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嘉兴市嘉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调研(12月)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嘉兴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调研高二年级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白陉古道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一段“之”字形原始古道(“七十二拐”),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山西、河南及江南诸省的咽喉要道,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废弃,成了户外爱好者的天堂。白陉古道的路面不是阶梯石阶,而是缓坡方式石砌路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七十二拐”的路面采用缓坡方式石砌路面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建造难度B.建造技术落后C.便于积雪滑落D.方便车辆通行2.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减少B.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C.地质灾害频繁损毁道路D.沿古道通行危险系数较高【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七十二拐”位于太行山区,地势起伏大,为了方便车辆通行,采用缓坡方式,D正确;缓坡方式会增加建造难度,A错误;缓坡方式与建造技术无关,B错误;缓坡方式不利于积雪滑落,C错误。所以选D。【2题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技术水平的进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对白陉古道形成巨大冲击,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B正确;随着经济发展,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增加,A错误;太行山区地质灾害较少,C错误;白陉古道为缓坡,通行危险系数较低,D错误。所以选B。【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选线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土地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经济展,尽量减少投资,维护地区稳定,巩固国防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3)科技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四川泸州一男孩在河边玩耍时,发现河床上有一些凸起的类似蜥脚类生物“脚印”。经专家现场鉴定,是恐龙足迹化石。图1为恐龙足迹化石,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图2中丁为变质岩,该足迹化石是在哪一类岩石中发现的()A.甲B.乙C.丙D.丁4.图2中①表示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冷却凝固C.熔融作用D.外力作用【答案】3.A4.C【解析】【3题详解】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图中丙为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图中乙为岩浆岩,题干指出丁为变质岩,则甲为沉积岩,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丁为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可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因而①表示的地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壳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而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因此只有一个箭头指向为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A.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B.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6.丁处板块运动可能形成()A.海岭和海岸山脉B.海岭和海沟C.岛弧和海沟D.岛弧和裂谷【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甲为欧亚板块,乙为太平洋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甲、乙板块分别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图中显示,丁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处,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和岛弧,因此丁处最可能是海沟、岛弧,C正确;海岭、裂谷往往形成于板块生长边界,A、B、D错误,故选C。【点睛】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大洋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M线两侧P岩层厚度不一的原因是()A.M线东侧P岩层受到侵蚀程度大B.M线东侧P岩层受到沉积作用弱C.M线西侧P岩层早期沉积厚度大D.M线西侧P岩层受到侵蚀力强8.图中岩浆侵入过程中不可能形成的变质岩是()A.大理岩B.片麻岩C.板岩D.石英岩9.上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岩浆侵入、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B.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断层形成C.断层形成、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答案】7.A8.B9.D【解析】【7题详解】图中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岩层厚度基本相同,抗侵蚀力强度相同,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形成后,M线东侧P岩层上升形成地垒,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程度大,厚度变小,A正确,B错误;M线西侧P岩层是断层下降一侧,地势低,受侵蚀程度较小,厚度较大,D错误。故选A。【8题详解】岩浆侵入过程中石灰岩可能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可能变质成板岩,砂岩可能变质成石英岩,ACD不符合题意;片麻岩是岩浆岩变质后形成的,图中岩浆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不会同时发生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B符合题意。