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试卷(人教河南)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人教河南)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为挖掘中华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计划开展“寻味端午”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吧!【端午话屈原】1.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校刊开设了一期专栏。下面是专栏收到的一篇稿件的片段(仿名家所写),请你阅读该片段,帮助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一个不朽的生命,从亘古神秘的湘楚大地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你出身于贵族,自小怀有悲天悯人之心、复兴楚国之志。担任楚怀王左徒的你,力图通过变法改革挽狂lán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这竟是你厄运的开始。我看见你孤独地涉过汉江的浊流,沿着祖先的足迹颠pèi流离;我听见你独自咀嚼人生的苦涩,立于天地之间诘问命运。郢都的轰然fù灭,让身处绝望的你自沉汨罗江,但我知道,你走向了永生。湘楚大地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一根擎天玉柱!上面写着你的名字:屈原!(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lín jiáo jié   B.lǐn jiáo jí   C.lín jué jí   D.lǐn jué jié(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3分)狂lán(   )    颠pèi(   )流离    fù(   )灭【仲夏登高行】2.端午期间,小文登高望远,拍了一些照片准备发朋友圈,在写文案时犯了愁,请你帮他把文案补充完整吧。(8分)历代文人对“山”情有独钟,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望泰山,杜甫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表达勇攀高峰的决心;登飞来峰,王安石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表达高瞻远瞩的雄心;行走在崇山峻岭中,杨万里用“④____________________,15 ⑤______________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阐发人不能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的哲理;游山西村,陆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⑥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表现事情有了转机时的豁然开朗;《木兰诗》中“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夸张地表现出木兰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场景。登山往往让人豪情万丈,登山往往让人心胸开阔。大家赶紧来加入登高望远的行列吧!【花样庆佳节】3.下面是端午习俗展板上的材料,请你根据材料说说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4分)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4.香囊制作体验区有一个互动游戏:请填充展板上的“香囊制作指南”的四处空缺,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完整。依次填入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先准备一块长条形的布,翻到背面,沿着窄边对折。________,留出一个口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口袋。再将布的正面翻出来,________,再塞入一些棉花充实口袋。________,将两边沿着丝带向下翻,用平针法缝合,不要缝住丝带。________,简易香囊就做好了。15 ①取适量香料装入缝好的袋子中   ②取一根丝带放在布袋的口子上③缝好之后将丝带一抽④用锁缝法将上下两面缝合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祝福我来送】5.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学校公众号“寻味端午”的帖子下留言送祝福,小豫看到下面一条,想要补写一句使之构成排比句,请你帮他。(3分)端午佳节送祝福!愿大家:学业像龙舟一样精进;家庭像香囊一样温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5分)有温度的包子钱国宏①阿桃下岗后,和老爹在闹市的拐角租了一个门面,开了间包子铺。②铺子也就20平方米大小,以早餐为主,主要经营小笼包。开店前,阿桃曾多方调查,整个小镇的闹市区虽有几家早点铺,但都卖一些油条、烙饼、稀粥之类,没一家卖包子。新店开张前,阿桃到外地学习了半个月的面点技术;老爹呢,则在数月前就开始钻研和馅的技巧了。所以包子铺开业后,爷俩蒸出的小笼包个个白白净净,玲珑剔透,从包子上面的褶皱里,尚可依稀瞧见包子馅儿。为了吸引客流量,阿桃还采取了一系列促销措施:开发出5种不同馅料的小笼包,满足不同食客群体的口味需求;店内实行“免费赠送小菜”活动,北方人早餐都有吃小咸菜的习惯;早点加宵夜,一早一晚,解决了下晚班的食客无处吃饭的难题。因此包子铺刚刚开业,便客满如云。③镇上的其他几家早点铺,发现“客流”都被包子铺吸引过去了,很是嫉妒,便偷偷传言:“你们还不知道吧,阿桃家的包子,那肉馅是用病死猪做的哩!那些青菜呀,农药超标不说,还懒得洗哩!”三人成虎,一周的时间,包子铺就变得冷清起来。④阿桃很着急,遍寻原因。她当然不知道有人在背后使坏,还以为自家包子不够保温呢,便搬来了火炉。这下,从早到晚笼屉里的包子总是热腾腾的,食客无论何时进店,都可以吃到热乎乎、香喷喷的包子。15 ⑤一部分食客又被吸引了回来,但上座率还是不如开业时。