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高2026届)【命题学校:永川中学】(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2.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他们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结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1.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才有三家村式的 村落存在。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C.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每一个个体与乡村之间息息关联,乡村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B.随着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C.从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三个巨变来看,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D.现代化建设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变化,乡村社会秩序已经纳入国家基层政权建设之中。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4.请梳理材料一行文思路。5.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材料二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答案】1.C2.C3.B4.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②接着从“不流动”“地方性”“熟悉”“信用”四个角度来论证中国社会乡土性的特点。③最后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时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导读者结合当下现实进行思考。5.①现代社会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进,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逐渐解体。②现代社会传宗接代的思想逐渐淡化,乡土中国强烈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重要价值。③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城乡流动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错误,原文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B.“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错误,这是“机械的团结”的特点。D.“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原文是“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并没有比较两者。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错误,原文是“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注意“不只是……而且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符合乡土社会“他们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不太有变动”。B.为欧阳修游醉翁亭时所绘美景,与乡土社会特征无关。C.符合乡土社会“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以及“乡土社会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D.符合“村落与村落之间又彼此孤立”。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由材料一第1段关键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可知,提出观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其次,材料二第2段讲的是乡土社会的不流动性“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他们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第3段讲的是乡土社会的“地方性”,“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第4段讲的是乡土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第5段讲了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第6段讲的是乡土社会的“信用”问题,“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可见这部分从“不流动”“地方性”“熟悉”“信用”四个角度来论证中国社会乡土性的特点。 最后,材料最后一段“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可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时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导读者结合当下现实进行思考。【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可知,现代社会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进,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逐渐解体。②由“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可知,现代社会传宗接代的思想逐渐淡化,乡土中国强烈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重要价值。③由“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可知,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城乡流动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肩膀王愿坚西天,一抹晚霞正在消退;远处丘陵的后面,淡淡的雾气慢慢地升腾起来。通信员小秦望着前面茫茫的草地,皱起了眉头。现在,整个草地空荡荡的,看不见火光,听不见人声。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扁担换了个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这副担子,是两个钟头以前落到他的肩上的。还是刚过正午不久,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在离队处理伤口返回时走错了方向。当他顶风冒雨在烂泥里奔跑的时候,猛地撞到了这副担子上。这是两个不大的木箱,被棕绳紧紧地捆在一根小竹扁担上,里面装着不多的药品、纱布和几件医疗器械。