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
>
单元综合与测试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第Ⅰ卷(选择题56分)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抗日战争胜利C.国共举行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2.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道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B.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C.商讨建立联合政府的问题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紧紧拖住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刺上一刀。”这里说的“刺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关门打狗锁锦州D.蘑菇战术胜陕北5.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转战鲁西南,一个多月后,大军直插敌人战略纵深。这一军事行动(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11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6.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场景。“大纲”颁布于( )A.井冈山会师后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7.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 )A.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B.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C.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D.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8.如图所示内容可用来理解(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战果B.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结果C.战略决战的主要背景和时机D.三大战役后国共力量的对比9.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0.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各有关方面:“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战”为(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1.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的主题是( )11 A.抗日烽火遍九州B.挺进中原揭序幕C.百万雄师过大江D.三大战役展威风12.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渤海区共出动支前民工81.9万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千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A.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C.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D.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13.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A.人民战争的胜利B.先进武器的胜利C.经济实力的胜利D.国际声援的胜利14.下面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B.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全面展开C.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D.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15.在研究《入城守则》的草案时,陈毅说:“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可见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在于( )A.获得农民支持B.解放军纪律严明C.取得国际支持D.解放军作战勇敢16.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11 体现在(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D.提出民主共和,掀起武昌起义17.学者蒋立文指出,大量史料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早在1912年就已到来。该观点认为“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政府政策的推动B.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C.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D.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18.下图是1912年与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A.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D.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19.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A.快速上升B.曲折发展C.缓降缓起D.持续下滑20.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史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A.当时“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B.当时前进中遇到的“阻力”来自多方C.当时“动力”水平要远远大于“阻力”11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门类齐全但规模小21.辛亥革命前,清朝官场上官员多以“大人”“老爷”相称,辛亥革命后,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互称“先生”或“君”。上述变化表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帝制B.实现了人人平等C.促进了思想解放D.改变了社会性质22.民国元年政府即公布国民应遵守之礼制,“男子礼为脱帽鞠躬,女子礼为鞠躬……宴会仪式中国者八项,西洋者是十一项”。这表明( )A.中国旧俗退出历史舞台B.西式习俗取代中国习俗C.近代习俗中西并行于世D.中华民国积极推行改革23.19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时常刊登屈臣氏公司引进的“可口露”、英国制造的飞鹰牌炼乳、三桶牌白兰地的广告。这表明当时( )A.生活方式崇洋逐新B.民族工业日益萎缩C.政府重视西方文化D.维新思想深入发展24.以下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近代上海( )A.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启蒙地B.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尝试者C.是西式服饰潮流的引领者D.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缩影25.1909年,京师大学堂招收的第一批速成科学生期满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全体师生在总监督的率领下分别向“万岁牌”和“圣人位”行三跪九叩之礼。这说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 )A.决定了中国教育发展方向B.注重礼节并促进思想解放C.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大D.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26.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 )11 A.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B.广播影视的兴起C.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D.通信事业的发展27.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申报》B.《国闻报》C.《新青年》D.《劳动界》28.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44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情况表时间1946年6月1947年6月1948年9月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127万195万280万358万国民党军队430万370万365万204万(1)根据表格,概括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2分)11 (2)小历同学认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变化的原因是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高超灵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推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开始了党的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摘编自柳礼泉《抗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研究》材料二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深入展开斗争恶霸地主和没收、分配地主土地的工作。至1948年底,大约有1.5亿人口的地区完成土改任务,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胜利,大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鼓舞了解放军的士气。——摘编自王桧林等主编《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土地政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变化,(2分)并概括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意义。(4分)(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党在不同时期制定土地政策的出发点。(2分)11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出洋。在1872至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近代官派留学由此开端。材料二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主要情况统计表时期方向规模及代表人物清末光绪年间留日甲午中日战争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杰出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陈独秀等五四运动前后留美1909年至1937年,由清华大学选派的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梁思成、梅贻琦等留法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留苏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杰出代表有刘少奇、刘伯承等——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1)根据材料一,请以世纪、年代的方式表达近代中国第一批赴美学生留学的时间。(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这批学生留学有关的历史事件。(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赴日留学形成高潮的背景。(2分)请任选一个留学日本的代表人物,说明留学生对近现代历史作出的贡献。(4分)11 (3)留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试通过留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说明可开展的历史主题研究。(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结果1840—1842年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1931—1945年抗日战争日本投降,中国胜利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解放全中国——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1 答案1.C 2.B 3.A 4.A 5.B 6.C 7.B 8.C9.A 10.B 11.D 12.B 13.A 14.C 15.B16.B 17.B 18.A 19.B 20.B 21.C 22.C23.A 24.D 25.D 26.A 27.A 28.C29.(1)初期敌我力量悬殊但人民解放军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反超。(2分)(2)【示例一】判断:同意。理由: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灵活的战略战术,比如在战略防御时期,主动撤离延安,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等。(6分)【示例二】判断:不同意。理由: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的原因不仅有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高超灵活,还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行土地改革,赢得农民的支持,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与军队起义等。(6分)30.(1)变化:从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到停止没收地主土地。(2分)主要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4分)(2)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4分)(3)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2分)31.(1)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2分)事件:洋务运动。(2分)(2)背景:受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客观形势影响;国内的改革维新思潮空前高涨;改革维新人物纷纷提出要向日本学习等。(2分)留学生及贡献:清末光绪年间留学日本的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4分)(3)不同时期留学目的地的变化;不同时期留学人数的变化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32.【示例一】历史事件1:抗日战争 历史事件2:人民解放战争(2分)11 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2分)论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6分)结论: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革命不断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强领导力的政党。(2分)【示例二】历史事件1:鸦片战争 历史事件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观点:列强的侵略使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论述: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等。从此,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6分)结论:综上所述,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1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8-25 13:44:10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34.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