故选B。9题详解】由图可知,N岩层先形成,之后有P岩层形成;N、P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在N、P岩层之后形成;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花岗岩在断层之后形成。综合上述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岩石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由岩浆侵入或喷出后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侵入岩一般位于岩石圈内部,喷出岩接近地表;沉积岩一般位于地势低洼,具有稳定沉积环境的区域;变质岩一般位于地壳内部。在海的边缘地区,被沙坝等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称之为泻(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沙坝,形成潮汐通道。潮流带来的泥沙,在通道口两端形成潮汐三角洲。某研学小组在广州水东湾开展了实地考察,并绘制了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野外考察中地理实践小组得到的潮汐三角洲沉积物粒径大小结论正确的是()A.涨潮三角洲:粒径大小向陆地方向递增B.落潮三角洲:粒径大小向陆地方向递减C.落潮三角洲:粒径大小向海洋方向递减D.潮汐三角洲:粒径大小变化方向都相同11.甲乙三角洲形成与潮汐对应正确的是()A.甲-涨潮三角洲乙-落潮三角洲B.甲-落潮三角洲乙-涨潮三角洲C甲-涨潮三角洲乙-涨潮三角洲D.甲-落潮三角洲乙-落潮三角洲【答案】10.C11.A【解析】【10题详解】潮汐三角洲是由潮水搬运泥沙堆积而成,随潮水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按粒径大小依次沉积,故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潮水运动方向一致。涨潮时,颗粒大的先在靠海处沉积,颗粒小的后在靠陆处沉积,A错误;落潮时,颗粒大的先在靠陆处沉积,颗粒小的后在靠海处沉积,B错误,C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潮汐三角洲分涨潮三角洲和落潮三角洲,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潟湖里的三角洲甲,是由涨潮潮流携带泥沙进入堆积形成,是涨潮三角洲,BD错误;乙三角洲是海水退潮后泥沙堆积形成的,是落潮三角洲,A正确,C错误。故选A。【点睛】 流水搬运能力与流量、流速有关,随着流速减慢,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因此在河流、海浪等沉积地貌中,沉积物粒径顺着流水流动方向逐渐变小。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纬度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完成问题。12.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13.与N点比,M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蒸发旺盛B东北信风影响,水汽少C.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D.沿岸寒流强,降温减湿明显【答案】12.C13.D【解析】【分析】【12题详解】结合图中四条曲线分布纬度范围和降水量大小,再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各大洲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分布相关知识。南美西海岸的寒流势力最强大,沿岸降水量最少,所以①曲线表示南美西海岸降水状况;非洲西海岸赤道附近降水量最大,所以②曲线表示非洲西海岸降水状况;澳大利亚大陆面积小,跨纬度较小,所以④曲线表示澳大利亚西海岸降水状况;故③曲线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M点位于南美大陆西海岸,西侧有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降水量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下垫面、人类活动。图a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b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A.甲地阴雨,受暖气团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15.图b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A.①-丙B.②-丁C.②-甲D.①-乙【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解】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影响,A错误;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转晴,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空气下沉,即受反气旋影响,多晴朗天气,C正确;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根据图b所示可知,①表示的气候类型气温最高不到20℃,最低5℃左右;①表示的气候类型各月降水量较均匀,均在50~100mm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表示的气候类型气温夏季(7月)高,冬季(1月)在5℃以上,较温和;②表示的气候类型降水夏季(7月)少,冬季(1月)多,是地中海气候。根据图a所示位置及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可知,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①-甲、②-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读图b的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图a中的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最广,所以丁是地中海气候。乙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丙地深入内陆,受大陆影响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1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2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从多年平均状况来看,40°N附近冬季风影响的时间为()A.3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17.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来说风力最强的是()A.夏季副热带地区B.夏季中纬度C.冬季副热带地区D.冬季中纬度18.图2与图1相比,其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答案】16.C17.D18.C【解析】【16题详解】盛行冬季风时,大陆形成高压中心,海洋相对气压较低,此时陆地与海洋气压梯度是正值,大于0。