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质量监测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渝北中学高2024届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全卷共24个选择题,3个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庄子·天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学术史著作,其中对于某家学说的描述为:“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这一学派主张()A.兼爱非攻B.政治复古C.清静无为D.法治天下2.汉文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募民徙朔方十万口”;汉武帝时期,“通西南夷道”,并“募豪民田南夷”,此外派司马迁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以其故俗治,毋赋税”。以上材料说明西汉时期()A.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B.采取多元措施促进民族交融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3.汉至晋初的文章,倾向于将多种实用文体写成小短文,一般仅长数十字或百余字,文字简约。东晋南朝以来,文士将注意力倾注到布局谋篇,长文逐渐增多。这一变化得益于A.书写载体的变化B.门阀士族的推动C.世俗文学的繁荣D.选官制度的变革4.通观东汉迄于唐中叶600余年间客与部曲的演变过程,始终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基本矛盾呈 现出来,即逃亡农民依托豪强充当佃客、佃家、私属等,而国家又企图使他们复归为编户。这一矛盾A.伴随着均田制的推行而消失B.是国家陷入长期动荡的根源C.推动了赋税征收标准的变革D.催生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5.关于辽宋夏金元的历史,对照下图表述正确的是A.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在①建立辽B.金为控制中原地区迁都到③处C.元军占领②结束了南宋的统治D.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④的管理6.明末短篇话本小说《型世言》设计的人物形象很有特色:第一回,借人物形象阐扬“忠”“义”“节”的思想观;第二、三、四回是“孝”;第五回重点是“义”;第六回是节烈。据此可知,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设计A.迎合了平民阶层的审美以及品位B.有利于理学观念的世俗化C.体现了统治者对百姓的道德教化D.反映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牛有牛之体,有牛之用;马有马之体,有马之用......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进而他指出“中学 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这一观点旨在A.为革命提供理论依据B.解释实业救国的合理性C.指出洋务运动的弊端D.宣传变法改革挽救危机8.下图是1900年发表的漫画《在治疗中》,该画描绘道:“中国佬”被送进医院,躺在“布尔”(当时英国与南非布尔人发生战争)旁边的一张床上,英国医生每天都来检查病情。布尔人定期喝“罗伯茨药水”(英国驻南非总司令),而中国佬则采用“西摩合剂”(侵华的英军总指挥官)该漫画A.意在批判义和团破坏文明B.体现西方侵略具有正面效应C.渗透了英国殖民者的傲慢D.反映出中非人民合作反侵略9.下面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收支统计表(单位:万银元)据表可知,当时收入项目收入数目支出项目支出数目外债850政府各部及会议80公债及私人借款277海陆军费1400发行新钞100外债佣金和私债65两淮盐税110杂项开支5其他50  总计1387 1550A.革命政府难以掌控辖地B.帝国主义阻碍中国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D.旧官僚等抵抗革命进程10.1924年,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演讲时指出,“要联络全体的农民来同政府合作,慢慢商量来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办法。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由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革命B.建立工农联盟政权C.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D.确立政治协商机制1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全国瞩目之地。知识分子和政界精英在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抗战歌曲中,借助“白山黑水”“大豆”“高梁”“森林”“煤矿”等符号,将其中景观的象征意义深入地传达给普通大众。这一构建A.表明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B.意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讽刺了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D.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12.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写道:“该战斗……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损害甚大。”与该记载对应的这些战争(  )A.揭开了反攻日军的序幕B.是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C.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13.1944年,毛泽东在接受英国记者斯坦因采访时表示:“引进现代生产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目前中国革命的任务之一,但为了发展工业,必须首先解决土地问题,没有一场反封建的土地制度的革命,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这表明A.中共愿与国民党组建联合政府B.土地公有化是工业化的前提C.中共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D.当时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14.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民族资本家准备将企业上交国家,政府并未接受。对此,周恩来说“和平转变,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要转变得很自然,‘水到渠成’”。这主要是 因为(  )A.朝鲜战争尚未结束B.国民经济尚未恢复C.土地改革尚未完成D.国土尚未完全解放15.图中阶段甲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解放思想深化改革16.上古时期的埃及,帝国国王掌握着官僚的任命、军事大权和神权;两河流域王国时代,阿卡德王国君主萨尔贡自称“正义之王”,维持着庞大的常备军;西周时期,周王设置事务官管理天下,诸侯均要向王承担义务。据此可知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B.亚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基本趋同C.大河文明各区域均采用官僚政治D.农耕文明早期国家治理的同一性17.帕提亚(安息)王朝早期,希腊语是官方语言之一,社会上层以精通希腊文化为荣,宫廷中经常上演希腊戏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亚历山大东征B.雅典民主制的辉煌C.丝绸之路开通D.罗马帝国的影响力18.在巴西的历史中,里约热内卢曾一度成为葡萄牙的首都。1807年葡萄牙王室在若昂六世带领下出逃迁往巴西,完成了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搬迁。与这一“搬迁”事件紧密相关的是 A.宗教改革B.克里米亚战争C.工业革命D.拿破仑战争19.如图中A、B两处是16世纪时的两个极盛的国家。它们分别是A.印加、桑海B.阿兹特克、阿克苏姆C.玛雅、加纳D.马里、大津巴布韦20.1537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打破罗马教会的文化垄断,允许英文版《圣经》在英国发行。面对兴起的新教运动,他又宣称天主教教义不可改变,其在位期同,因宗教问题被处极刑有数千人之多。这表明当时英国A.宗教政策自相矛盾B.宗教改革走向失败C.君主权力不断强化D.维护天主教会权威21.下图是选自1543年外科医生维萨里出版的《人体的构造》一书中的插图,插图的注释为“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拯救人类,否则一切事物都将面临死亡”,这一插图和言论反映了当时A.天主教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束缚B.倡导理性积极探索新知的观念 C.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时代要求D.黑死病流行威胁人类生命健康22.1860—1865年,巴西东北海岸的原棉产量实现了倍增;埃及长绒棉的出口量从1860年的2700万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万公斤;被英国视为棉花“补足产区”的印度,一跃而成为英国头号原棉进口地,在1862年时甚至占到英国棉花进口的近90%。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A.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C.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D.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23.