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楼记PPT课件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3/24

4/24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岳阳楼记范仲淹 目录学习目标01导入新课02整体感知03理清文章脉络,背诵课文04布置作业05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积累掌握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 江西的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湖北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声名远播。洞庭淜畔的岳阳楼,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而名扬天下;到了宋代,更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本文的记述,去洞庭一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吧!导入新课 1.范读课文(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自由朗读两遍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做到流利朗读。整体感知 2.疏通文义。(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如遇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越明年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朝晖夕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连月不开薄暮冥冥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至若春和景明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是进亦忧,退亦忧微斯人,吾谁与归(2)翻译课文。 文章首先交代写作缘由(第1段),再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然后叙写“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为下文“二者之为”张本,最后点明题旨,用“斯人”呼应开头“滕子京”,以示慰勉之意。理清文章脉络,背诵课文 1.背诵默写全文。2.翻译课文。布置作业 目录学习目标01复习旧课02问题研讨03品析语言04拓展延伸05总结06作业07 学习目标1.品味优美语言,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2.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复习旧课1.检查常用文言词语及重点语句的翻译。2.抽查背诵。 问题研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奋发有为,有阔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2.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3.课文第3.4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第3段描绘了洞庭溯一幅阴冷的画面,第4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晴朗的画面。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类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7.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做铺垫。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他们的形态虽有别,但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已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或好的词语,仔细揣摩品味。品析语言示例:“衔远山,吞长江”一句中“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第3段文字运用四字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极力描绘出一幅阴冷的画面,读后给人一种天昏地暗、阴风惨惨的感觉。 2.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本文语言流利畅达,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那么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呢? 本文骈句、散句的运用,依文章的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性文字运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采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结合,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劝说君主要“乐以天下,优以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它在内容上有何联系?(教师可简要介绍孟子及儒家的有关思想)(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拓展延伸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探究问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总结 1.默写课文2.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人,请举一例,简介其主要事迹。3.搜集描写岳阳楼景观的诗文。作业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21:45:01 页数:24
价格:¥2 大小:895.9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