就在担子前一米多远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红军战士牺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没走完长征道路的烈士,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起初,这一切是那么简单:担子,是战友留下的革命财产,必须挑上它。因此,他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一定能挑着它赶上队伍,走到宿营地。但是,当他走了两个小时以后发现,坚持下去越来越困难了。再加上寒冷和饥饿一齐袭来,他头晕得天旋地转,浑身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就在这时,他脚下被草根一绊,猛然摔倒了。他歪坐在地上,望着在眼前是动的水草、矮树和那对木箱,心想:“不行了,我是挑不动啦!就在这里歌一会儿。只一会儿……不要紧的,反正后面还有部队,反正……”这么一想,他觉得浑身的骨头架子都散了,那抓着扁担的手一松,倒了下去。朦胧间,听见有人在说话。小秦用力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正在一个人的怀里躺着呢。他仰脸望去,只见这位同志已经不年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宽阔的额角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纹路。尤其吸引他的,是那两道平直的一字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醒了!”那同志微微一笑,那双眼睛更温和、更慈祥了。他向旁边的战士问道:“做好了没有?”“好了,”一个背着驳壳枪的战士端着一个小搪瓷碗走过来。那位老同志接过碗,放在嘴边试了试,又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边。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汤。小秦吃着却是那样香甜。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那位老同志亲切地问道:“小鬼,你怎么掉队啦?”小秦吃着菜汤,简要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说。“对,那是一个好战士啊!”老同志深情地点了点头,“小鬼,你也是个好同志。看!你接过来,又把它挑了那么远。”得到了老同志的夸奖,小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是,”老同志亲切地摸着小秦的臂膀,又问了,“你为什么不继续往前走了呢?”“我,我想歇歇。”小秦坦白地说。“噢,想歇歇?”老同志指了指木箱,“那么,这东西怎么办呢?”“这……”小秦觉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了,他嗫嚅着说,“我一点儿劲也没有了……”“不!”老同志收敛了笑容,慢慢地摇了摇头,“你有劲,知道吗?你有很多很多的劲。”小秦不解地望着这位老同志。老同志没再说什么,他把小秦扶着站起来,然后拿出了一架望远镜。老同志把望远镜拿在手里,调整了一下距离,然后递给了他。小秦把镜子举在眼前,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望去。草地顿时变得清晰起来,就在夜幕垂下的天际,现出了点点火光。他高兴地跳着叫起来:“篝火!”“对,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老同志把一只大手搭在小秦肩头上,轻声地说,“篝火后边是什么地方呢?”小秦仔细地看了半天,摇了摇头:“我看不见了。”“看不见吗?”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边边。再往前,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陕北?”“对,陕北”老同志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 小秦觉得这些话,像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推着他,拉着他,向一个新的天地前进,他放下望远镜,激动地望着这位老同志。“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话,一下子钻进了这个小红军战士的心,引起了他深沉的思索。就在他想着的工夫,同志们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上路了。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着担子,迈开大步在队伍前头走着,那魁梧的身躯和宽阔的肩膀那么结实,那么健壮。仿佛就靠这个坚强的人的带动,整个队伍才走向前去。这时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迎面跑过来,向那位老同志敬了个礼,又朝小秦这边跑来。小秦不禁向干部问道:“前头那个挑担子的同志是谁呀?”“嘿,你这小鬼!”干部笑了,“那是我们的朱总司令啊!”“啊,是他?!”小秦怔住了。他连忙拔腿向前跑去,紧紧地抓住了扁担。“我说你有劲嘛!”朱总司令爱怜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担搁上去,“好,挑着吧!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和茹志鹃的《百合花》都塑造了小通讯员成士的形象,他们虽然性格、经历不相同,但都有极大的革命热情。B.小说开头写小秦挑扁担已经非常吃力,“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但他仍能努力向前走。C.小秦吃那碗野菜汤“狼吞虎咽”,吃得非常香甜,这既能表现出此时小秦已经饥饿至极,又能够反映长征路上的艰苦。D.小秦只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远方的篝火,并没有看到草地边和陕北,但是这三个目的地层层深化了他对革命目标的认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的景物描写点明故事的时间和天气状况,说明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也烘托了小秦饥寒交加之下内心的忧虑。B.小说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小秦遇到这对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C.小说运用了多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秦从起初的勇挑重担到后来的不能坚持而松懈,最后重燃革命斗 志的过程。D.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构成了这个革命故事的主体,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8.小说以“肩膀”为题,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9.茹志鹃的《百合花》表现了革命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具有人情之美,王愿坚的小说也是如此。请结合本篇小说简要分析。【答案】6.B7.B8.①意蕴丰富。表面指的是通讯员小秦和朱总司令的肩膀,实际象征担负起长征和未来革命重任的肩膀。②揭示主题,表明坚强的年轻战士必将接过长征的重担,完成未来革命的重任。③凸显人物,突出表现文中人物勇挑革命重担的形象。④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9.①小秦脱帽含泪作别牺牲的红军战士,表现出对战友去世的痛惜之情。②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亲自喂他野菜汤,又自己挑起扁担,表现了革命领袖对战士的关怀爱护之情。