⑥这天早上,阿桃刚开门,端出蒸好的几屉包子放在火炉上,猛然间瞧见台阶上坐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老人蓬头垢面,两眼无神,衣服黑黢黢地泛着油光,脚上趿拉着一双破烂鞋子。阿桃再认真瞧,觉得老人不像乞丐,倒像是拾荒者,因为老人的身旁放着一个肮脏的尼龙袋子,里面鼓鼓囊囊地装着些瓶子。阿桃也没理会——这会儿正是“饭口”,她得忙着招待陆续进店的食客。⑦正忙间,阿桃眼角的余光不经意间瞥见老人。她看看手里端着的一盘包子,心头一震,稍做思忖,便径直走向老人:“大爷,您还没吃早饭吧,这几个包子您先吃着,不够我再给您拿!”⑧老人面现惊恐和怀疑,惴惴不安地嗫嚅着:“我……我没钱……”阿桃笑了,贴近老人的耳朵提高声音说:“大爷您吃吧,本店搞活动,这盘包子不要钱!”拾荒老人“哦哦”两声,哆嗦着伸手接过盘子,抓起包子狼吞虎咽起来。⑨后来店里有了空座,阿桃便示意老爹把拾荒老人搀到店里。老爹把拾荒老人搀到后厨,帮他洗了手、洗了脸,然后把他领到门口那张餐桌前。阿桃麻利地给拾荒老人端来一盘热气腾腾的包子、一碟咸菜和一碗稀粥。⑩店内食客窃窃私语起来,有人笑着打趣:“阿桃,老头儿是你亲戚?”阿桃笑而不语,只顾忙着料理生意。⑪此后一连几天早上,拾荒老人都会出现在阿桃的包子铺门口。阿桃呢,也会准时将一盘准备好的热包子端给老人,有空桌了,就把老人让进屋。食客们见怪不怪,一致猜测老人肯定是阿桃的亲戚或老乡什么的。⑫周日早上,阿桃照例给坐在门口那张餐桌旁的老人端去包子,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急匆匆走进店里,来到老人面前,扑通就跪下了:“爹,您让我们找得好苦啊!爹,咱们回家吧!”原来老人是位走失的失忆老人。⑬老人被儿子、儿媳搀上车接走了。临走时,老人的儿子、儿媳一个劲儿地向阿桃和老爹鞠躬感谢。阿桃哪见过这世面,羞得不知如何是好,面色绯红,手足无措。⑭不知什么原因,第二天,包子铺门前突然排起了长队,15 30屉包子不到20分钟就卖光了!阿桃和老爹忙着继续和面包包子——店门外还有好多食客在眼巴巴地等着呢!其中,居然有几位是另外几家早点铺的老板!⑮阿桃一见“同行”,诧异之中又多了几分警觉。这时只听队伍当中有人喊:“张老板,你家也开早点铺,咋不在自家店里吃,却来这儿买早餐啊?”那位张老板操着大嗓门答道:“因为这家店里的包子有温度!”⑯话音刚落,门外竟有掌声传来,“说得好哎——!”⑰此后,阿桃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没办法,谁不爱吃有温度的包子呢!(有删改)6.结尾说“阿桃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阿桃为此做了哪几件事?请梳理相关内容,简要概括。(4分)7.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1)阿桃哪见过这世面,羞得不知如何是好,面色绯红,手足无措。(因为帮助别人而受到感谢,阿桃为什么会害羞脸红?)(2)“因为这家店里的包子有温度!”(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8.文中的阿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3分)15 9.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善良、爱心、回报……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材料一:①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内对文章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通俗地说,就是读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阅读。其中一类策略,是从浏览的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就像爱吃甜食的小女孩从满地的糖果中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那些,并把选好的糖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这类阅读策略叫作“线性策略”。②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变得简洁明了,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使得阅读更有效率。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略”。③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我国学者王蓉的团队在实验中邀请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在读学生,请他们阅读同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部分学生阅读的材料没有标记提示,另外一些学生则会在文章中看到诸如下画线、加粗等提示重点内容的标记。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研究者们发现,不论处于什么学习水平(初中、高中、大学),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高的记忆水平。更有趣的是,实验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现在对于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为线索指引记忆的方向,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滤无关的冗杂信息。④15 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记能够让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一篇文章中有少量下画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辨出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部分内容都被线画满,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重点。⑤不同形状的标记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用哪种特殊符号做笔记更有利于记忆知识呢?实验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在帮助读者进行阅读记忆方面,连续的下画线(横线或者波浪线)比着重号(每个字下画三角形)更有效。