读图可知40°N附近气压梯度大于0(受冬季风影响)的时间为1~3月和9~12月,共约7个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盛行冬季风时,气压梯度大于0;盛行夏季风时,气压梯度小于0。风力大小取决于气压差大小。读图可知,气压梯度负值的绝对值要远远小于正值的绝对值,说明夏季风要弱于冬季风,AB错误;图1显示在50°N(中纬度)附近海陆气压差的正值最大,故此处冬季风风力最强,C错误,D正确。故选D。【18题详解】对比两图可知,图2冬季海陆气压差更大,则冬季风比正常年份强,冬季寒潮增多,冬季气温偏低,AB错误;夏季海陆气压差更小,说明夏季风势力要弱于正常年份,则夏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响时间较短,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会出现北旱南涝现象,北方降水较少,夏季气温可能偏高,南方降水较多,夏季气温可能偏低,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锋面雨带的推移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如下,大约每年的4、5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6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7、8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9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10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移动速度快,我国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锋面雨带移动速度慢,我国出现北旱南涝。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城市下游水文站观测的城市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城市下垫面显著改变影响城市水循环环节,使得()A.地表径流量增大B.降水量减少C.地下径流量增大D.下渗量增加20.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Q1→城市化前径流曲线B.△Q→城市化后削减洪峰C.Q2→城市化后径流曲线D.△T→城市化后洪峰提前21.图中△Q的出现往往会导致城市发生()A.暴雨B.干旱C.内涝D.高温【答案】19.A20.D21.C【解析】【19题详解】由于城市化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硬质下垫面增多,透水性能降低。在城市水循环环节中,在相同降水量的基础上,下渗量减小、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A正确,CD错误;受城巿雨岛效应的影响,城市降水量有可能增多,B错误。故选A。【20题详解】城市化后下垫面透水性能降低,雨后地表径流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大。因此,△Q表示城市化后增大的洪峰流量,B错误;Q2表示城市化前的天然下垫面情况下的径流曲线,C错误;Q1表示城市化后的径流曲线,A错误;△T表示城市化后洪峰提前出现的时间,D正确。故选D。【21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因△Q表示城市化后增大的洪峰流量,若城市排水条件有限,很容易出现城市内涝,C正确;△Q的出现是暴雨引发的,不会引发干旱、高温等灾害,ABD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人口大量增多,交通运输压力增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密集,道路铺建面积越来越多,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区域的地表环境,绿地面积减少,致使城市雨水从地表渗透到地下减少,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排水。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建设标准偏低,且过去的排水系统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的需求,因此城市内涝现象多发。22.读我国某河流上、中游流量比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②该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③该河流冬季出现断流现象④该河流夏季流量大是因为降水多⑤该河流上游流量比中下游大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由于该河流径流量较小,冬季出现断流现象,且上游水量大于中下游水量,可以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①错;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冰川积雪融水,②对;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12月到来年3月没有河流流量数据,既该河流可能出现断流现象,③对;该河流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夏季径流量大是因为温度高,冰川积雪融水量大导致的,和降水无关,④错;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上游径流量大于中游径流量,⑤对;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排除ABD。故选C。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²,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²,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温B.水深C.水量D.水质24.图所示区域()A.地处亚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生长边界B.加利契察山东坡降水多于西坡C普雷斯帕湖与奥赫里德湖湖面高差超过200米D.地下水是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答案】23.D24.D【解析】【23题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水量大,湖水深度大,湖水水质好,透明度高,但是渔产不甚丰富,而普雷斯帕湖湖水深度小,湖水透明度小,渔产丰富。从湖泊海拔高度来看,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都属于高原湖泊,海拔较高,两湖的水温差距不大;奥赫里德湖的深度和水量都比普雷斯帕湖大,但是鱼的产量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说明影响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水深和水量而是水质,奥赫里德湖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图示区域地处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受西风影响,加利契察山西坡降水多于东坡,B错误;根据材料普雷斯帕湖面海拔为853米,奥赫里德湖面海拔为695米,两湖湖面高差158米,C错误;奥赫里德湖东侧石灰岩,透水性强,断层构造,易使地下水出露,为湖水提供稳定水源,D正确,故本题选择D。