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陕西版 2024年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陕西版2024年秋)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阅读经典·丰盈自我”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共6小题,计24分)【活动一:探寻诗情画意 领略人间百态】1.学校举办了“我与经典同行”的朗诵活动。让我们一起品味经典,书写诗文。[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6分)(1)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2)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3)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6)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7)“夕阳西下,登高望远,江水滔滔,故园何在?”读此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船行山水之间,山岚缥缈,耳畔有猿啼、鸟鸣,《答谢中书书》中曾这样描绘此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水之间,尽显诗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4分)“悬泉瀑布”“大漠孤烟”“历历晴川”“嘤嘤鸟鸣”……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常令人凝神屏息,而在文学家净化心灵的笔墨、xiánshú(    )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因为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所以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观山,有宏伟森然的“重岩叠嶂”,有情趣盎然的“负势竞上”;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或平静,或清澈;同是林木,时而祛除zàorè(    ),时而平添崎岖;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在异彩纷呈的山水作品中,读者常会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劳碌,纵情于自然的情趣。2.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15 屏息(   )      隐匿(   )3.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xiánshú__________   zàorè__________【活动二:阅读经典名著 感受经典魅力】4.小铁和同学一起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经典名著,大家决定结合名著内容,为其中卓越的领导人撰写小传。请你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完成任务。要求:内容准确,语言简明、连贯,80字以上。(3分)备选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彭德怀【活动三:时代赋予机遇 流行造就经典】5.勤学小组为该活动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他们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4分)①人类文化史上不乏这样的现象:一个时代的流行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经典,彼此衔接,彼此融合;如此循环往复,随着时间的积淀成就一个民族的文化风景。②比如,宋词最初不过是酒肆勾栏中的“流行音乐”,而且继承了唐诗的灵魂。③当宋词成为风雅之道时,元曲又继之而兴。④时尚流行和传统经典并不冲突,彼此的转换与融合成就了千百年来的人文传承。⑤敬畏经典,推陈出新。⑥故宫可以成为“网红”,传统曲艺可以“偶像化”,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1分)(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1分)(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语段中加点的“现象”“敬畏”“赋予”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15 B.“文化风景”“唐诗的灵魂”短语类型不相同。C.“彼此的转换与融合成就了千百年来的人文传承”的主干是“转换与融合成就了传承”。D.第⑥句中的引号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6.经典作品是生命旅途中的一位良师,给予我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思考。请你参加以“阅读经典作品,感受文字力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1)【开卷有益】书中人生百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请你将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如下)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1分)万卷中品人生百态(2)【组织活动】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经典作品阅读汇报交流会,请你帮助策划组的同学将以下活动流程排好顺序。(2分)经典篇目诵读  精彩片段表演  阅读心得交流研究成果汇报  阅读计划展示        ①____________→经典篇目诵读→②____________→精彩片段表演→③____________(3)【答疑解惑】“经典作品千千万,费心苦读为哪般?”小林同学在活动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对此,小文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材料予以解答。请你结合材料,概括经典作品的功能。(至少写出两点)(2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星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着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出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早已融入我们的基因。