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2023学年江苏南通如皋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南通如皋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日积月累。1.下列几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懒惰(dòu)嗜好(shì)强逼(qiáng)榨油(zhà)B.眼睑(jiǎn)苔藓(xiān)削弱(xuē)冠军(guàn)C.酬谢(chóu)监狱(jiān)凛冽(lǐn)珊瑚(hú)D.嫉妒(jì)估量(gū)客栈(zhàn)誊写(tén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A.懒惰(dòu)——duò;B.苔藓(xiān)——xiǎn;D.嫉妒(jì)——jí。故选C。2.下列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联结搭乘崩踏应接不暇B.爱慕燥声胆怯金碧辉煌C.恩惠迟延仿照震天动地D.烦琐稀罕镜匣完壁归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能力。A.崩踏——崩塌;B.燥声——噪声;D.烦琐——繁琐。故选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消防队员想方设法去营救地震中被掩埋在废墟下的群众。B.叔叔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C.奶奶直言不讳,总喜欢打开天窗说亮话。D.他做事情畏首畏尾,遇到事情总是鼻子都气歪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A.想方设法:想尽办法结合句子消防队员想尽办法去营救地震中被掩埋在废墟下的群众。符合语境。B.足智多谋: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叔叔是个智谋很多,善于料事和用计的人,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符合语境。C.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奶奶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总喜欢打开天窗说亮话。符合语境。D.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不符合语境。可以用“前怕狼后怕虎”。故选D。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谈读书》中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其中“眼到”最重要。B.许地山在《落花生》中,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了做人的道理。C.《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合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D.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古人谈读书》中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其中“心到”最重要。选项中“眼到”最重要,说法有误。故选A。5.下列诗句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句是(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A.卧看牵牛织女星B.牵牛织女渡河桥C.年年七夕渡瑶轩D.同到牵牛织女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识记。《乞巧》原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意思是: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6.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景抒情”这一手法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理解。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汪伦的深情厚谊,以及与好友离别不舍的思想感情。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表现了稚童的聪慧和心计,又充满童真。没有运用“借景抒情”这一手法。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煦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这大江南,那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才会照着我回到山下的家呢?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远在他乡,思念故乡和亲人,渴望早日返回家乡的心情。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的愁闷心情。故选B。读文答题。 请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刷脸时代①走在大街上,不经意间闯了红灯,你的姓名、籍贯等就会被曝光。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做到,即使你遮住了脸部面积的2/3,人脸识别机器也一样能把你认出来。②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即通常所说的刷脸技术。③刷脸技术,正在快步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消费,刷脸支付;回家或住酒店,刷脸开门;坐动车或飞机,刷脸进站;办社保或取现金,还是刷脸……④就拿刷脸支付来说,刷脸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不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⑤刷脸支付就像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各种机构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⑥在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深思。7.短文第③自然段列举了刷脸技术“正在快步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下面几个选项中不在列举范围的是( )A.消费,刷脸支付B闯红灯被曝光C.回家或住酒店,刷脸开门D.刷脸办社保或取现金8.在刷脸支付中,不属于刷脸技术特点的是( )A.高安全性B.高实时性C.高机动性D.高准确率9.短文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B.