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人教福建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人教福建版)第Ⅰ卷(选择题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他受命于危难之际,高举禁毒大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他”指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陈化成D.邓世昌2.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方向,开启了中国的(  )A.古代史B.近代史C.现代史D.当代史3.2020年12月1日,下图所示文物终于回归阔别已久的“家”——圆明园。它的经历反映了当年(  )A.英国军队的凶恶B.英法联军的残暴C.日本军人的残酷D.八国联军的凶残4.1864年天京的陷落,对农民起义者来说,意味着(  )A.太平天国的失败B.大清帝国的灭亡C.北洋政府的结束D.国民政府的败亡5.《洋务运动史》中写道:伊犁收复了;日本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偃旗息鼓了;中法战争做到“不败”或者“稍胜一筹”了……清王朝的统治虽然没有他们预期的强盛,但也未被淹没掉。作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A.阻断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进程B.保障了清王朝的长治久安C.部分达到了抵御外敌的目的14 D.开启了早期现代化的进程6.下表中所示学堂的创办有利于(  )时间名称类别1862京师同文馆  外语1863上海广方言馆1876福州电气学塾  科技1880天津电报学堂A.西方技术的学习B.军事力量的提高C.维新思想的传播D.革命军人的培养7.康有为在他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某学者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该学者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C.寻求历史的真相需要从多方考证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8.针对中国“百弊丛积”的现状,他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在体制内寻找解救之道,指出:“夫天下国家者……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众公选贤能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也,此君臣之公理也。”这里的“他”主张(  )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9.在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00多道。他谕令合并衙门,裁撤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又下令裁减绿营,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断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段话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14 A.光绪皇帝软弱无能B.中国国力贫弱C.改革措施操之过急D.中国政治腐败10.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推论。他推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禁烟运动的开展B.义和团运动的抗击C.洋务运动的掀起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1.《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  )A.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C.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12.下面老照片中女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A.文学艺术的发展B.科技文化的进步C.封建思想的强化D.社会生活的变迁13.“五色旗,没有边,袁世凯,没几天;洪宪年,闹着玩,袁世凯,要玩完。”这首时政歌谣折射出当时(  )14 A.“自强”“求富”呼声遍布全国B.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C.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D.民主科学思想已成主流14.右图所示民国著名刊物发行于(  )A.1925年B.1926年C.1927年D.1928年15.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这表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A.背景B.内容C.特征D.影响16.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17.时代巨变,红船依旧(见下图),它见证了(  )A.中华民国的建立14 B.中共一大的召开C.国共合作的实现D.渡江战役的胜利18.下面的歌谣反映了(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重庆谈判的艰难斗争D.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9.1927年8月1日,人民军队在炮火中诞生了,中国革命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这一篇章开始于(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C.三湾改编     D.会宁会师20.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使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壮大。他的做法(  )A.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推动了中国革命任务的转变C.实现了革命性质的转变D.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1.一条红色铁流,蜿蜒逶迤二万五千里。任围追堵截,始终不灭。这里“始终不灭”所体现的精神被称为(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抗战精神D.延安精神22.它是在红军长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它”指(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4 23.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不仅早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早于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而且早于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上述史实能够用来印证九一八事变(  )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B.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侵略计划中C.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4.“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是中国从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拉开了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序幕。”材料中的“它”是指(  )A.北伐战争的胜利B.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九一八事变的爆发25.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该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C.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26.下面的内容所展示的主题是(  )发表抗日宣言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条件A.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B.抗日战争得到国际援助C.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14 D.国共密切合作抗击侵略27.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第二天,国民党将重新印发蒋介石《剿匪手本》的密令发到各战区;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阎锡山部对解放区发动进攻。可见,蒋介石(  )A.主张国共合作B.假和平真内战C.无法掌控局势D.积极中止谈判28.下图所示的军事行动(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29.《申报》记载,20世纪初社会出现《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当时政府出台这些条例的主要目的是(  )A.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促进文化的发展C.推动习俗的变化D.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30.下表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统计,指出发生表格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年689家33亿27万多1920年1795家50亿55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C.民族工业打败了外国资本14 D.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 说到革命的准备……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特别是五四运动,大革命的思想、干部、群众、青年知识分子都是这时开始准备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摘编自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九二一年”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性。(2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研究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4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的改良派曾寄希望于“上等社会”,他们看不起“下等社会”,极言革命之祸以推动清廷变法,并赋予变法以防止“下等社会”揭竿而起的意义。材料二 “五四”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下等社会”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改良派变法的目的。(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下等社会”所包含的阶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6分)(3)综合上述材料,比较改良派与新一代改革者对“下等社会”的不同态度。(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4 材料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全面抗战路线指导下,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千米,解放人口1.2亿。——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材料二 7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根据图一,简述国共两党在1937—1945年的对日作战情况。(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的特点。(4分)14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6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1)根据漫画一,写出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14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14 14 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2-13 17:05:01 页数:14
价格:¥3 大小:778.0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