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一种继承传统的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作品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15 (4)【抒写感悟】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抒写读书感悟,请你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画线部分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阅读名家作品 感受文化魅力】静心阅读,心连广宇,思接千载。活动中,同学们互相推荐名家作品,下面是小陕同学推荐的内容,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共8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材料一:作为公益性文化场所,大部分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这份“免费的午餐”不仅公众欢迎,显然也受到部分商家的垂涎。据报道,有研学团推出的故宫“私享团”,一次收费开价高达1000元。不仅如此,还有旅行社、研学团“蹭”起了热门博物馆、展览的流量,将“直播间”直接搬进了展厅,售卖博物馆讲解、研学项目等产品……尽情发挥其“蹭”技。除了“蹭”,还有一个“闹”字,让博物馆和公众不胜其烦。这个“闹”,既指表面上的喧哗吵闹,比如孩子穿梭打闹、“讲师”声嘶力竭等,让静谧优雅的文化场馆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不但影响广大游客的参观体验,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也指一些研学游成了热闹的观光旅游,无“研”无“学”只有“游”。有参观者反映,在博物馆看到研学团学生们排排坐,不观展不看文物,却低头玩手机;有些“讲师”讲解历史知识不严谨、不准确、不科学,给学生们灌输了一肚子“野史八卦”,不仅误人子弟,还造成对历史文化的曲解、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博物馆热”因“蹭”因“闹”而变味,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研学游,不仅增加参加者的家庭负担,还给孩子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本来美好的“博物馆研学热”,被这一“蹭”一“闹”,失了真研真学的本色。(选自《新华网三评“博物馆热”15 :观展也观人,讲解要讲究,研学需真学》,有删改)材料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少年儿童暑期生活,2023年8月20日,由安庆博物馆联合安庆市蓝天使艺术中心共同推出的首部沉浸式少儿实景话剧《梦回六尺巷》在安庆博物馆城市记忆展厅精彩上演。全天六场演出,场场爆满,2000余名观众现场观看。________,话剧通过“纷争”“报信”“批诗”“和解”四幕,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礼让邻居吴家三尺地,吴家深受感动,亦让地三尺的故事。小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看,展厅实景带来沉浸式感受,也极大丰富了观众的观演体验。此次活动,让参与演出的小演员们对六尺巷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他们的演绎,也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传承至今的“谦和礼让”精神。材料三:每个文学地标的设计都藏有巧思。比如,第一个文学坐标,位于和平公园西园,设计人员重新设计了花窗,并镂空嵌入《世说新语》《文心雕龙》等八部文学名著的内容,回廊内则用自然声效吸引人们走进来,当声效系统感应到有人进入,亭子中央区域就开始播放梁武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声景设计得非常巧妙。不仅声景设计得巧妙,视效也很抢眼。比如,地处鸡笼山北最幽深处的鸟台,有一个“文学屋檐”,以线条勾勒出中国古建屋檐意象,并用声景交互的科技手段营造出“飞鸟入山林”的意境,游客在檐下小憩时,会听到用古音朗诵的《紫钗记》《牡丹亭》,起身离开,诵读声即停。如今,通过运用智能文本分析、时空GIS系统建构、数据关联分析等方式,这座数字文学博物馆链接起南京1000多个“文学之都地标”,形成文学空间网络,让南京的世界“文学客厅”从一个馆走向一座城,也让文学有了更多人间烟火气。(选自《到数字文学博物馆体味古都文韵》,《光明日报》2023年8月9日,有改动)材料四:15 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个个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一段段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架起过去、连接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桥梁。在这里,讲解员述说历史典故,培厚文化土层;在这里,孩子们触摸传统文脉,涵养文化自信。博物馆热的兴起,离不开孜孜以求的创新。据统计,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无论是国家博物馆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展示珍贵馆藏文物,还是上海博物馆开启长达24小时的“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抑或是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革新服务意识,不断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由“网红”变“长红”,化“流量”为“留量”。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停留于一时的升温,更寄望于持久的“保温”。(选自《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人民日报》2023年8月11日,有改动)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受公众欢迎。于是旅行社、研学团“蹭”起了热门博物馆、展览的流量,使之成为它们的圈钱工具。B.研学游的重点在“游”——热闹的观光旅游,其次才是安静地观展听讲,真研真学。C.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沉浸式实景展示,可以给观众带来全方位全新感受,极大丰富了观众的观演体验。D.博物馆想要由“网红”变“长红”,化“流量”为“留量”,就要创新展陈方式、革新服务意识,不断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8.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2分)15 9.在数字化手段的利用与创新上,以上材料能为各大博物馆提供哪些经验?请你简要概括。