列数字C.作比较D.举例子10.第⑤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A.刷脸支付的高科技含量和它的优势。B.刷脸支付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存在一定的隐患。C.刷脸支付有明显的缺陷,将被禁止。D.刷脸支付这项技术未来会有更好的前景。11.下列说法中,与本文内容不吻合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B.刷脸支付这项技术使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C.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会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答案】7.B8.C9.A10.A11.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重点信息的抓取。结合阅读短文第③段中“刷脸技术,正在快步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消费,刷脸支付;回家或住酒店,刷脸开门;坐动车或飞机,刷脸进站;办社保或取现金,还是刷脸”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阅读短文第④段“刷脸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可知刷脸技术特点是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理解。分析句子“刷脸支付就像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句中将“刷脸支付”比作了“芝麻开门的钥匙”,是打比方。 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语段的理解。分析短文第⑤段中“刷脸支付就像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可知刷脸支付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它独特的优势。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阅读短文第⑤段“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故选D。请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屋顶上的月光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非常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千米外的汉堡拜师学艺。②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场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虽然来到了汉堡,音乐老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③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如鱼得水。//④少年渐渐不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不屑一顾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⑤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上屋顶,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⑥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不禁潸然泪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⑦少年终于以偿夙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⑧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难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⑨“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12.根据文中用“//”标出的段落,你认为填入横线上的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历经艰辛,拜师学艺→→反思成功,照亮理想A.四处奔波,终于安身B.兄弟团聚,携手前进C.感动哥哥,美梦成真D.遭遇挫折,沉醉其中13.下列说法中,与第②③自然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他来到汉堡,音乐老师的收费很昂贵,他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B.在汉堡,没有一位老师愿意收他做学生。C.到了撒勒,在他的苦苦哀求之下,一位校长终于允许他在音乐学校旁听。D.有了学习机会的他,已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进步很快。14.第④自然段中,哥哥不给弟弟著名作曲家的曲谱,是因为( )A.哥哥认为弟弟练习一些简单的曲谱就足够了。B.哥哥不关心弟弟,兄弟之间感情淡薄。C.哥哥不想让弟弟在音乐上的成就超过自己。D.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15.第⑥自然段中哥哥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的原因是( ) A.哥哥念及手足情深,决定支持弟弟深造。B.哥哥演出辛苦,指望弟弟深造之后能够帮助家里改善生活条件。C.他被弟弟的演奏感染了,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D.他是在弟弟的要求下才不得不支持弟弟深造的。16.对题目“屋顶上的月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巴赫因为家里穷,点不起油灯,他就爬上屋顶,在明亮的月光下抄写曲谱。B.作者用“屋顶的月光”为题,是想告诉人们月光如此明亮,如此美丽,使人深深地陶醉。C.“屋顶上的月光”暗指心中的理想,它指引人们克服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D.作者用“屋顶的月光”为题,是想告诉人们巴赫永远忘不了那助他成功的月光。【答案】12C13.B14.D15.C16.C【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段意的掌握。结合④到⑦段可知,“少年”为了学习更多更好的曲谱,他都趁哥哥不在家时用心的抄写并刻苦练习,直到哥哥回来发现他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演奏好“自己”十几年还觉得吃力的曲谱时,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最终以偿夙愿,美梦成真。