【点睛】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下图为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下列关于图中①-④附近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海域纬度高,海水密度最小B.②海域有寒流,等温线凸向高纬C.③海域较封闭,渔业资源贫乏D.④海域水温高,海气作用更强26.库朱瓦克和卑尔根纬度相近,但两地自然景观不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洋流B.两地自然景观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整体性C.库朱瓦克处为森林带,卑尔根处为苔原带D.库朱瓦克纬度位置更低,热量条件更优越【答案】25.D26.A【解析】【2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①海域海水密度最大,A错;②海域有拉布拉多寒流,等温线凸向低纬,B错;③海域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C多;④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高,海气作用更强,D对;故选D。【2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库朱瓦克位于加拿大北东部地区、60°N附近,是亚寒带地区,由于靠近极地,气温低,不能生长森林,其典型植被是苔原,卑尔根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林。两地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洋流,A对;两地自然景观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差异性,B错;库朱瓦克处为苔原带,卑尔根处为温带落叶林带,C错;库朱瓦克纬度位置更低,但热量条件更差,D错;故选A。【点睛】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看,世界上有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冰冷海水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图为浙江金华的小磊同学在农历八月十八22:00赏月时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27.照片中的星星最不可能是()A.金星B.火星C.木星D.土星28.一天后小磊同学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方位观察到的夜空最接近()A.B.C.D.【答案】27.A28.A【解析】【分析】【27题详解】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傍晚出现时称“长庚”,清晨出现时称“启明”。以地球为三角形的顶点之一,分别连结金星和太阳,就会发现这个角度非常小,即使在最大时也只有48.5°,这是因为金星的轨道处于地球轨道的内侧。因此,当我们看到金星的时候,不是在清晨便是在傍晚,并且分别处于天空的东侧和西侧。照片拍摄于22:00,不可能是金星,A正确;火星、木星、土星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B、C、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一天以后,月球上升的时间会比前一天更晚。这时候月球与星星的距离会拉大,A正确。B、C、D距离均变小,错误。故选A。 【点睛】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傍晚出现时称“长庚”,清晨出现时称“启明”。因此,当我们看到金星的时候,不是在清晨便是在傍晚,并且分别处于天空的东侧和西侧。如图弧线MN为晨昏线的局部,MN弧度跨越经度90°,此时北京时间为6点,太阳光从M点正北射来,该日M点昼达一年中最长,M、N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30°,完成下面小题。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日太阳直射点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N点位于北京正南D.MN的纬度差为70°30.M地()A.地处苔原带B.位于南极洲C.极光终年可见D.极昼长达半年【答案】29.D30.A【解析】【29题详解】弧线MN为晨昏线的局部,太阳光从M点正北射来,说明M点出现极昼或极夜,该日M点昼达一年中最长,M点出现极昼,M点应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无法判断其移动方向,A错误;此时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B错误;此时太阳方位位于正北,M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0:00,MN弧度跨越经度90°,则N有可能为6点或18点,此时北京时间为6点,无法判断其与北京的位置关系,C错误;N有可能为6点或18点,则N点应位于赤道,令M点纬度为a,则太阳直射点纬度为(90°-a),N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90°-a),M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a-(90°-a)],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为30°,可以求出M地的纬度为70°N,太阳直射点应20°N,MN的纬度差为70°,D正确。所以选D。【30题详解】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M纬度为70°N,经度为30°E,位于俄罗斯北部,应为苔原带,A正确,B错误;极光在太阳活动爆发时才可能出现,C错误;该地出现极昼的时长不足半年,D错误。所以选A。【点睛】 晨昏线特点:(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读世界局部区域某时段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1)①地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据此判断此时⑤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该时段②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形成该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2)③、④两地都位于45°N附近,但气候却存在显著的差异,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3)⑥沿岸年中渔业资源较丰富的季节为____,原因是____。(4)⑧⑨两海域通过曼德海峡相通,表层海水流向为____。(5)简述⑥、⑦两地西南风形成的共同原因____,并比较分析西南风对两地降水产生的不同影响____。【答案】31.①.印度低压/亚洲低压②.炎热干旱;高温少雨③.东南风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2.海陆位置不同大气环流不同33.①.夏季②.夏季西南风为离岸风,形成上升流,饵料丰富。34.阿拉伯海到红海(从⑧海域到⑨海域)35.