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 第3课【基础巩固】1.“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说明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之间是一种(  )A.对立关系B.平等关系C.雇佣关系D.契约关系【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之下,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以土地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故选D项。2.中古时期欧洲庄园内部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和池塘,供全体居民使用;庄园内部还拥有大量农具和牲畜,一般不从外界购买物品。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的欧洲庄园(  )A.基础设施比较健全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生产的自给自足性D.独立倾向日趋明显【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欧洲庄园内部经济能够满足庄园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这体现了生产的自给自足性,故选C项。3.“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材料重在描述中古时期西欧(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城市的复兴和自治C.基督教会势力庞大D.手工工场不断发展【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描述的是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复兴和自治,故选B项。4.13世纪,西欧部分城市中的管理者不再由领主指派,而是由市民选举产生,城市居 民掌握着最终决定权。这说明中古时期西欧部分城市(  )A.取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B.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C.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压迫D.封建割据势力不断增强【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西欧部分城市中的管理者由市民选举产生,这反映出中古时期西欧部分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故选A项。5.中古时期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B.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答案】B 【解析】材料“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主要反映了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故选B项。6.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完备”理解最恰当的是(  )A.由皇帝亲自编纂颁布B.内容翔实C.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D.形式灵活【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对以往法律的归纳总结,对人的行为详细地作出了规范要求,为调节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是世界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故B项正确。7.拜占庭帝国的行省总督由文职人员担任,且总督只有行政权力,不能兼任军职。在重要边境地区的督军,拥有行省的军事指挥权,但不能插手管理行省的行政事务。这一制度的推行旨在(  )A.巩固帝国统治B.增强地方活力C.强化君主专制D.促进民族团结【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的行省实行严格的军 政分权制度,其目的是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拜占庭帝国的统治,故选A项。8.伊凡四世统治时期,从封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中选举产生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取代了出身波雅尔贵族的总督和乡长,他们的俸禄由沙皇政府按规定统一下发。这一措施(  )A.目的是减轻百姓负担B.全面削弱了贵族特权C.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D.有利于俄罗斯的崛起【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波雅尔贵族的权力被削弱了,地方权力机关被纳入了中央集权的轨道,有利于俄罗斯的崛起,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A项;B、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能力提升】9.在西欧,任何一块土地一旦封授,土地上的管理权及所有其他的权力包括经济权、司法权、治安权、警察权、铸币权、军事权等全都转移到土地受领人手里,而给他土地的人,即封君,即使他是国王,也都不再对这块封地有任何的管理权力。这说明了(  )A.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失衡B.直系领主是名义上的统治者C.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瓦解D.分封制度下庄园具有独立性【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领主在获得土地管理权的同时获得了经济权、司法权、警察权、铸币权、军事权等全部权力,“封君,即使他是国王,也都不再对这块封地有任何的管理权力”说明分封制度下庄园具有独立性,故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瓦解,排除C项。10.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60%~70%的诉讼涉及领主的经济利益和司法权力;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因此有“司法中有大钱”的俗语。这都说明了庄园法庭(  )A.成为国家立法的基础B.作为统治工具的本质C.稳定了封建等级秩序 D.促进了君主制的发展【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可知,领主从司法活动中攫取了大量利益,说明了庄园法庭作为统治工具的本质,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领主从庄园法庭中获利的情况,没有体现庄园法庭成为国家立法的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领主与国王之间的关系,不能体现稳定封建等级秩序,排除C项;封建领主通过庄园法庭获得大量利益,这使得封建领主势力壮大,不能促进君主制的发展,排除D项。11.中古时期后期,市民们向国王提供财政支持,还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和账目保管人等,而作为回报,国王向市民们提供保护,颁发皇家特许状。这有助于(  )A.城市自治,庄园复兴B.商业繁荣,人口减少C.削弱割据,强化王权D.分封土地,规范秩序【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欧洲,城市市民与君主相互支持,促进了王权的扩大和城市自治的发展,这有助于削弱割据,强化王权,故选C项。12.“博洛尼亚大学位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古时期的大学(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可知,中古时期的大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13.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个事例说明了(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西欧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C.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利益关系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事例反映了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利益关系,故C项正确。14.《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答案】B 【解析】皇帝的敕令被收入法典说明法律本质上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故B项正确;皇帝的敕令可以成为法律,但皇帝的命令不等于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皇权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皇帝敕令只是罗马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故D项错误。15.据统计,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历史中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107位君主中仅有34人寿终正寝,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君主自愿或被迫让出了皇位。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A.政治内耗影响深刻B.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延续罗马尚武风气D.君权受到教会钳制【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多次发生夺取皇位的叛乱,超过半数的皇位更替都不是正常的权力交接,这表明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内耗产生了深刻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尚武风气,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教会对君权的钳制作用,排除D项。16.1550年,莫斯科公国颁布法典,规定乡长和地方官主持的司法审判须有地方民选代表参加,而且民选代表可对乡长与地方官的违规行为进行审核。上述规定有利于(  )A.中央权威的确立B.国家制度的维护C.官民矛盾的调和D.官员素养的提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莫斯科公国颁布法典,规定地方民选代表有权参与乡长和地方官主持的司法审判,并可审核乡长和地方官的违规行为,这约束了乡长和地方官的行为,有利于官民矛盾的调和,故选C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古时期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西欧的封建制度是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二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意义。【答案】(1)特点: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思想上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2)意义:推动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推动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的形成;推动市民文化的形成和世俗大学的产生,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封建制度的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3-06 15:00:02 页数:6
价格:¥2 大小:29.8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