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移动,使加勒比板块抬升形成的。因此会导致马提尼克岛平均高度增加,长度增加,宽度增加比例小于长度增加比例,长宽比增大,②③正确。面积不一定缩小,海岸线的曲折度与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抬升中岛屿没有断裂,无法判断海岸曲折度的变化,①④错误。故C正确。7~8.7.C 8.D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断层两侧岩层的对比,可知丙为大陆板块的一部分,为大陆岛;海洋生物多分布在大陆架上,光照充足,即乙处;丁地貌应为海沟;由图中大陆岛的分布,结合丁为海沟,可推测该区域由两个板块碰撞所形成。第8题,丁为板块挤压形成,挤压力过大使左侧岩石产生断层,故丁的形成应该在断层之前;砂岩粒径比石灰岩大,应该在河口附近的浅海中形成,石灰岩粒径小,应在更深的静水中形成;变质岩①由石灰岩和粉砂岩变质而成,②为粉砂岩变质形成,二者成分不相同;褶皱使所有沉积岩发生弯曲,故沉积岩形成都早于褶皱,岩浆侵入了褶皱,故沉积岩形成在前,岩浆侵入在后。9~11.9.C 10.A 11.D 解析第9题,根据岩层产状的定义和示意图,可以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具有储油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具有储水构造,隧道应该选址背斜位置。根据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观察以乙地为中心的岩层分布,乙地为向斜岩层应该表现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可以判断a、b、c、d、e岩层由新变老。a、b、c、d、e岩层均为沉积岩,没有明显的变质痕迹。第10题,由图可知,沿X—Y剖面线,岩层走向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故地层分界线与X—Y剖面线平行。第11题,甲为背斜谷,乙为向斜山,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影响,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发育成山岭,由此可知,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侵蚀程度不同。12.答案(1)地壳断裂,流水侵蚀,流水搬运,重力塌陷。(2)地表水沿土层孔隙、断裂面等下渗到地下;地下水在地下渠道内顺势流动,地下水最终排泄至东非裂谷区中海拔较低处(湖泊)。 (3)肯尼亚湿季降水集中,水量大;质地疏松的土层在湿季易被侵蚀、搬运至地裂缝内,地裂缝在较短时间内会被填满;地裂缝的形成受控于当地的活动断裂带,断裂带内的地下径流会持续侵蚀周围土层,使淤积后的地裂缝重新开裂。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肯尼亚地裂缝是在东非裂谷带上,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因此首先是地壳断裂,地裂缝形成处地表土层孔隙较大、结构松散,由于持续降水,流水沿孔隙下渗,发生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最后发生重力塌陷。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地裂缝形成处地表土层孔隙较大、结构松散。地表水沿土层孔隙、断裂面等下渗到地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地下水在地下渠道内顺势流动,地下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最终排泄至东非裂谷区中海拔较低处的湖泊之中。第(3)题,肯尼亚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降水集中,水量大;质地疏松的土层在湿季易被侵蚀、搬运至地裂缝内,地裂缝在较短时间内会被填满;肯尼亚地裂缝常与断层相伴而生,说明地裂缝的形成受控于当地的活动断裂带,断裂带内有地下径流,地下径流会持续侵蚀周围土层,使淤积后的地裂缝重新开裂。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06 03:15:02 页数:4
价格:¥2 大小:307.9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