③朱总司令引导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现出革命领袖对战士的鼓励和教导之情。④小秦知道了朱总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担接了回来,表现出战士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爱戴之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错误。结合“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可知,他叹气是因为没赶上队伍而愁烦,没有后悔之意。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小说运用倒叙手法”错误。交代小秦遇到这对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是“插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意蕴丰富。结合“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扁担换了个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可知,通讯员小秦用肩膀挑扁担;“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着担子,迈开大步在队伍前头走着,那魁梧的身躯和宽阔的肩膀那么结实,那么健壮”可知,朱总司令用肩膀挑扁担;再结合“‘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可知,表面指的是通讯员小秦和 朱总司令的肩膀,实际象征担负起长征和未来革命重任的肩膀。揭示主题,结合“老同志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可知,毛主席正等着我们大家呢,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表明坚强的年轻战士必将接过长征的重担,完成未来革命的重任。凸显人物,结合“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可知,小秦意识到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突出表现文中人物勇挑革命重担的形象。以“肩膀”为题目,会让读者想象是什么样的“肩膀”呢,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结合“就在担子前一米多远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红军战士牺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没走完长征道路的烈士,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可知,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小秦脱帽含泪作别牺牲的红军战士,表现出对战友去世的痛惜之情。结合“小秦用力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正在一个人的怀里躺着呢。他仰脸望去,只见这位同志已经不年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宽阔的额角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纹路”可知,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结合“那位老同志接过碗,放在嘴边试了试,又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边。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汤。小秦吃着却是那样香甜”可知,朱总司令亲自喂他野菜汤;结合“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着担子,迈开大步在队伍前头走着,那魁梧的身躯和宽阔的肩膀那么结实,那么健壮”可知,朱总司令自己挑起了扁担。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亲自喂他野菜汤,又自己挑起扁担,表现了革命领袖对战士的关怀爱护之情。结合“小鬼,你也是个好同志。看!你接过来,又把它挑了那么远”可知,朱总司令夸奖小秦;结合“‘看不见吗?’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边边。再往前,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可知,朱总司令告诉小秦陕北革命根据地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朱总司令引导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现出革命领袖对战士的鼓励和教导之情。结合“他连忙拔腿向前跑去,紧紧地抓住了扁担。‘我说你有劲嘛!’朱总司令爱怜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担搁上去,‘好,挑着吧!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可知,小秦知道了朱总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担接了回来,表现出战士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爱戴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白浮游四方A尝乘月B与崔宗之C自采石D至金陵E著宫锦袍F坐舟中G旁若无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之后取字,二者常有某种联系,人们常称人用字,以表示尊敬。B.“因以命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C.益,本义为充满而向外流,后表示增益,文中“少益以学”与“益骜放不自修”两句中的“益”字含义相同。D.“与吴筠善”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就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以侠义自任,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写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 毫不停留思索。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代宗即位后,召他做官,然而他已经逝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2)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14.请结合文本分析,李白是如何得到皇帝接见并赐食,亲为调羹的?【答案】10.AEG11.C12.C13.(1)他的祖先在隋末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从西域逃回来,客居在巴西。(2)恰逢大赦,(李白)又回到寻阳,因事获罪被关入牢狱。14.①贺知章的推荐:贺知章读了他的文章发出惊叹并在玄宗面前提起他;②自身才华横溢:在大殿上与玄宗议论当世事情,并奏上一篇赋颂。【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乘月色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他穿着皇帝所赐的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人一样。