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微专题2气象灾害及其防治(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微专题2 气象灾害及其防治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影响热带气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狂风、暴雨、风暴潮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出现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等,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2.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治措施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特点防治措施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寒潮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春秋季节危害最大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春旱华北3—5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引水灌溉;改进耕作制度等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梅雨过后,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风沙天气东北、华北、西北冬春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风雪天气地膜覆盖等[思维拓展]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1)时间分布规律。(2)空间分布规律。 3.气象灾害的相关性(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2023·永州三模)雹灾是指冰雹降落造成的灾害,冰雹是一种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我国冰雹天气大多出现在春夏季节,也可能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难以提前预报。下图示意冰雹形成过程。据此,完成1~3题。1.冰雹形成的必备条件有(  )①云内水分充沛,有较厚不稳定层②云内气流上升强烈且不均匀③云层垂直厚度与冻结层一致④有积雨云,且受地形强烈抬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冰雹天气难以预测是因其(  )①降水量大 ②降水历时长 ③持续时间短④局地性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4月4日,永州多地突降冰雹,最大的冰雹竟和鸡蛋差不多大。有关此次雹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雹融化容易造成城市内涝B.冷暖气流剧烈交汇上升形成冰雹C.兴建水利工程可以减少雹灾发生D.将造成今年永州水稻大规模减产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冰雹是在强对流天气影响下产生的,需要气流强烈上升且不稳定,水分充沛能够凝结为较大的冰晶,在下降过程中不能完全融化,从而形成冰雹。当云层垂直厚度与冻结层一致,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但不一定会形成冰雹,还要考虑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冰雹是强对流的产物,和地形雨的形成机制不同,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第2题,冰雹天气难以预测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时间短,分布区域小。冰雹不是一个常见的、持续性的天气过程,故③④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第3 题,冰雹的危害,主要是冰雹降落时,由于重量大、速度快,造成的农作物、建筑物等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害,B项正确。城市内涝主要考虑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程度和降水强度,冰雹逐渐融化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不大,排除A项;兴建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降低洪涝灾害,排除C项;冰雹产生区域较小,不会造成水稻的大规模减产,排除D项。故选B。答案:1.A 2.D 3.B4.(2022·浙江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 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1)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2)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一般是受东移的高压控制,受高气压控制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晴天多;五六月份太阳直射点逐步向北运动,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受高压控制,其以晴天为主,气温上升速度快,温差进一步增大,气压梯度力增大,风速较大,地表水分迅速蒸发,形成低湿天气。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到4—6月份是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拔节至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需水量较大,若此时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防治干热风,会造成水资源大量的浪费,易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同时冬小麦生长期怕湿涝,大水漫灌会影响冬小麦生长期品质,可能造成冬小麦减产;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是一种出现时间较短的灾害,其受灾时间短,且大水漫灌易造成地表大量积水,在短暂的干热风之后,其排水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同时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快,地表多大风,蒸发旺盛,大水漫灌易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上升,加剧该地的盐碱化。答案:(1)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2)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05 17:35:02 页数:6
价格:¥2 大小:849.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