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②③自然段内容可知,ACD选项说法正确,结合句子“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可知B项说法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④自然段中的句子“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可知哥哥不给弟弟著名作曲家的曲谱,是因为觉得弟弟基本功还不够好,对他的实力还不够了解,等他练好以后再给他演奏。故选D。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⑥自然段中内容可知,“哥哥”已经被“弟弟”深情的演奏打动,他意识到“弟弟”在音乐方面有天赋,因为他能演奏好“自己”演奏了“十几年的曲谱”。再加上弟弟勤奋,相信他能够成功的。因此哥哥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本文记叙了巴赫刻苦求学,最后美梦成真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拥有理想,它指引人们克服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故选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7.读书交流《民间故事园》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老太婆,一次又一次地让渔夫传话给金鱼,要求金鱼帮她实现愿望,到最后却还是一无所有。当渔夫再次见到坐在门槛上的老太婆,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用一段对话写下来,不少于80字。【答案】当渔夫再次见到坐在门槛上的老太婆,她刚刚停止疯狂地哭闹,却依然不肯接受眼前的一切。渔夫叹着气说:“追求好的生活处境没有错,但关键是要适度,过度贪婪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做人不能太贪婪,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生活的窘迫才是最合适的。我以后会继续努力打渔,不会让你饿肚子的。”老太婆望着渔夫,诧异地说:“我原来对你态度那么恶劣,你还愿意继续和我过日子吗?”渔夫点点头,背起渔网,一边向海边走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平淡的日子,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望着渔夫的背影,老太婆默默地站起来,拿起旧网开始补起来。【解析】【详解】考查了续写。完成此类题目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再作答。续写部分必须保持与原文的同一性。所谓“同一”,就是主题的同一、人物的同一、线索的同一、语言风格的同一。例:当渔夫再次见到坐在门槛上的老太婆,渔夫看着她说:“ 追求好的生活初衷是对的,我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能更好的生活,但这个前提是经过我们辛勤的双手去创造的,一心想着不劳而获,进而变得贪婪,本就违背了我们的初心,现在这样的生活挺好的,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不会让你饿肚子”。老太婆愧疚的看着渔夫:“我曾经对你那么恶劣,你却仍然接纳我,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勤恳的工作,和你好好过日子。”渔夫点点头,背起渔网,一边向海边走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平淡的日子,挺好的。”18.习作如果要给班级的一位同学画一幅漫画,你会选择画谁呢?是古灵精怪的“开心果”,还是多才多艺的“智多星”?是脾气火爆的“红辣椒”,还是慢条斯理的“小蜗牛”?先想想这位同学有什么特点,然后选择一两件最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把这位可爱的同学用文字“画”出来。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400字。【答案】例文:“漫画”同学我要给能吃的,会社交的小明同学画一幅漫画。小明同学长的胖胖的。只要一说到小明,我的脑海里就想到一个词“胖墩”。他的头发一点也不飘逸,即使跳起来或被风吹,头发也像被胶水黏佳了一样,和他的脑袋紧紧贴在一起。我发现有句诗很适合他的头发——“咬定青山不放松”。他的耳朵神奇得可以做到一些人做不到的动作——可以轻微的晃一晃。我到现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也教不会我。小明同学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又能吃又吃的快。一次我俩在一家面馆吃面,我先分了他七八口才能吃完的量。他拿个勺子拔着面就往嘴里倒,他的嘴就像个无底洞,那么多面竟然全倒进去了,而且还没噎着。我吃惊的两个眼睛瞪得溜圆,一动不动地看着他。我曾跟小明炫耀自己吃得多,结果小明说他有一次吃了三个汉堡,七八个鸡腿。这次我直接吓成了金鱼鱼眼,呆呆地看着他。关于吃饭,我真的是佩服他的“不怕辣神功”。他在那家面馆要了一份特辣的豆腐皮,我也能吃辣,却吃不了这特辣的豆腐皮。第一次吃它的时候,感觉有一群白蚁在用吃奶的劲儿咬我的嘴,我觉的嘴都快肿了,想往外喷火。但是小明吃的津津有味,三五串的一起吃也没事,最后还把辣椒水给喝了,我心想他是不是四川人?小明很有社交能力,他向陌生人问话时,都会用上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请帮我、谢谢……他一用这些礼貌用语,别人就无法拒绝他了。有一个星期天,我和他去找小刚玩,听声音不是小刚,便说:“叔叔您好,请问小刚在吗?我是他同学。”“他去打羽毛球去了”。小明又礼貌的问:“请问可不可以让他打完羽毛球到洛浦公园门口找我们呢?“ 叔权答应了。我对小明佩服的五体投地,虽然我也会用这些礼貌用语,可就是没他用地那么顺口。以后得多向他学习。这就是我的“海口”同学,擅社交的胖墩小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本题为自命题的写人作文,要求用漫画的手法写一位你印象深刻的同学。首先确定习作题目,如《“漫画”同学》等,然后思考如何表现他的特点。写时要注意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其特点,并表达你的感情。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开头:可使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你要写的同学,或者从外貌着手写出同学的特点。过程:结合具体事例,注意运用“漫画”的手法刻面人物,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结尾:可以反问句的形式加强人物特点或者写写他给你带来的启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26 09:30: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52.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