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 第8课【基础巩固】1.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这一现象(  )A.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转型B.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体现了南半球国家工业生产的国际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属于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大量劳动力进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促进了这些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2.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使雇佣单位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国际人口迁移出现(  )A.劳工迁移趋势B.灰领迁移趋势C.蓝领迁移趋势D.精英迁移趋势【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国际人口迁移出现精英迁移趋势,故选D项。3.二战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压迫国内有色人种,使30多万黑人被迫到国外避难。非洲1982—1984年的特大旱灾造成大量居民外流。材料中难民的产生是因为(  )A.战争问题B.经济问题C.种族主义、自然灾害D.宗教或部族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压迫国内有色人种”“非洲1982—1984年的特大旱灾”可知,这些难民的产生是因为种族主义和自然灾害,故选C项。4.1933—1944年,美国政府采取了宽容政策,接纳了大量的欧洲犹太知识难民。这场移民潮出现的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罗斯福新政的全面推行C.德国实行民族迫害政策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德国在欧洲大肆迫害犹太人, 导致欧洲的犹太人大量流亡美国,故选C项。5.面对难民问题,国际社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哪一机构是为解决难民问题而设置的(  )A.联合国安理会B.联合国难民署C.世界贸易组织D.世界卫生组织【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难民署是联合国成立的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组织,故选B项。6.拉丁裔美国人是指从拉丁美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及族群,近年来超过非裔美国人成为第一大少数族群。他们大多以西班牙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如迈阿密的居民中有将近3/4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拉丁裔美国人近年来超过非裔美国人成为第一大少数族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以西班牙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这反映出大量移民的涌入促进了美国多元文化的交融,故D项正确;美国的官方语言一直是英语,排除A项;材料强调大量移民涌入美国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与改革选举制度无关,排除C项。7.在一年一度的新年电视演讲中,新加坡领导人要用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4种语言向全国人民发表演说。在政府看来,英语是科学、工艺、技术、商业及行政管理所采用的语言,而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则是各族群文化遗产与优良传统的载体,不可消失。据此可知,在新加坡(  )A.英语地位最为突出B.马来人的数量最多C.多元文化和谐共处D.各民族实现了平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和英语均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这反映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故选C项。8.1996年,塞缪尔·亨廷顿指出:东亚社会,正在发展……非西方社会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亨廷顿意在说明(  )A.世界文明应具有多元性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一体化C.东亚社会引领世界发展D.两极对峙格局下东西方对抗趋缓 【答案】A【解析】材料“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说明每个地区都在发展自己的文明,各个文明共同发展,也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文明的多元性,而不是文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东亚社会拒绝文化侵略,并不是引领世界发展,故C项错误;两极对峙格局于1991年瓦解,故D项错误。【能力提升】9.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国际移民的主要迁出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人口外流的趋势开始逆转,外来移民主要流向西欧和北欧。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两极格局确立的影响C.二战后流亡人口返乡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对于外来移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故A项正确。10.自2005年以来,德国制定政策,允许投资德国公司并带来益处的外国公民在3—5年后获得德国绿卡;欧盟委员会也制定和实施了《全球移徙和流动办法》,支持与新兴国家发展“流动伙伴关系”,更好地解决外来移民融入劳动力队伍的问题。这反映了(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B.南北国家经济差距的缩小C.全球劳动力流动的扩大化D.跨国公司对移民的依赖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劳动力向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愈发凸显,材料中德国和欧盟的做法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应对,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无法反映欧洲经济模式的转型,排除A项;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容易拉大南北国家的经济差距,排除B项;虽然跨国公司在当代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发展并不依赖移民,排除D项。11.理论上,联合国难民署有义务为那些不愿意接受难民迁入地政府管辖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和援助。据统计,2011年年初,大约有3390万人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这一数量相较于2005年的1920万有了明显的增加。这反映出(  )A.联合国救助难民的主体作用B.西方国家相互推诿救助责任C.人道主义原则获得普遍认同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安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国难民署有义务为那些不愿意接受难民迁入地政府管辖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和援助”可知,面对国际社会的难民问题,联合国难民署主动承担起救助难民 的责任,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反映出联合国救助难民的主体作用,故选A项。12.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C.引发带有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答案】D【解析】材料“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反映了大量移民促进了欧洲种族和文化的多元化,故D项正确;“彻底瓦解”的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恐怖主义,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带有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排除C项。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移民群体的增长速度和高生育率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担忧“欧拉伯(欧洲的阿拉伯化)”的出现,开始思考“whoarewe(我们是谁)”的问题,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A.人们否定了社会交往B.南北方民族的融合C.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D.弱势群体的边缘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可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人口流动,但也为欧洲人带来了认同焦虑,这意味着多元文化主义陷入发展困境,故C项正确;现代人并不否定社会交往,故A项错误;进入欧洲的移民不仅有南方的居民,故B项错误;材料并非指弱势群体的边缘化,故D项错误。14.据有关资料记载,美国的跨族婚姻从1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的310万宗。在1990年进行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人因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美国(  )A.种族族群界限消失B.种族差异导致社会关系混乱C.人口结构发生改变D.跨族婚姻促进民族国家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跨族婚姻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而且不少美国人在人口普查时由于理不清自己的族裔血脉而干脆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跨族婚姻模糊了种族、民族族群界限,促进了美国各族裔的融合同化,从而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故D 项正确;美国跨族婚姻模糊了种族族群界限,但是“消失”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非反映种族差异导致社会关系混乱,而是反映跨族婚姻促进民族国家认同,排除B项;材料不是反映人口结构发生改变,而是反映跨族婚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15.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调查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C.大量移民与美国本土民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来移民不断涌入,与美国本土民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移民持排斥态度,故选C项。16.“ShanghaiLander(上海客)”是早期典型的不列颠人部族的一支。他们既维系着族群的认同又具有全球性视野,同时具有融入上海的强烈欲望并渴求新知,是上海最早的“全球族”中的代表。如今,中国人正在续写着“ShanghaiLander”的全球迁移史,并且替代早期的英国移民成为惹人瞩目的力量。这种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全球移民的发展B.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C.中国经济不断崛起推动中国人走向世界D.经济全球化冲击了民族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材料中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意识,带来人的身份认知的变化,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移民是互相推动的,A项说法过于片面,排除;材料并未体现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走向世界,还有英国人,C项说法不全面,排除。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摘编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 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据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了巨大变化,主流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新浪潮的认识。【答案】(1)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便利;《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推动了欧洲人移民美国。积极影响:为世界各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2)特点:移民的主流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认识:国际移民新浪潮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二战以后,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动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材料二 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材料三 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摘编自刘晓平《战后欧洲移民政策与地中海南北移民问题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答案】(1)原因:欧洲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欧洲各国政府主动吸引移民;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2)特点: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3)影响: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的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来源国的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3-06 08:20:02 页数:7
价格:¥2 大小:38.4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