(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重回老院肖复兴①二十年来,我记不清有多少次重回老院。不知为什么,只要路过前门,脚就会往东一拐,情不自禁地走进紧靠前门火车站的那条老街,一直走到老院。这是一座叫“粤东会馆”的清代三进老院。以前,在这条老街上一共有六座老会馆,如今仅存粤东和临汾两座。在这座大院里,我住了二十一年。人生最初的这二十一年,留给我的记忆最深,因为这二十一年包含了我生命中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期,自然是以后的岁月尤其是年老之后日渐衰残的日子无法匹敌的。这段时光就像是刀刻在石头上的篆印,岁月长在树木里的年轮,很难被时间的流水冲刷殆尽。②记得阔别多年第一次重回老院,是2003年的冬天。那时候,老街尚未改造,老院尚未拆迁,依旧是我小时候见到的模样。尽管有些破旧,老院却如风雨故人,那样亲切,在寒风中迎着我。③院里面,那三棵前清留下来的老枣树不复存在,盖起了好多小房子。记得从前,秋天一到,我们天天仰着脖子盼着枣红。终于等到枣熟,一帮孩子爬上树,挥动竹竿打枣,打得马牙枣如红雨从天而落,砸在捡枣的孩子的头上、身上,大家欢快地大呼小叫。枣落一地,但谁也不会私自拿回家,我们端着洗脸盆,一盆盆地给各家送去。盼枣、打枣、送枣——15 秋天的三部曲这才算曲终奏雅。④老院最里面的三间东厢房,就是我家。⑤房门紧锁,我扶着门窗往屋里看,三间房子的隔扇已经打开。记忆中,墙上贴着我儿时最喜欢的哈琼文的年画《祖国万岁》;我在床上和弟弟演着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节目,打得不可开交;读高中时,几乎每个周末的下午,在饭桌前,要好的同学和我面对面坐着,天马行空,一聊聊一个下午;寒冬的夜晚,秫秸纸糊的顶棚上,耗子大爷肆无忌惮地四下乱窜,咬噬着上面的干糨糊,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像走马灯一样,那些画面一一浮现。⑥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老院,老院仿佛有什么魔力,吸引着我。⑦有一次,我来到老院前,发现老门旁边新开了一扇大门。老门黑漆,斑驳脱落;新门红漆,鲜亮耀眼。一新一旧,一红一黑,相互对峙,如在布莱希特的话剧中,有了历史跨越的间离效果。⑧只是新门紧锁,进不去,只好从街坊家的后窗翻进老院。⑨院子原来的格局没有变,只是全部翻盖成新房。人去屋空,没有任何杂物堆积的院子,显得更为幽深,仿佛比小时候的院子大了许多。没有了以往的烟火气,空旷的院子像搬空了所有道具的舞台,显得清冷。⑩甬道最里面的东头是我家的那三间房子:灰瓦,红门,绿窗;地砖,窗台,房檐;清风,朗日,花香。日子好像定格在往昔。房门虚掩,我推门走了进去,除墙角堆放着管道之类的东西,屋里空荡荡的。我却似乎能看到屋中央煤火炉升腾起淡蓝色的火苗,闻到炝锅的葱花味儿和炉盘上烤窝头片的焦香。走出家门,站在空无一人的老院里,望着四周曾经熟悉的一切,我仿佛看到岁月留下的影像,听到时光流逝的声音。多少孩提的欢乐、少年的忧伤、青春期如春潮翻滚的多愁善感,都曾在这里漫溢。多少人来人往、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都成为错综交织的老院记忆。那一刻,我的心里软和得很。15 五年前的夏天,两个小孙子从美国回北京,我特意带他们去看看老院,看看他们的根,那是爷爷像他们这样大的时候住过的地方。这一次,红漆大门敞开着,我们径直走进去,一直走到最里面。曾经是我家的那三间东厢房,已经成了一家公司的办公室,窗外的空调机呼呼地响着。里面有人走了出来,很客气地把我们请出老院。去年冬天,我再一次回到老院。红漆大门紧闭,黑漆老门敞开着。但是,我没有走进去。我已经老了,腿脚不利索了,难以再从老街坊家的后窗翻进院里。在老院前,我站了好久。记得以前,老院大门西侧的外墙上,有一个报栏,邮递员每天都会用糨糊往上面贴一张当日的报纸,贴的报纸多了,便是厚厚的一层,没有人揭去卖废品。如今,新门占据了这段墙的位置。报栏留在了梦中,一切都在梦中。我站在那里画了一张速写。老街上,没有一个人,只有老院的两扇大门和我静静相对。有风吹过,阳光的斑点打在我的画本上。(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3月15日,有改动)10.作者写到自己多次重回老院,并写到老院的变化,请根据提示补充相关内容。(4分)2003年冬天,“我”重回老院,它尚未拆迁,一如从前——有一次,①____________——五年前的夏天,②____________——去年冬天,“我”再一次回到老院,没有进去,老院中的一切尚未可知,原来的都留在了梦中。11.文章第①段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老院的?(4分)12.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1)我却似乎能看到屋中央煤火炉升腾起淡蓝色的火苗,闻到炝锅的葱花味儿和炉盘上烤窝头片的焦香。(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2)那一刻,我的心里软和得很。(如何理解这里的“软和”?)15 13.文章以《重回老院》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14.文中说“老院仿佛有什么魔力,吸引着我”,其中“魔力”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哪件事对你也具有魔力,引领你奋发向上。(5分)【活动五:阅读古代诗文 提升自我素养】小秦同学推荐了下面的古诗文,请你阅读并完成题目。(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15 (苏轼《游沙湖》,有删改)【注释】①相田:看田地的好坏。②庞安常:家中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③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________(3)休将白发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   (4)而颖悟绝人________________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B.学而时习之C.人不知而不愠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2分)18.散文家梁衡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旷达在两段文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2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黄鹤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15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9.简要赏析尾联中“愁”字的表达效果。(2分)20.古人评价本诗具有“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本诗中的绘画美。(2分)【活动六:体验多彩生活 表达内心感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受益颇多,纷纷写下内心的感悟,请你参与其中。