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②.⑥地盛行离岸风,来自陆地比较干燥,降水少;⑦地盛行迎岸风,来自海洋比较湿润,降水多。【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局部区域某时段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线判读、气候的分布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①位于南亚地区,中心气压低,可判断为印度低压,陆地气压低,说明气温高,判断北半球为夏季,⑤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高温少雨,图中②地属于东亚,盛行夏季风,风向为东南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增温慢,气温低、气压高,陆地增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季风。【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③位于亚欧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温带季风气候,④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不同大气环流不同。【小问3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西南季风,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充足。【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密度流的流向规律:底层海水由高密度海区流向低密度海区,表层海水由低密度海区流向高密度海区。红海密度较高,阿拉伯海密度较低,表层海水由阿拉伯海流向红海。【小问5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西南季风。据图可知,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盛行离岸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⑦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岸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形的抬升影响,降水多。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材料一:法属圭亚那是法国位于南美洲东北部的一个海外属地,因欧洲航天中心位于此地而闻名于世。本地多骤雨,少阴雨,全年风力不大,处于飓风区之外,境内最长的河流不到200公里,草原仅分布在狭窄的海岸附近,内陆地区自丘陵到高山地带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本地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材料二:加拉加斯是委内瑞拉最大的城市,海拔922米,城市四周环山。下表为加拉加斯气候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温度(℃)2122.523.523.52524242323.5232321降水(mm)15131159821341181241151267341材料三:南美部分区域图 (1)简析法属圭亚那境内河流的径流特征。(2)说明库鲁地区成为欧洲航天中心的区位条件。(3)结合材料二描述加拉加斯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径流量小;因为河流较短,流域面积小。季节变化小;因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2)纬度低,卫星的初始速度快;气候条件适宜(多昼雨,少夜雨,风力小);交通便利;附近为海域,更安全。(3)终年高温;因为纬度低,属于热带(或终年温和;海拔较高)。5到11月降水多;受到赤道低气压的控制,降水多。12到次年4月降水少;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处于背风坡(或雨影区),降水少。【解析】【分析】本题以法属圭亚那和加拉加斯的相关资料为背景,涉及了区域径流特征,区域成为航天中心的条件,区域气候特点及原因等知识,体现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法属圭亚那境内河流较短,流域面积小,所以河流径流量小。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所以河流季节变化小。【小问2详解】卫星发射要达到一定的速度,库鲁地区纬度低,卫星的初始速度快。该地气候条件适宜,降水以对流雨为主,多昼雨,少夜雨,风力小,便于发射时跟踪观测。交通便利,附近为海域,更安全。【小问3详解】读图,根据材料二表格,加拉加斯纬度低,位于热带,终年高温。5到11月,受到赤道低气压的控制,降水多。12到次年4月,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处于背风坡或是雨影区,降水少。 【点睛】根据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的气候特征,结合区域的范围大小,降水量大小,河流水系特点,分析区域河流的径流特征。航天中心进行航天发射,先要达到绕转速度,纬度低,线速度大,容易达到发射速度。发射时进行跟踪观测,要求天气晴朗时间较多,阴雨少,晴天时间就多。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渭河平原自古以来风调雨顺,农业发达,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左图为渭河平原示意图,右图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1)渭河平原从地质构造角度属于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在右图中用箭头画出此区域地质构造的位移方向____。(2)图中①处为壶口瀑布所在地,在____(季节)能欣赏到壶口瀑布“水珠飞溅,声势浩大”的景观。由于河水的____作用,4000年来,壶口瀑布每年向____(上/下)游方向移动约0.7m。【答案】33.①.地堑②.流水堆积/流水作用③.34.①.夏季②.溯源侵蚀③.上【解析】【分析】该题以渭河平原简图为材料,涉及断层地貌、内外力与地貌的形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渭河平原相对下沉,形成地堑;从外力的角度来说,由于断裂下沉形成低地,河流挟带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平原;渭河平原与秦岭所在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是断层。秦岭是上升的岩块,渭河平原是下降的岩块。画图如下: 【小问2详解】能欣赏到图中①壶口飞瀑“水珠飞溅,声势浩大”景观的最佳季节是夏季,因为该地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得到的雨水补给量大,河流处于丰水期,瀑布声势浩大。溯源侵蚀是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由于河水的溯源侵蚀作用,4000年来,壶口瀑布每年向上游方向移动约0.7m。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4-02-05 23:35: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6.4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