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第Ⅰ卷(选择题56分)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A.郑成功B.林则徐C.左宗棠D.邓世昌2.“6月3日,实行销毁,先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C.清除了中国境内全部的鸦片D.反映了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3.“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借口B.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C.林则徐禁烟的历史进步性D.鸦片战争的巨大危害4.昏聩的清政府却应它的要求同它进行了谈判……此后中国的关税长期保持在5%左右的低税率,中国被剥夺了保护民族经济最有力的工具。与双方谈判的内容符合的是(  )A.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B.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C.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5.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外国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11 主要是指(  )A.中国被迫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B.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C.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6.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A.协议关税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领事裁判权D.租地建房的权利7.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增开新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C.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8.侵略军闯入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在大肆抢劫的同时,把不能搬走的东西都毁掉,最后更是一把火把美丽化为焦土。材料旨在强调(  )A.鸦片战争的残酷B.英法联军的罪行C.古代建筑的精美D.晚清政府的腐败9.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以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A.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南京条约》的危害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10.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A.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D.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1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暴露了八旗军的虚弱不堪,清政府不得不放松对汉族地主武装的限制,这也为后来政权的崩溃埋下了伏笔。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11 A.有农民革命的属性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具有反侵略的性质D.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政权12.1880年,天津进口洋煤20000吨,1882年开平煤投入市场后,洋煤进口量迅速降到5416吨,1885年更降为566吨。这反映了开平煤矿(  )A.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B.缓解了近代军事工业的能源短缺C.扩大了土煤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3.李鸿章晚年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14.有诗云:“老将稀龄更猛威,镇南关外马如飞。”“镇南大捷惊寰宇,钦北故居耀神州。”诗中“老将”是指(  )A.左宗棠B.沈葆桢C.冯子材D.刘永福15.晚清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建省高潮: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1885年中法签订《中法新约》,同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这些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边疆开发C.应对边疆危机D.抵制民主革命16.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对官兵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这表达了邓世昌(  )A.改变国弱民贫的探索精神B.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气概C.抗击外敌侵略的爱国精神D.甘为变法献身的英雄气概17.《时局图》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材料中所说的“裂似瓜”局面是在(  )11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18.“千名举人群情愤,书生意气挥方遒。拒和迁都行变法,轰动京沪为国谋。”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B.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19.康有为指出,清王朝社会政治制度的弊病在于“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即君权太重,官制等级森严,而人民没有政治权利。因此他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可见,维新派主张(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学习君主立宪C.实行民主共和D.消除封建礼教20.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A.抵御了外国入侵B.结束了封建统治C.促进了思想启蒙D.实现了自强求富21.据统计,在我国近代1853年至1897年中,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总共出版了68种,平均每年不到2种。而在1898年一年里翻译出版的自然科学书籍骤增为19种,介绍西方声学、电学等的著作相继发行。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传播D.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变革22.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知(  )A.顽固势力阻挠变法B.维新力量发展迅速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3.义和团宣称:“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落后性主要体现在(  )A.维护清朝统治B.反抗外来侵略C.传播工业文明D.追求民主政治11 24.相比较前几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1900年发生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主要是为了(  )A.侵占中国领土B.获得开办工厂特权C.开放通商口岸D.镇压人民反抗斗争25.八国联军侵华遭到义和团的英勇抵抗,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A.重新调整侵华策略B.开始放弃侵略中国C.屈服于中国的抗争D.瓜分中国彻底失败26.“对于列强来说,驻兵的意义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权利。在这种权利下,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视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意在说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B.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北洋军阀出卖国家的利益27.慈禧太后见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喜出望外,不仅接受全部“议和”条件,还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材料说明(  )A.清政府在战败后麻木不仁B.列强对清政府的平等外交C.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28.对下面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发展历程C.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第Ⅱ卷(非选择题44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11 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简述材料中的“第二次失败”所指的历史事件。(2分)(2)你是否同意“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这时,天气突然变化,风雷交加,大雨倾盆而下。英军的火药被淋湿,火枪无法使用,只得端起刺刀,排成方阵,作困兽之斗。广大群众手持刀矛,勇猛冲杀。——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11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材料三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同于历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不仅领导了反封建的斗争,而且领导了反侵略斗争。(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元里人民奋起抵抗的具体地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人民抗争事件的历史背景。(2分)(2)指出材料二中雨果控诉的暴行。(2分)(3)指出材料三中的“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的姓名。(1分)分别写出其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具体表现。(4分)(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革命任务。(2分)11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灾难,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支付战争赔款……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八国联军屠杀中国人民的侵略战争名称并概括这场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6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危机与机遇之间的关系。(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1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选择两个历史事件,再另举一个中国近代史中的事例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1 答案1.B 2.B 3.A 4.B 5.D 6.B 7.D 8.B9.A 10.A 11.B 12.A 13.C 14.C 15.C16.C 17.C 18.A 19.B 20.C 21.C 22.A23.A 24.D 25.A 26.B 27.C 28.A29.(1)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2)【示例】判断:同意。理由:这场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且只单纯地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最终必然失败。因此,我同意材料中的观点。(6分)30.(1)地点:四方炮台。(1分)背景: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中国沿海。(2分)(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分)(3)人物:洪秀全。(1分)表现:反封建: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分)反侵略:抗击华尔洋枪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2分)(4)任务:推翻封建制度,实现民族独立(反封建,反侵略)。(2分)31.(1)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点1分,共4分)(2)名称:八国联军侵华。(2分)影响:战争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也惊醒了中国,使中国看到了自身与西方的差距。(4分)(3)危机与机遇并存;有危机的地方总是蕴藏着巨大的机遇。(2分)32.【示例一】历史事件1: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事件2:八国联军侵华观点:近代列强的入侵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分)论述:鸦片战争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结论: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不断加深。(10分)11 【示例二】历史事件1:黄海海战历史事件2:义和团运动观点: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2分)论述: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与外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激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义和团运动中,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组织了廊坊阻击战,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和清军一起抗击八国联军。结论:综上所述,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10分)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8-25 13:44:09 页数:11
价格:¥3 大小:87.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