“白浮游四方”中“白”是主语,“浮游”是谓语,“四方”是后置状语,结构完整,A处断开;“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省略主语李白,“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都是状语,“至”是谓语,“金陵”是宾语,结构完整,E处断开;“著宫锦袍坐舟中”,省略主语李白,“著宫锦袍”是动宾结构,作“坐”的状语,“坐舟中”是“坐(于)舟中”的省略,状语后置句,结构完整,G处断开。故在AEG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因”,因此/依据。句意:因此用来给他命名。/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C.错误。“益”,增加/更加。句意:如果稍加努力增长学问。/更加傲慢并放荡不羁。 D.正确。“善”,友好,交好/好,技艺高超。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句意:和吴筠友好。/每曲弹罢都令技艺高超的乐师叹服。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多次喝醉酒”错,由原文“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可知,李白曾经陪侍玄宗饮酒,喝醉后,让高力士脱靴,文中没有交代他多次喝醉酒。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因为;“徙”,流放;“遁”,逃跑;“客”,客居。(2)“会”,恰逢;“坐”,因……获罪;“下狱”,被关入牢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可知,贺知章的推荐:贺知章读了他的文章发出惊叹并在玄宗面前提起他;②由“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可知,自身才华横溢:在大殿上与玄宗议论当世事情,并奏上一篇赋颂。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帝第九代孙。他的祖先在隋末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从西域逃回来,客居在巴西。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用来给他命名。李白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州里推举有道科,他不应举。苏颋任益州长史,见到李白,对他感到奇异,说:“这人天才才智超群,如果稍加努力增长学问,就可和司马相如相比。”然而他喜欢纵横术、击剑,以侠义自任,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后来又客居任城,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每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和吴筠友好。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他前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文章,感慨惊叹道:“你,是天上谪居世间的仙人呀!”贺知章在玄宗面前说起他,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议论当世的事情,李白于是奏上一篇赋颂。玄宗赐食给李白,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院供奉。李白仍和饮酒之徒醉于市上。玄宗坐在沈香子亭里,突然之间心内有些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左右的人用水洒他脸,酒稍醒,他挥笔成文,词章 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几次设宴召见款待他。李白曾侍奉玄宗饮酒,喝醉后,叫高力士替他脱鞋靴。高力士素来贵重,因而以此为耻,便指摘他的诗来激怒杨贵妃,玄宗要给李白官做,杨贵妃总是阻止。李白自知不为皇上亲近的人所容忍,更加傲慢并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八仙人”。他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赐给金帛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乘月色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他穿着皇帝所赐的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人一样。安禄山造反,李白辗转往来于宿松、匡庐之间,永王李璘征用他为幕府僚佐。永王李璘起兵,李白逃回彭泽。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起初,李白游并州,曾见到郭子仪,认为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犯法,李白出面解救郭子仪使其免受处罚。这时郭子仪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给李白赎罪,于是皇帝下诏将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又回到寻阳,因事获罪被关入牢狱。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前往河南,路过寻阳,释放他并任用他为参谋,不久李白辞去参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李白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入朝任左拾遗,而李白已去世,终年六十多岁。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喜爱谢家青山,想在这里终老。到他死后,就埋葬在山的东麓。文宗时,下诏把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述怀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B.“梦中身”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人生如梦”都表达了相似的人生感慨。C.酒在上片、下片均有出现,意蕴相同,表明词人总是借饮酒来排遣内心的忧愁。D.本词写景、抒情和说理相融合,且用字传神精妙,如“溪”字的活用别有意境。16.在苏轼心目中,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闲人”?请结合整首词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抛弃名利,不必为人生的短暂虚幻而悲叹;②保持纯真,不再为自身怀才不遇而郁闷;③归隐田园,在自然山水之中自得其乐。【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表明诗人总想用饮酒来排遣内心的忧愁”,两次出现的“酒”,体现的是诗人善于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的豪放达观。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词中“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可知,苏轼认为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不值得我们徒然劳神费力,由此可知苏轼所说的成为真正“闲人”的内在因素:抛弃名利,不必为人生的短暂虚幻而悲叹。