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测试卷(科学版 2024年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卷(科学版2024年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2023·连云港]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粮食酿酒D.光合作用2.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分液漏斗B.量筒C.铁夹D.水槽3.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志。浓硫酸应该贴的警示标志是(  )ABCD4.[2024·汕头一模]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它是紫红色的,富有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在湿空气中表面生成铜绿。下列性质属于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A.紫红色B.有延展性C.能导热,能导电D.能在表面生成铜绿5.小明发现眼镜的鼻托上有铜绿产生。是什么原因让铜生成铜绿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潮湿的空气有关。“铜生成铜绿可能与潮湿的空气有关”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形成假设C.获取证据D.设计并实施实验9 6.[2023·贵州改编]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取用块状固体C.倾倒液体试剂D.加热液体试剂7.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太阳光产生反射或折射所形成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铝用于制作导线B.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作制冷剂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氢气用作高能燃料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9.5mL稀盐酸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对着他人C.用滴瓶上的滴管吸取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D.少量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10.[2023·达州]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堂金作马B.暗香浮动月黄昏9 C.蜡炬成灰泪始干D.日照香炉生紫烟11.[2023·福建]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中一段时间进行测定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12.某化妆品广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纯属天然,高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的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化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B.纯天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C.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毫无作用D.化工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13.[2023·长春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没有明显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物质的变化才能表现出来D.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性质决定的14.[2024·厦门期末]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9 二、填空题(共47分)15.(12分)如图所示为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1)写出各仪器的名称。a    、b    、c    、d    、e    、f    、g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需要用    (填上图中的字母,后同);少量试剂的反应需要用    ;取用少量固体粉末需要用    ;排水法收集气体需要用    和    。16.(5分)用数字填空。(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精确到g。(2)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大约    处,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口要与桌面成    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17.(3分)(1)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于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    部分温度最高(提示:炭化指烧焦变黑)。(2)把块状试剂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中时,应先把玻璃容器    ,用    把块状试剂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18.(7分)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习化学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1)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    (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取用    的操作相似。看到水瓶中有热气冒出,这是水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厨房里的色拉油用    (填“细口”或“广口”,后同)瓶盛装,食盐用    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试剂相似。9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地处理。比如:眼睛里溅入了稀酸或稀碱溶液,应    ,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4)对实验剩余的试剂要学会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B.带回家玩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D.放回原瓶中,避免浪费19.(4分)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活动,但因记录人员的疏忽,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①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②通过实验得出: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③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的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填序号,后同),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20.(8分)[2023·宜昌改编]归纳整理,理解化学大概念——物质的变化。(1)色彩斑斓:A.101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B.吹灭蜡烛产生    。C.将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    色物质。(2)才气横溢: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E.向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现象是    。(3)概念感知:分析以上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字母)。21.(8分)[2023·泉州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纳米气凝胶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祝融号”火星车采用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它可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减轻火星车的负担。纳米气凝胶是由纳米尺度的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比空气还小,9 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由于纳米气凝胶中80%以上是空气,所以具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纳米气凝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的绝佳材料,还可用作气体过滤材料及新型催化剂材料等。(1)纳米气凝胶的物理性质有    、    (任写两条)。(2)纳米气凝胶的一种用途是    (写一种)。(3)羽绒服也具有轻便保暖功能,推测其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22.(11分)荣荣同学为了探究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探究情况填空。(1)观察酒精灯内酒精的颜色和状态:    。(2)闻一闻它的气味:    。(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    。(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发现    ,然后把干而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发现    ,再把烧杯倒过来并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    。(5)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在常温常压下,酒精是    色透明的    体,有    香味,    于水;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23.(14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请你参与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观察与问题】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表面变黑。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假设与猜想】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实验与结论】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9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然后用    (填仪器名称)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    部位加热铜片表面变黑推知    (填“小明”或“小亮”)的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    有关实验二: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①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②取下胶塞后的现象:    小亮的猜想正确【表达与交流】(1)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实际上是铜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既然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时能发生上述化学反应,联系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证明了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金属都可能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其他金属也应该相似,例如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文字表达式是    。9 参考答案一、1.B 2.B 3.A 4.D 5.B 6.A7.A 【点拨】“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太阳光产生反射或折射所形成的大气光学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8.D 9.D10.C 【点拨】“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1.B 【点拨】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短时间内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不明显,故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中一段时间无法测定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进行测定,B不正确。12.A13.D 【点拨】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没有明显现象产生的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B错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物质的变化就能表现出来,C错误;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D正确。14.D 【点拨】根据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中氧气只占21%,A错误;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以下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B、C错误。二、15.(1)试管;集气瓶;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水槽;药匙(2)e;a;g;b;f16.(1)0.1 (2)2/3(3)1/3;1/3;45°17.(1)外焰(2)横放;镊子18.(1)倒放;液体试剂;物理变化(2)细口;广口 (3)立即用水冲洗(4)C19.①;①④③②20.(1)一缕白烟;黑 (2)产生大量气泡9 (3)ABD21.(1)密度比空气小;固体(合理即可)(2)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合理即可)(3)羽绒中饱含空气三、22.(1)无色液体(2)有特殊香味(3)酒精完全溶解(4)酒精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变浑浊(5)无;液;特殊;易溶;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3.【实验与结论】试管夹;外焰;小明;氧气;铜片表面不变黑;铜片表面变黑【表达与交流】(1)铜+氧气加热氧化铜(2)氧气;铝+氧气加热氧化铝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4-09-01 17:40:02 页数:9
价格:¥3 大小:272.6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