马丁·伯纳尔在《黑色的雅典娜》(1987年)一书中指出,作为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人发明了一个所谓起源于“民主”的希腊的纯粹欧洲传统的历史神话,其实希腊也实行奴隶制和性别歧视。作者意在A.解读传统神话历史渊源B.批判欧洲文化殖民主义C.指出欧洲文艺复兴本质D.揭示历史的时代局限性24.1871年,马克思发文指出法国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在1866—1867年世界性资本主义危机的冲击,以及路易·波拿巴(拿破仑三世)穷兵黩武对外扩张政策连续失败的条件下发生的。在此,马克思A.否定了巴黎公社的社会主义性质B.认为巴黎公社只是一个偶发事件C.看到巴黎公社代表工人农民利益D.指出了巴黎公社发生的社会条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5分,27题12分,共52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的一律不给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普法战争后,为了实现国家军事崛起,民族复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军事教育,以培养未来的“公民战士”。教育部携手军方和各民间组织,帮助初等学校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初等学校努力结合各门课程各自的学科特点,与体育课共同构建起一个多学科渗透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为法兰西民族在身心上双重实现“民族新生”,以及为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助力。——摘编自曾晓阳《民族复兴视域下的近代法国初等学校军事教育》材料二始于清末的军国民教育思想是对近代国际军国民教育思潮的主动适应与学习。它顺应了当时中国人急图救亡的政治需求,得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大力倡导。其重要内容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军事知识的教育和军事技能的训练,重视学校体育,改善学生体质,使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宣传武人战功,进行爱国的尚武教育,以培养国民的民族观念和爱国精神。——摘编自韩玉霞《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材料三1985年,教育部、总参谋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训练试点,要求将“军事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起,“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由试点转为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军事课”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素质类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程建《浅析普通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相关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初等学校军事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法国相比,清末军国民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10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学校军事教育的认识。(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直到15世纪之后人类世界才真正开始尝试相互碰撞、物资交换,开始了相互支配和冲突以及文化的交流。大洋航海之路一旦被打开,世界各大陆迅速实现了相互连结。海洋不再是交流的障碍,开始扮演超高速公路的角色。各文明圈和生态界的各要素向全世界扩散,我们生活的近代世界也随之经历了激变。……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韩)朱京哲《深蓝帝国:海洋争霸时代1400—1900》材料二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1500年以来海上单极的相对权力变化曲线图——摘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大洋航海之路被打开”的原因,并概括“大洋航海之路”打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7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勘,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于是而遂有强烈之“战胜与克服欲”。此种民族,其内心深处,无论其为世界观或人生观,皆有一种强烈之“对立感”,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此乃与其战胜克服之要求相呼应。故此种文化之特性 常见为“征伐的”“侵略的”。农业生活所依赖,曰气候、曰雨泽、曰土壤,此三者,皆非由人类自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惟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故农耕文化子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1940年)渝北中学高2024届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5ADACB6—10BDCAC11—15BDCBD16—20DADAC21—24BABD25.(25分)(1)特点:由国家主导;参与主体广泛;多门学科共同承担;以民族复兴为主要追求。(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意义:有助于提高法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与军事素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巩固了民主共和制度;为法国在一战中顶住德军攻势(最终战胜德国)提供了有生力量。(6分,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之处:借鉴与学习国外教育思潮;带有鲜明的救亡图存色彩;重视对军人战绩的宣传;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推广。(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剧;西学东渐,西方军事教育思想传人中国;维新思想启迪了民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6分)(3)认识:加强学校军事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学校军事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加强学校军事教育,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学校军事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6.(15分)(1)原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商业危机下传统商路不能满足欧洲人对亚洲香料、奢侈品的需求;传播基督教的热情;(任答两点4分)影响:推动了商品、物种、人口等的全球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型。(任答两点得4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开启了世界海上单极霸权的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主导海上霸权;18世纪以后,英国逐渐确立海上霸权,海上单极格局在英国霸权时代到达巅峰;20世纪后海上单极格局开始步入下降趋势,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可见,16世纪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了海洋霸权,海上格局演变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制衡趋势。(分三个时段作答共6分,总结1分,共7分)27.(12分)示例论题:钱穆对游牧、商业和农业文化的学术观点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2分)评析: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多次南下侵扰中原或建立政权,甚至统一全国,如契丹人建辽,女真人建立金朝,蒙古族甚至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正是游牧文化因“内不足”而“向外寻求”的表现,是“流动”和“征伐”等特性的体现。(3分)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滨海的西方国家开展或完成工业革命后,多次入侵亚非拉国家,掠夺工业原料,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侵犯了这些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冲击了他们的传统社会结构,正体现了商业文化的“进取”和“侵略”。(3分)中国古代农民以农耕生活为主,由于所求(如风调雨顺)并不以自我意志为转移,故生活方式以固守本土、安定守成、质朴厚重、沉着稳健、崇尚和平为特征,一定程度上又体现了农业文化的“静定”和“保守”。(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23:50: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675.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