词中,“且陶陶、乐尽天真”的意思是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困境的态度是我们应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并且可以在“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意思是“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中找到快乐。唯有这样,才能在心态上真正做一个“闲人”,而不是整天被内心的忧伤所烦扰。由此,可得出成为“闲人”的另一个内在因素:保持纯真,不再为自身怀才不遇而郁闷从“几时归去”(意思是何时能归隐田园),可见诗人有归隐的想法,希望摆脱世事烦扰,成为一个在山水间自由自在的人。由此可知成为“闲人”的外在因素:归隐田园,在自然山水之中自得其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希望多纳贤才的愿望。(2)李白的诗歌充满瑰丽想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想象仙人身披彩虹,御风而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答案】①.山不厌高②.海不厌深③.霓为衣兮风为马④.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⑤.其间旦暮闻何物⑥.杜鹃啼血猿哀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厌”“霓”“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我曾九渡黄河。隆冬寒天,冰川崩裂,步履其上, 如临深渊,其峻,其险,令人神魂惊悚;而当初夏,山洪激发,奔腾澎湃,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千万里,其神魄,其气韵,顿使我心胸为之开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你,母亲的河流,啊!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曾记得,在黄土高原之上、延安凤凰山下,那的小屋里,那烛光闪烁之中,毛主席亲自分派我深入华北敌后。革命导师大气磅礴、奋笔直书的情景,至今想起,犹历历在目。接受任务后,我乘着皮筏,穿越滔滔波浪,强渡黄河。那一刻,我恍然悟到,毛主席的神魄,正是黄河的神魄。出发途中与完成任务后归来,我直观地感觉到了毛主席、纵横捭阖的从容潇洒和制定游击战、确立持久战的深思熟虑。斗转星移,天翻地覆。一唱雄鸡天下白。黄河是母亲河,千秋万载,不改其志。危难时,她发出怒吼,振聋发聩。太平时,她波翻浪舞,一路欢歌。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栉风沐雨寂静未雨绸缪宛然B.栉风沐雨幽静运筹帷幄依然C.筚路蓝缕幽静未雨绸缪宛然D.筚路蓝缕寂静运筹帷幄依然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啊!中华民族浩荡茫然、滂沱丰沛的发祥地!”从意思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0.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个秘密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的。B.是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像我这么做的。C.教室讲桌上的那本语文书是我的。D.“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如是说。【答案】18.B19.①叠词。原句用“浩浩”“茫茫”滂滂”“沛沛”这些叠词突出黄河流域面积大、河水浑浊、水量丰沛的特点。情感饱满真挚。②排比。有力突出黄河的气势磅礴,呈现如诗歌般的韵律美,传情达意酣畅淋漓。③短句。洋溢着对黄河母亲的热爱,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增强了感染力。④倒装。原句把四个定语后置,强调突出黄河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气势。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这里没有提到创业,是指战争年代在外奔波,应选“栉风沐雨”。 第二处,“幽静”强调的是环境的宁静、隐蔽,很少有人来往。而“寂静”强调的是无声的环境,没有人也没有声音。“幽静”更符合“小屋”的语境。第三处,“运筹帷幄”是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未雨绸缪”的意思是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做好打算。从上文看,语境是“出发途中与完成任务后归来”,所以不能用“未雨绸缪”,应选“运筹帷幄”。第四处,“依然”是照往常、依旧的意思,“宛然”是仿佛、很像的意思。从下文的“不改其志”可知应该用“依然”。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连用四个叠词,突出黄河流域面积大、河水浑浊、水量丰沛的特点。叠词的使用使语言音韵和谐,情感充沛。改句“浩荡茫然、滂沱丰沛”用词一般,缺少韵律美。原句“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然”四个句式连用,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烈,增强了语势,内容上突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改句采用单句表述,缺少形式美。原句“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都是三字句,形式上采用短句,简洁明快,感染力强,有利于抒发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之情。改句是长句,没有原句简洁。原句“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即黄河的定语,应该修饰黄河,此处后置,构成倒装句式,强调了黄河的特点,凸显了黄河的气势。改句是主谓句,没有强调突出。【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子的“是”的用法是动词,表判断。A.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强调的作用。B.用在句首,加重语气。C.为动词,表判断。D.为代词,这样。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型体育活动是展现文化面貌的绝佳平台。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①,也是展示中华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无论是“大莲花”“小莲花”“大玉琮”“杭州伞”等场馆造型,还是取材自钱江湖的“潮涌”会徽、融入良渚玉琮元素的“薪火” 火炬、呈现杭州湖山景观的“湖山”奖牌和“青花瓷”礼服,在杭州亚运会已经释出的诸多设计理念中,②。尽管尚未开幕,杭州亚运会就已经展现出文化盛会的风采。杭州亚运会将“智能”首次纳入办赛理念,亚组委以数字化改革作为牵引,将科技创新融入到亚运的全流程、各环节。不论是向全球首创推出的“亚运数字火炬手”,还是打造了亚运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或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的亚运统一网管系统,通过多维度全方位打造“智能亚运”服务体系,能够擦亮“智能亚运”金名片,向世界充分展现“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成效和最佳实践。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③。