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整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夏商周时期(前2070C—前8C)1.经济上:①井田制盛行,实行集体劳作②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即“工商食官”;南北经济文化交流2.政治上: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家国一体”)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④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3.文化上:①“学在官府”,官府垄断教育文化②人文意识增强③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④敬天保民思想,开启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⑤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二、春秋战国(前8C—前221年):社会大变革时期1.经济上:①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②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③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⑤商业有所发展,私商成为商人主体⑥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政治上:①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②列国纷争,传统的政治秩序(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遭到破坏③各国通过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君权威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3.思想上:①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局面4.阶级上:①“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②新兴地主阶级崛起5.民族关系:①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②华夏认同的观念增强③民族交流与融合三、秦朝(前221年—前207年)1.经济上: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③统一货币度量衡,加强经济管理④修筑驰道,交通便利5 2.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3.思想上:①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专制③国家认同感的增强,"大一统”意识逐渐形成④统一文字4.民族关系:①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②民族交流与融合四、(西汉建立—汉景帝时期)1.经济上:①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社会经济恢复发展②土地兼并严重2.政治上:①汉承秦制,逐渐稳定②推行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问题、边境问题严重3.思想上:推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五、汉武帝时期(前156年一前87年)1.经济上:①小农经济发展并长期占主导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③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④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外贸易繁荣⑤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平抑物价,增加财政收入2.政治上: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局面形成②实行察举制,注重官员品行考核3.思想上: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②兴办太学,立五经博士;建立郡国学,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4.民族关系:①民族交流与融合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阶段特征里好多专业名词看不懂、不理解?没关系,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供大家背诵!快点击下方《高考历史通史复习》六、东汉(公元25年—220年)1.经济上:①土地兼并严重②田庄经济大量涌现2.政治上:①外戚、宦官专政,政治黑暗②豪强地主涌现,地方分裂割据3.文化上:5 佛教、道教传播,冲击儒学七、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1.经济上:①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②均田制推行,缓和土地兼并,促进农业生产③土地兼并严重,田庄经济大量涌现2.政治上:①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②门阀士族势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③九品中正制等制度创新④专制主义不断强化⑤社会矛盾尖锐3.文化上:①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②三教在相互借鉴中并行发展③玄学产生④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4.民族关系:①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②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八、隋唐(581年—907年)1.经济上:①农耕经济繁荣②赋税制度改革的推动③商品经济发展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外贸易繁荣⑤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2.政治上: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策开明③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3.文化上:①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逐渐本土化②三教并立、三教合一③中外文化交流频繁4.民族关系:①开明的民族政策②民族交流与融合③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5.军事上: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九、宋元(960年-1368年)【1】进步现象1.政治上: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5 ②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③国家由分裂到统一2.经济上:①农耕经济繁荣②不抑兼并,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⑤对外贸易繁荣⑥经济重心南移3.阶级上:市民阶级壮大4.文化上①宋明理学的影响②印刷术,推动文化世俗化、平民化③指南针的运用④重文轻武5.民族关系:①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②民族交流与融合6.社会生活:①市民阶层壮大②社会等级、门第观念弱化③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2】落后现象:1.政治上:①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宦官专政,社会动荡②多民族政权纷争并立,战乱频繁③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上:①小农经济占主导,阻碍商品经济发展②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3.文化上:①宋明理学束缚人们思想②功利思想盛行③推行重文轻武,导致积贫积弱④门阀观念仍存在影响十、明清(15C中期—1840鸦片战争爆发前)【1】进步现象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经济上:①农耕经济发达②高产作物的引进③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④长途贩运贸易发展⑤税制度改革⑥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5 3.外交上:①新航路开辟,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②推行闭关和海禁政策,对外关系逐渐走向封闭4.文化上:①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②呈现出文艺繁盛和科技停滞的双重特征③西学东渐出现5.民族关系:①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②民族交流与融合【2】落后现象1.政治上: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衰落2.经济上:①小农经济仍占主导,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②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3.外交上: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26 17:00:02 页数:5
价格:¥2 大小:42.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