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4年秋)——真实任务情境卷少年驰骋,仗剑天涯,在方寸纸张之间,阅见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跟着课本旅行。八年级同学在系统学习第三单元古诗文后收获很大,校团委发起“云游风景”系列活动,一起参与吧!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为了宣传此次活动,小语准备在校报上发一条消息,以下是初稿。请你阅读后补全对话。(5分)本报讯 校团委将于11月1日—3日开展“云游风景”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分为“醉心山水诗韵”“阅读红色经典”“体味山川之美”“领略人文风采”“书写少年愿景”等主题,以分享学习体会,制作班报等形式总结学习成果。校文学社将组织评比,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并颁发证书和纪念品。活动策划张老师认为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一种无声的教________,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汲取力量。第一站:醉心山水诗韵【活动一:山水之旅,感悟情思】2.在“赴一场山水之旅”的交流会上,同学们梳理了经典诗文,请帮他们补全表格。(6分)山水之美文人之言文人之情12 山清水秀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三峡》)热爱自然怡人秋色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王绩《野望》)宏伟壮阔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急流猛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活动二:徜徉山河,文化探源】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小语观看了一部关于唐朝历史的动画电影,影片中李白洒脱不羁、傲岸不屈的形象让他印象深刻,于是他又阅读了以李白的号命名的《李太白全集》,想要更好地了解李白。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C.在诗社社团课上,老师对小语创作的七言律诗提出了修改建议: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对仗。D.苏轼,宋代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活动三:行走丈量,山河壮美】4.八年级(1)班开展以“山川之美·行走的心声”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6分)(1)活动期间,班委会拟邀请学校团委书记李老师于9月21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给大家做“文化旅游”专题讲座,安排宣传委员李华同学提前一周打电话预约。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2分)李华:李老师,您好!我是八年级(1)班的学生李华。李老师:李华同学,你好!李华:李老师,打扰了!今天给您打电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问您方便吗?12 李老师:没有问题,我会做好安排,准时参加。李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李华同学在活动开始前宣讲的行程中的注意事项,请你帮助他修改。(2分)团队行动一定要有____________。请听从领队老师和导游的安排,不进行危险活动。晚上如需离开营地观光,请在取得老师同意后结伴同行,并牢记营地名称及地址、电话。旅游途中有时会经过陡坡、湖泊等景点,请结伴绕道而行,切勿冒险前往。不要追逐打闹,以免防止发生意外。①在第一句中填入一个词,能整体概括后面的内容。②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3)下图是“中国旅游日”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标志的画面内容及其寓意。(2分)第二站:阅读红色经典5.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们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其中不乏关于战胜“山水”的故事。(5分)(1)请你结合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及你所了解的长征故事,试举出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两个典型事例。(2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2 (2)有人说:“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请你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红星照耀中国》 《西游记》 《骆驼祥子》第三站:体味山川之美二、古诗文阅读(19分)八年级语文组拟推荐以下古诗文给“寄情山水,体悟情怀”专栏,请你完成相关题目。(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4分)仲春郊外王 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6.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B.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7.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15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秋行二首(其一)【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丙】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傍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椿柏而葱倩。时一褰裳①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企庄生②之逍遥,慕尚子③之清旷。(节选自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注释】①褰(qiān)裳:撩起衣服。②庄生:庄子,有《逍遥游》。③尚子:尚长,字子平(《后汉书·逸民传》作“向长”),西汉末隐士,待子女娶嫁已毕,遂与同好俱游五岳,不知所终。8.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负杖登峰课内迁移法: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1)________________听蝉闲傍柳边行课内迁移法:双兔傍地走(《木兰诗》)(2)________________孤坐危石查阅词典法:①不稳,不安全;②畏惧,忧惧;③高,高处(3)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高岩四匝查阅词典法:①圆满,完美;(4)________________12 ②环绕;③周遍,满(填序号)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10.【乙】诗中“戛戛秋蝉响似筝”,秋蝉鸣叫,使本来就寂静的秋日山林显得越发静谧。这样的写景手法在【甲】文中也有,请结合【甲】文内容赏析。(3分)11.“寄情山水,体悟情怀”专栏里有多个板块,你认为【乙】【丙】这两篇诗文应该分别放在“山川美景”“即景抒怀”哪个主题板块?请结合诗文内容说明理由。(4分)第四站:领略人文风采三、现代文阅读(17分)静心阅读,心连广宇,思接千载。八年级举办“领略人文风采”文学研讨会,请你参与。风 筝王安忆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母亲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没从蛋壳里孵出的小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②12 小时候,姐姐上小学后最惧怕的是毛毛虫和美术课。她画出的人全有着一副可怕的嘴脸,美术老师只能摇头,连叹息也叹息不出了。有一次,姐姐有点不舒服,可是有一项作业还没有完成,作业是画一个苹果。她为难地哭了。母亲说:“我们一起画。”吃过晚饭,母亲拿来姐姐的蜡笔和纸,在灯下铺开来。她下决心教姐姐画好这幅画,为姐姐雪耻。母亲教得很仔细、很认真。③母亲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希望我们学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是数学,小学里的数学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非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母亲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跳脚了。④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束我读书。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小学四年级时,母亲把那些不适合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这反而弄得我好奇得难熬,我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⑤后来,我和姐姐先后下乡,离开了家。