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2课时灭火原理爆炸与防爆安全课件(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3/26

4/26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2课时灭火原理爆炸与防爆安全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新课导入如果控制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能够灭火了。那么,请你思考:有哪些燃烧的条件可以人为地控制乃至消除呢? 推进新课讨论:你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实例吗?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扑灭即可。堆放杂物的木箱起火用水扑灭。 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b.实验时不慎将少量酒精滴在台上并着火燃烧,立即用湿布盖住燃着的酒精。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熄。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以下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d.扑灭森林火灾时,救火人员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放火烧去那片草地,形成隔离带。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从上述实例分析可知,灭火的原理是:第一,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第二,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第三,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请你思考: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只要具备一项便可灭火呢?为什么? 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不仅要利用燃烧为人类造福,也要学习防火、灭火及失火自救等知识和方法。 家庭防火小知识 知识视窗几种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大家知道面粉厂和加油站等都挂有“严禁烟火”的警示牌,为什么呢? 由于细小的面粉或汽油蒸气等易燃物与空气接触很充分,当它被引燃时,会急速燃烧,从而在短暂的时间里聚积大量的热,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爆炸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这些易爆的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爆炸极限。 定向爆破拆除楼房开山采矿烟花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它也可以为人类服务。利用爆炸为人类服务 知识视窗注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易燃和易爆物(如硫黄、白磷、酒精、汽油、煤气和炸药等)极易着火燃烧,甚至引发爆炸,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因此,存放、保管、运输和使用这类危险品时,都要格外小心,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确保安全。 知识视窗 知识视窗生产、使用和贮存这类危险品的厂房、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要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消除静电的设备;要配齐充足、有效的消防器材,严禁烟火。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负责安全工作。 知识视窗要分类存放危险品,不要混存;不能堆得太密、过高,应留有通道;注意防火、防晒和防漏;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知识视窗所有放置危险品的容器要牢固、密封,容器外要有醒目的警示性标志,并标明物质名称、化学性质和注意事项。 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B.所有的火灾都可用水扑灭C.所有的可燃物燃烧时都有火焰D.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D 2.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A.消除可燃物B.降低蜡烛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D 3.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A.水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离了可燃物B.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D.水隔绝了空气C 4.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B 课堂小结灭火只要除去燃烧三条件中的任一条便可。注意防止爆炸造成的灾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3-12-31 13:35:07 页数:26
价格:¥2 大小:4.2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