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项练训练1红色党史百年逐梦(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训练1 红色党史,百年逐梦1.(2023安徽蚌埠二模)社会各阶层在“劳工神圣”思想影响下,一般注重创建劳动组织的意义,但大都不能十分确切地理解“劳动组织”的性质。但亦有例外,如《光明》月报所载李大能撰写的《劳动组织概论》文章,已认识“劳动组织”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这主要表明( )A.新文化运动提升了国民素养B.北洋军阀统治激化社会矛盾C.五四运动致力于民族的觉醒D.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渐增强2.(2023吉林长白山一模)20世纪20年代,国内诸多政治团体竞相标榜自己的“革命”性,如无政府主义派倡导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倡导阶级革命,中国国民党倡导国民革命,中国青年党倡导全民革命等,政治氛围仿佛变成了“不革命即是反革命”。这( )A.是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表现B.体现了国人彻底改造国家的意愿C.说明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已开辟D.反映出当时各派救国方案的趋同3.(2023广东深圳二模)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政府多次号召群众为红军找医生、找药料,同时采取中药西药相结合的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还通过动员地方医师、自主培养医生来壮大红军医疗队伍。这些举措( )A.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B.有利于反“围剿”斗争开展C.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D.立足于提升解放区医疗水平4.(2023安徽宿州一模)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选举议员219名,除共产党员外,地方绅士和其他人士占2/5;常驻议员9人,其中党外人士6人。党外进步人士担任乡长以上各级行政领导的有3592人,例如区副议长、副主席,建设厅长、教育厅长等行政领导都是著名党外人士。这些措施(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原则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C.扩大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挫败了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5.(2023湖北武汉二模)1958年2月,全国外贸局长会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日贸易,积极开展对亚非国家的易货平衡贸易,打开加拿大市场并开展对拉丁美洲的贸易,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应区别对待。同时,还指出要开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材料说明我国( )A.积极探索自身建设道路B.努力开展全方位对外交往C.持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D.不断缓和与欧美国家关系6.(2023安徽池州一模)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民族联邦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构建了“单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由此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C.继承发展了民族联邦理论D.保障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7.(2023安徽马鞍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国家关于现代化发展模式和人类文明形态的话语垄断,蕴含着独特的中国基因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下图为学者归纳的中国式现代化的3种阶段演进特征:
——摘编自仰义方、武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逻辑、鲜明特征与实践路径》据此,选择其中一种阶段性演进特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训练1 红色党史,百年逐梦1.D 从材料信息可知,李大能等人已经正确理解了“劳动组织”的本质性质,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强,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工人阶级利益,排除A项;正确理解“劳动组织”的性质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无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外关系,与民族觉醒无关,排除C项。2.B “革命”是彻底改造国家的重要手段,中国社会都倡导自己的“革命”反映了国人彻底改变国家的愿望,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表现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进步思想的主流,而不是倡导“革命”,排除A项;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是1927年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看,社会各派救国方案差别很大,排除D项。3.B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反“围剿”斗争,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服务有利于反“围剿”斗争,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一战线的信息,排除A项;日军的经济封锁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称谓,C、D两项错误。4.C 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议员成分有共产党员、党外人士、地方绅士,体现了“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扩大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扩大阶级基础,排除B项;仅材料中的措施不能挫败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排除D项。5.A 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我国重视发展对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与苏联的经济模式和外交政策有很大区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A项正确;“全方位对外交往”属于改革开放后对外交往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双边贸易政策,不是区域经济合作,排除C项;材料不仅涉及欧美国家,也涉及亚非国家,D项概括不全面,排除。6.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并未照搬民族联邦理论,而是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体现,故选B项;“多元一体”是我国确立单一制国家的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更多地强调“不同”,排除A项;C项的“继承”错误,排除;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措施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7.参考答案示例一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谋强的现代化。阐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中国人民对改造旧中国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反思。从“器物变革”“制度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的艰辛摸索,都是在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的被动响应,但无一不以失败告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党领导人民实行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致力于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经济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创造性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综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体现出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谋强的转变。示例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从模仿型发展到自主型发展的现代化。阐释:近代前期,西方现代化理论被视为实现现代化的“真理”。中国现代化表现为经济上一味效仿西方工业化,政治上全盘照搬西方政体,文化上盲目尊崇西方文明。结果并未通过模仿西方现代化获得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前期,视苏联模式为现代化的“真理”,走城市道路,造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挫折。此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领导了中国革命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照搬苏联经验,造成国民经济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上,从模仿型发展到自主型发展转变是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基本特征。示例三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从单一工业化到多维现代化的现代化。阐释: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口号,侧重于学习现代工业。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内容逐渐转向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借鉴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推动了现代化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化逐渐形成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综上,从单一工业化到多维现代化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