可我们像风筝,即使飞得再高,线也还牢牢牵在母亲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母亲只要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母亲便说:“这是种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的大提琴终不成气候。母亲在我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怕我反倒生出许多烦恼,便这么劝我了。之后,我闲来无事,写成一篇散文,不料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⑥之后,我便开始写文章,且写的每一篇东西必须让母亲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寄往各编辑部,再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于是又只好跳脚了。⑦再之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12 在她手里,我写的每一篇东西也还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母亲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的灵感如同打开闸门的水一般,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一封信,随我去了。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一头栽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⑧人们都说,儿女是父母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有删改)1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段中“我母亲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一句总领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我们儿女全是没从蛋壳里孵出的小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呵护。C.“风筝”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D.选文主体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条理清晰。13.阅读选文第②~⑦段,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4分)时间与母亲有关的事件小时候上小学教姐姐画苹果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引导“我”写文章,并给“我”提修改意见去北京讲习所④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写了两次“跳脚”,请说说其含义有何不同。(4分)(1)于是便只能跳脚了。(2)于是又只好跳脚了。15.选文第⑧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12 16.在作者看来,“我母亲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你赞成文中母亲的教育方式吗?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第五站:书写少年愿景四、作文(40分)17.“云游风景”系列活动即将结束,校团委现向八年级学生征稿,请你参与投稿。(40分)☆征稿:回味,是秀美山水中,陶弘景长伴林泉,比肩谢公的闲适自得;回味,是澄澈月光下,苏轼漫步庭中,自嘲闲人的复杂感慨;回味,是寒冷深夜里,鲁迅怀念恩师,弃医从文的坚定信念。回味那些景、那些人、那些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来稿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信息。12 答案一、1.(1)校团委开展‘云游风景’系列活动(2)将“学习体会”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3)“教诲”是教训、教导的意思,和语言有关,所以偏旁应该为“讠”,而“悔”的偏旁是“忄”,与内心情感有关(4)“萋萋”的意思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所以偏旁应该是草字头。“凄”的偏旁是“冫”,古同“冰”,与寒冷有关(5)yù2.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山山唯落晖 江入大荒流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3.A 点拨:A.本项中“以李白的号命名的《李太白全集》”表述错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4.(1)示例:①是受班委会委托,想邀请您9月21日上午9点给大家做“文化旅游”专题讲座,地点在学校报告厅②谢谢您!我们期待您的精彩讲座(2)①集体观念 ②应删掉“防止”。(3)示例:“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图案由两部分构成。图案上方是一方中国传统印鉴形状,中间是甲骨文“旅”字的变形,它像一面旗帜引领着一队游人。图案下方是两行文字,第一行是中文“中国旅游日”,第二行是英文“ChinaTourismDay”。标志寓意:文明旅游,乐享美景。5.(1)示例: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等。(任意两个即可)(2)示例:多读一本书就多了解一些我们不曾涉足的领域。如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走近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等伟人,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那段艰难且充满意义的历史。所以说,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人生的宽度。二、(一)6.B 点拨:颔联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故选B。7.动词都运用得十分精妙:“飞”“戏”12 二字生动地写出鸟儿叫醒村庄,鱼儿在水中嬉戏报春的情形;“争”“啄”生动形象地写出早春莺闹燕忙的勃勃生机,都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二)8.(1)凭借,依仗 (2)靠近,临近 (3)③ (4)②9.(1)(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鸣声嘤嘤,和谐动听。(2)家中原先有茅屋在这里,遭遇动乱已经荒废了,现在又开始(修建它)。10.示例:富春江两岸的美景在泉水声、鸟鸣声、蝉叫、猿啼的衬托下,更显静谧秀美,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11.示例:我认为【乙】诗应放在“山川美景”主题板块中,因为整首诗纯然描绘了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水如镜,秋叶轻扬,勾勒出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丙】文应放在“即景抒怀”这个主题板块中,作者描写了故乡的山野风光,抒发了对庄子的逍遥、尚子的清旷的仰慕之情。【丙参考译文】在本县的西面地界,有一座雕山。那里僻静幽远,水清石丽,高高的岩壁四面围绕,有数顷肥沃的农田。家中原先有茅屋在这里,遭遇动乱已经荒废了,现在又开始(修建它)。就着山石建成地基,靠着林木横起屋梁。萝蔓攀缘映入屋内,泉水绕着石级流淌。月下的松、风中的草,沿着庭院纵横交错;向阳的花、云间的果,依着池沼繁星般地罗列。屋檐下飘出的炊烟,和山间云气一起升腾舒卷;小园内生长的桃树和李树,间杂椿树和柏树更觉葱翠俏丽。(我)时常一人撩起衣裳跋涉过涧,拄着手杖登上山峰,心情悠闲直达九霄,身子轻快得要飞起来,已不再觉得自己在天地之间了。像这样待了很久后,才回到住所。一个人坐在高处的石头上,面对泉水手抚琴弦,独自在山间吟咏,举起酒杯抬头望月。听到风声思绪萌发,耳闻鹤鸣情怀涌动。企望像庄生那样的逍遥自在,羡慕尚子那样的清闲旷达。三、12.B 点拨:B项,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法有误。13.①辅导“我们”功课(算术) ②管束“我”读书 ③下乡离家 ④同意“我”的想法,后来随“我”去了(每空1分)14.“跳脚”指因为焦急或发怒而跺脚。第(1)句中的“跳脚”指对母亲所提出的问题,“我”因缺乏准备又没有道理来反驳而急躁;(2分)第(2)句中的“12 跳脚”指因对母亲提的“极其具体、细微”的修改意见虽有不同意之处,但又因自己的理由不如母亲的理由合乎逻辑而急躁、无奈。(2分)15.内容上,指出父母的教育对儿女人生的影响,发人深思,深化主题;(2分)结构上,照应题目,总结全文。(2分)16.示例:赞成。(1分)文中的母亲教孩子画画,辅导孩子打好数学基础,管束孩子的阅读,引导孩子学习写作等,虽然母亲看起来比较严格,但这些严格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成长成才。(2分)四、17.略。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09:56:06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48.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