研究者的解释是,连续的下画线可看作对内容的整体标记,着重号则是分别对单个汉字进行标记。阅读时,读者更容易把下画线标记的内容在大脑里串联起来进行加工,而对着重号标记的内容仍然是以一个个汉字的形式进行独立记忆。因此,在对整体内容的记忆上,下画线的效果更好。(摘编自吴嘉欣《为什么做笔记有利于学习》)材料二:学习者常见的做笔记的方法有:标记法。在书上重要之处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寻找文章脉络等。批注法。批注是把段落要点、疑难注释、心得体会等随手写在书上空白处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使读者掌握书中的细节和要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摘要法。做摘要是对文本核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概括。学习者通过信息提取,使关键知识凸显出来;通过概括,把文本上的知识进行语言转化,使之更为简明清晰。列提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也会产生一定的联系,使用列提纲的方式就能迅速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摘编自姚建礼《初中语文课堂笔记策略研究》)材料三:15 10.下列表述与材料一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阅读的“线性策略”,是从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将其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B.阅读有标记的文章,学生整体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水平,且初中生表现远超高中生、大学生。C.文章标记不仅能促进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且能实现对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D.研究发现,不同形状的标记对记忆产生不同的效应,着重号更有利于知识记忆。11.请运用材料二中的摘要法,给材料一中的第③④⑤段做摘要。(3分)12.材料三是小文同学做的笔记,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优点和不足。(4分)15 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阅读《活板》(节选),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自钱孔入    一板已自布字B.持就火炀之蒙乃始就学瞬息可就C.每字为一印密布字印其印自落D.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安之若素1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5.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15 16.下面的链接材料也在介绍活字印刷,但两个语段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原因。(4分)链接材料:(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①。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祯《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选自金简《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删改)【注释】①权舆:开始。(二)阅读《登幽州台歌》和《泊秦淮》,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泊秦淮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7.两首诗都用到了典故:甲诗题中有“幽州台”,乙诗句中有“后庭花”。请分别说说其在诗中有何深意。(2分)18.这两首诗都属于怀古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4分)15 四、名著阅读(5分)19.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新华中学每周一次的书友交流会,定于周四下午4:00在阅览室举行,请你根据下面主题参加交流活动。主题:《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种种险象环生的情节展现了人类不懈的开拓精神。《流浪地球》《三体》等科幻影视剧热播,在校园掀起了一股科幻小说阅读热潮。请你以《海底两万里》中的情节为例,说说科幻作品与现代科技之间的联系。(2)小说中人物的姓名或称呼值得探究。比如《骆驼祥子》里的虎妞,既表明其虎头虎脑的长相,又暗示了其大胆泼辣的性格,粗俗蛮横、缺乏教养的形象。下面备选材料中人物的名字有何深意?请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作品具体情节或人物性格,写出你的理解。备选:①尼摩船长(“尼摩”意为“不存在的人,无名之人”)(《海底两万里》)②老马和小马(《骆驼祥子》)五、作文(50分)20.阅读材料,从下表中领取一个任务,按要求作文。15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新时代的大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期,成长意味着希望。加强劳动教育,让更多青少年深入劳动现场,劳动必会赋予他们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任务一班级同学分享叙事类自己参与劳动的故事和体会/让你感动的有关劳动的人和事任务二逃避值日工作的某同学说服书信劳动的意义、劳动的乐趣、有关劳动的思考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15 15 15 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2-13 22:50:02 页数:15
价格:¥3 大小:260.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