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单元综合与测试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第Ⅰ卷(选择题56分)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材料高度肯定孙中山是( )A.民主革命先行者B.反清英雄第一人C.学习西方第一人D.变法牺牲第一人2.1903年,有一位革命志士发表《猛回头》《警世钟》,公开号召推翻“洋人的朝廷”、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其文笔和斗志参与《民报》创刊并担任撰述。他是( )A.黄兴B.陈天华C.邹容D.章炳麟3.孙中山在1904年写道:“……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体现了孙中山正在形成的革命思想是( )A.实业救国B.君主立宪C.平均地权D.创立民国4.孙中山在1906年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为此他提出( )A.有田同耕B.救亡图存C.扶清灭洋D.三民主义5.“20世纪初,有一年份叫辛亥,有一壮举叫首义……”材料中辛亥年发生的“首义”是指( )A.安庆起义B.广西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6.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11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护国战争7.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 )A.揭开民主革命序幕B.终结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革命高潮到来D.鼓舞全国人民斗志8.《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9.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干涉。上述规定(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B.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终结D.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10.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后,发动了一系列的反革命活动。他派亲信刺杀了宋教仁,又与列强签订了“善后大借款”合同。由此引发了( )A.广州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护法运动11.下面的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 )A.护法运动B.护国战争C.北伐战争D.二次革命12.下图是1920年《申报》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名为《共去厌物,道路平坦》。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11 A.民众渴望结束军阀混战B.君主专制政体不得人心C.二次革命赢得民众支持D.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失败13.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护国战争14.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5.通过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敏锐地找到了新文化运动从“小众”通往“大众”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指的是( )A.创办《新青年》B.抨击孔夫子C.提倡“德先生”D.倡导白话文16.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表明他( )A.提倡男女平等B.主张兼容并包C.抨击封建礼教D.反对文学革命17.民主与科学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也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先生赞叹这是“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10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C.有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D.促使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18.《每周评论》报道:“民国八年……11 北京学生几千人,因山东问题失败,在政府高压的底下,居然列队示威,作正当民意的表示。”此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19.“(北洋)军阀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进行交涉,巴黎和会的代表陆徵祥等竟不敢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一胜利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A.孙中山的激情呼吁B.北京学生游行示威C.陆徵祥的爱国热情D.人民群众大力推动20.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21.它是一战结束和十月革命胜利后各种矛盾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政治主张和国际关系诉求,通过以青年学子为先锋队的全民族抗争,首次成功扭转了政府外交决策。“它”(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B.宣传了中共的救国主张C.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终结22.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A.艰苦奋斗B.民主科学C.爱国主义D.开拓创新23.“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这句话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材料表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主张( )A.进行资产阶级革命B.知识分子与群众相结合C.开展土地改革运动D.以群众运动为中心工作24.某校历史社团号召同学们开展楹联比赛。下面楹联反映的主题是( )11 南湖聚大贤,探寻拯救黎民路。红船历风雨,开启振兴祖国程。A.五四胜利,风云新途B.一大建党,照亮航程C.工农割据,红旗飘扬D.人民翻身,当家做主25.“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嘉兴的南湖,一艘小船,摇渡了暮霭沉沉的中国,开启了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崭新的一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6.据统计,1922年初到1923年春,中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因为五四运动的进一步扩大B.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得益于中共积极开展工人运动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27.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B.主张国共两党进行合作C.已经从幼年完全走向了成熟D.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28.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第Ⅱ卷(非选择题44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11 材料 在许多方面,1911年的革命,是很不革命的。事实上,省城里的、地方上的上流阶层发现,通过革命,他们的权力加强了。因此,革命在政治上的进步方面,就易于被它的在社会上的退步方面所抵消。——摘编自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1年革命的名称。(2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革命在政治上的进步方面,就易于被它的在社会上的退步方面所抵消”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材料二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11 材料三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2)材料二出自哪部法律文献?由谁颁布的?有什么意义?(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11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西方文化随之涌入。当这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碰撞时,就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和弊端,这迫使传统文化向西方文化学习,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到新文化运动时,中国文化就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成为近代型文化。——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以“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为主要内容,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思想和八股教条进行了猛烈的冲击。新文化运动在“反传统”中开启了传统文化承继的进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北京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文化的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新文化运动提倡的两大旗帜,并分析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之间的关系。(6分)(3)综合以上材料,阐述应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1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1 答案1.A 2.B 3.D 4.D 5.D 6.C 7.B 8.B9.A 10.B 11.B 12.A 13.C 14.D 15.D16.C 17.B 18.C 19.D 20.A 21.C 22.C23.B 24.B 25.D 26.C 27.A 28.C29.(1)辛亥革命。(2分)(2)【示例一】判断:同意。理由:辛亥革命虽然在政治上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由于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们推行尊孔复古的措施,这是一种社会的退步。所以,它的进步性被抵消。(6分)【示例二】判断: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且最终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因此它的进步性并未被抵消,应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6分)30.(1)变化: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2分)说明:人民对清政府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民族意识的觉醒。(2分)(2)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谁:孙中山。(1分)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分)(3)态度:持关注、支持的态度。(2分)原因:临时政府的支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族意识的觉醒等。(2分)31.(1)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迫使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向西方文化学习,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4分)(2)旗帜:民主与科学。(2分)关系:新文化运动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4分)11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32.【示例】观点:创办报刊杂志是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2分)论述:1895年公车上书后,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如《时务报》《国闻报》,组织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1898年光绪皇帝宣布实行变法,戊戌变法由此开展。1905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来宣传革命思想,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创办杂志如《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等新思想、新文化,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结论:创办报刊宣传新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10分)1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8-25 13:44:10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12.0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