(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生在世,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喜;有“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欣喜;更有“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欢喜。从“个人欢喜”到“家国欢喜”,从岁月静好的“小欢喜”到国泰民安的“大欢喜”,“欢喜”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价值追求、理想情怀。请以“欢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15 答案1.(1)都护在燕然 (2)仍怜故乡水(3)水面初平云脚低 (4)壮心不已(5)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6)则素湍绿潭(7)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8)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2.bǐng nì3.娴熟 燥热4.示例一:毛泽东。湖南农民家庭出身的毛泽东,自幼酷爱读书。他是一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对于工作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示例二:周恩来。周恩来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5.(1)分号改成逗号。(2)将“而且”改为“却”或“但”。(3)C6.(1)万卷中品人生百态(2)①阅读计划展示 ②阅读心得交流③研究成果汇报(3)①能让人体悟经典之美;②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③让读者经历文化濡染,改变气质;④改变社会风气。(任答两点即可)(4)示例:为你插上一双翅膀 带领你翱翔自由的天空15 为你点亮一盏明灯 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7.B 点拨:研学游重点在于安静地观展听讲,真研真学。所以B项表述不正确。8.安庆博物馆首部沉浸式少儿实景话剧《梦回六尺巷》精彩上演。(2分)9.①把传统文化用数字化手段沉浸式实景展现;②运用智能文本分析、时空GIS系统建构、数据关联分析等方式,形成文学空间网络;③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展示珍贵馆藏文物;④在遗址上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等。(每点1分)10.①“我”从街坊家的后窗翻进老院,老院格局未变,人去屋空,显得幽深、清冷②“我”带两个小孙子回老院时,老院已作他用(每空2分)11.①老院的历史;②“我”与老院的渊源;③老院在“我”心中的地位;④“我”对老院眷恋之情。(每点1分)12.(1)调动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1分)写出了儿时老院的烟火气息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深切怀念。(1分)(2)“软和”有柔软亲切的意思,(1分)这里指作者回到老院,回忆过往,内心觉得温暖、舒服、亲切。(1分)13.①“重回老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一次次回老院的经历见证了老院的变迁;(1分)③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老院的眷恋及惋惜之情。(2分)14.“魔力”在文中指的是老院对作者产生的强烈吸引力和深刻影响力。(2分)示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迷上了摄影。为了在生物课上展示蝉的演变是不完全变态,我一宿没睡,趴在一棵树下,拍到蝉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清晨,看着自己镜头下的那些精彩画面,我激动极了。从此,我对摄影愈发着迷了。(3分)15.(1)考虑,想到 (2)于是,就 (3)不要 (4)超过16.B 点拨:题干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是“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15 ‘却’‘但是’”。A、C、D三个选项中加点的“而”均与题干一致;B项中的“而”是“连词,表示顺承”。17.(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一样澄澈清明,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其中,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18.【甲】文中,苏轼被贬黄州,无事可做,他借欣赏月色来排遣心中的郁闷;【乙】文中,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结识了庞安常,病好后与他相约游玩,并且还写下“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旷达的词句。【乙参考译文】黄州东南方向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师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由于去看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听不见,我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听不见,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字,(他)就能够深刻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王羲之的洗笔泉,泉水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天,我们喝了很多酒才回去。19.全诗以“愁”字作结,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表现了不尽的乡愁。20.首联、颔联近景和远景相结合,描绘出白云缭绕的黄鹤楼,画面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颈联和尾联通过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描绘出一幅江面开阔、树绿草盛的浩渺江岸图,展现出了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21.略。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8-30 09:00:02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27.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