亚组委秉持“还馆于民”的理念,例如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陆续向社会惠民开放。我们相信,在“亚运惠”的加持下,“全民健身”运动定将跃上新台阶,掀起新高潮!2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这不仅是一次重大的体育赛事②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③更是全民的运动会22.①语序不当,“将‘智能’首次纳入”修改为“首次将‘智能’纳入”。②句式杂糅,把“作为”修改为“为”或把“以”修改为“把”。【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也是”可知这里应用“不仅是”;内容上要与“展示中华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形成递进,该句可从体育赛事本身来说,可填:这不仅是一次重大的体育赛事。②此处为总结性质的句子,前面“大莲花”“小莲花”“大玉琮”“杭州伞”等场馆造型,“潮涌”会徽、融入良渚玉琮元素的“薪火”火炬、呈现杭州湖山景观的“湖山”奖牌和“青花瓷”礼服,这些都呈现了中国元素,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③由“不仅”可知此处应有“更”之类的词语承接;由“还馆于民”可知此处是说全民参与,内容与“运动员的盛会”相对,可填:更是全民的运动会。【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首次”语序不当,该词应该修饰“将‘智能’纳入”,可将“将‘智能’首次纳入”修改为“首次将‘智能’纳入”。“以数字化改革作为牵引”句式杂糅,或者是“以……为”,或者是“把……作为”,此处可把“作为”修改为“为”,或把“以”修改为“把”。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树立了主天地沉浮、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禾下乘凉的理想;劳动模范张秉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作为一名高一学生,你刚步入人生新阶段,对理想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树立理想,照亮未来花开花谢,叶落满窗;红船百年,风华依旧。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已经站了起来,屹立于东方世界之巅。而这些伟大成果,都离不开共产主义接班人手中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前辈以理想为指引,以行动为抓手,以建设美好中国为未来奋斗目标,今天,他们取得了成功。他们的做法就是我们的榜样,青少年更要树立远大理想,让理想之光,照亮未来之路。人缺钙就会骨头软。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人的意志就不会坚定;精神上缺钙,人就会得“软骨病”,脚都迈不开,怎样走路?树立崇高理想,为未来指明方向。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追逐梦想的有一群中国年轻人。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奥运健儿们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残奥会让孩子们看到,即便身体不完美,拥有梦想就有飞翔的翅膀。而在地球之外的天和核心舱中,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把课堂搬上太空,也把孩子对未来的探索引向了星辰大海。他们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00后”奥运健儿陈芋汐就是让理想之光照亮自己未来之路典型代表。2015年,10岁的陈芋汐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深受鼓舞,写下了一篇观后感:“不朽的英雄是我学习的榜样,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向着我的目标努力、勇敢地前进。”那一期《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的主题以及贯穿其中的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等中华传统美德深深扎根在陈芋汐心中。不论是面对运动还是学习,陈芋汐都坚定不移地将这些美德牢记于心并付诸实践,终于在2021年东京奥运赛场上实现了为国争光的理想。在理想照亮未来的路上,不管多艰难,都踏踏实实坚定不移地干。彭士禄是我们党早期领导人革命澎湃烈士的儿子,他一生为理想而践行党的初心,用行动捍卫使命,成为大国重器。彭士禄4 岁那年,父母牺牲,变成孤儿。童年受尽人间苦难,被老百姓舍生保护。过起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8岁被捕入狱,目睹“亲人们”为自己受刑;10岁时,因狱友掩护被营救出狱,双腿被折磨得无法走路,硬是一路爬了十几里才回到家。此生为国干了两件大事:造核潜艇与建核电站。正是理想之光,照亮了彭士禄未来的路,让他能够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矢志不渝,铸就华章。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群像,都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以榜样力量“育新人”,让理想照亮中国未来,惟愿前进路上,青少年立鸿鹄志、增爱国情,不断奔跑向前,跑得更远,跑出精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这是一段关于理想的材料。材料先指出理想的重要作用,然后分别列举了毛泽东、袁隆平及张张秉贵的理想。写作的提示就是作为高一学生,如何认识并思考理想。理想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理想就是指路明灯,给我们指明方向,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因为有远大的理想。比如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从小就有为中华崛起的理想,因此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盛贡献力量。大人物有大理想,小人物也要有小理想,总之,人不能没有理想。当然,如果有了理想,就要为理想努力奋斗。因为人不能只有理想而不付诸行动,如果只有理想不去行动那是空想。如果理想与行动结合起来,才会实现理想,才会有大的成就。理想终归是理想,树立自己的理想时也要考虑现实。因此说,要想使文章具有深度,也可以从理想与现实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写作时,可针对“坚守理想与接受现实”这一对双生关系展开思辨性分析,可以肯定青年对理想信念坚守和执着,也可针对青年人不满现实或对现实的超越进行批判性分析。针对前者,毫无疑问应当赞扬年轻人不甘放弃理想,是自我追求更好生活的坚持,是实现更好的自我价值的孤勇。同时也可适当提醒避免因此而好高骛远。针对后者,应当指出,青年在现实中经风雨、长本事,努力踏实地工作,将理想和现实紧密结合,也可以大有作为。当然,也可指出,最好的选择是既忠于理想,又直面现实。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立意: 1.用理想照亮未来,用奋斗成就自己。2.传承先辈理想,共筑中华辉煌。3.高远的理想,让人生有方向。4.理想要与现实结合起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5:4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3.3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